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课的运动量是指体育课安排的身体练习对学生生理影响的大小。它是衡量一节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效果如何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运动量过小,就不能有效地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学生的体质;如果运动量过大,就会造成学生的过度疲劳,易发生伤害事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怎样安排体育课的运动量才算合理呢? 一、运动量的安排要根据中学生机体活动能力的规律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各器官系统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国内部分体育界的专家学者在积极推行大强度、高密度的体育课,要求体育课运动密度要达到75%以上。全国各地再一次掀起新一轮鼓励大运动量的体育课课堂教学模式。如何理解这一现象呢?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正确理解运动量运动量也称运动负荷,是指体育运动所给予人体的生理负荷量(见《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P1689)。运动负荷主要由运动时的强度、密度、时间、数量及运  相似文献   

3.
夏日,骄阳似火,气温较高,给室外体育课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为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须注意如下几点: 一、要调整好授课时间。体育教研组要主动与教务处联系,尽量使体育课不排在上午和下午的高温期,以免引起学生中暑。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一般讲来,夏季教学应以体操、武术、投掷、跳跃、乒乓球、羽毛球等教材为主,有条件的学校可安排游泳教学。三、课的运动量不宜过大。夏季,学生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上室外体育课,会在生理、心理上引起较大的变化,教师除了根据学生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适当控制生  相似文献   

4.
调控运动量应注意的五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保证体育课能够有较高的学习质量,不仅要让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一些相关的运动技能,更要通过练习的过程,让学生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因此就要求体育课必须要有一定的运动量。不过对于运动量到底如何调控,许多教师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往往认为冬天的运动量可以大一些,到了夏天,运动量则必须减小,以免导致中暑等可能影响教学安全的事情发生。更有一些教师怕运动量大了,或是安排一些有难度的教材,学生学习起来有可能会出现教学事故,于是乎出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考虑,把体育课的运动量一减再减。这样一来,直接使得体育课运动量…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的运动量,是指在课内安排的身体练习对学生生理影响的大小。如果运动量过小,就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效果不大。相反如果运动量过大,也会对学生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只有运动量适当,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如何安排好体育课的运动量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一、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正是处在长身体时期,机体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他们都爱好活动,好表现自己,而且在活动中喜欢进行比赛。根据这些特点,在课堂上讲解动作要领时,尽量要做到简而明。有时采用边讲边做示范,有时先讲、后做示范动作,  相似文献   

6.
一、任务与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对中小学体育课密度、运动量的研究比较重视。但是,迄今为止,从国内外有关资料来看,在如何评定体育课运动量大小的方法和合理安排体育课密度、运动量的指标上,还是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认识,特别是在中小学体育课中,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性別特征和不同的教材项目,反映在密度、运动量上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运动量的变化要引起人体需氧量的变化,它通过心脏活动的变化反映出来,运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脉搏频率的快慢。因此,把测量脉搏频率的变化作为评定体育课运动量的方法,是简便、可靠的。但是,只把测量的数据单个地或者绘成脉搏变化曲线图进行评定,尚不能做到客观、准确。因为,实际测量的脉搏曲线是一条不规则的曲线,从图中难以直观地确定体育课的运动量大小。同时,也不能以某一次脉搏频率达  相似文献   

8.
晨练三问     
晨练时如何确定自己的最佳运动量? 能否掌握好晨练的运动量是晨练能否坚持下去和晨练效果好坏的关键。运动量太大,晨练后会使人出现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头晕、气急等现象,甚至会加重原有的疾病;而运动量太小,机体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也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晨练效果。适量运动所产生的疲劳是有益的,此时,运动结束后,身体不仅可以很快恢复到原来的状况,而且还会超过原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方,夏季室外炎热,气温较高。一般中、小学还不可能都在室内或阴凉的场地上体育课。据了解,学生由于怕热怕晒,而怕上体育课的现象是比较普遍存在的,有些学生虽然来上课,饵不愿活动。因此,如何上好夏季体育课,成为体育教师伤脑筋的问题。根据夏季的特点,教师进行室外体育课教学时,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要想使一堂体育课,能得到预期效果,运动量的安排则是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客观依据之一,不适宜的运动量,过小使学生的体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过大会超过学生生理负荷量,影响新技术的掌握,更严重的则会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运动量如何为好?笔者想通过自己的体育教学实践,提出些不成熟的看法。一、安排运动量应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教学中是注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还是注重“三基”教学?对这个问题在认识上和实践上都有较大分歧。有不少教师认为,只要使学生得到充分锻炼,运动量适当,就是一堂好的体育课。这些教师在体育课中特别注重运动量,甚至以运动量作为衡量一堂体育课是否成功的标准。他们不是根据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去组织教学,而是以能吸引学生,能加大运动量为安排内容的依据,使体育课成了进行体育  相似文献   

12.
<正> 体育课运动量安排是否合适,不仅关系到学生对体育基本技术、技能能否较好地掌握,而更重要的是还关系到能否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运动量安排得过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运动量安排得过大,则可能影响学生的健康和学习。要把小学体育课的运动量安排得比较合理,应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少年阶段的运动员生理、心理 尚未发育成熟和稳定,在训 练上不宜急于求成,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安排运动量要考虑青少年时期发育特点和生理心理承受能力 人体的发育虽然存在个别差异,可一般来讲在二十五岁就基本结束。在这之前是人体的发育期,尤其是少年运动员,正处在发育的旺盛时期。在这个阶段激素分泌旺盛,是全部身体机能迅速发展的时期。因此,教练员在安排运动量时,一定要考虑这个实际,不要突然一下子把运动量加得太大。运动量过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上,不仅要把教材内容上的生动,运动量和强度合理,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SCL-90、PARS-3对我国高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体育锻炼运动量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被测量的423名大学生中,进行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性、编执、精神病性等症状方面其因子均值明显低于小运动量沐育锻炼者;大运动量者的躯体化、敌对性症状明显比中运动量者严重。因此,改变现今只在一、二年级大学生中开设体育课的传统做法,在一至四年级大学生中普遍开设中等运动量的体育课,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夏季气候炎热,给室外体育课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结合本地区气候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专排教学内容。内容的安排既要考虑学生的耐热能力,又要考虑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增强其体质的目的。2.运动量不宜过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好课的运动量和密度。开始部分时间不直过长,应随时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对体弱和体温调节能力差的学生要区别对待,提出不  相似文献   

17.
自从新的《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已经掀起了一个开展达标活动的新高潮。“八部委联合通知”等文件中一再讲到要使推行《标准》同体育课很好地结合起来,防止用《标准》代替体育课,或以达标为主影响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可见,正确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很值得探讨。那么如何结合呢?我认为既不能“以达标为主”、“以达标顶代”,也不能“无关痛痒”、“一成不变”。为了结合《达标》,体育课应在目的、内容、结构、密度与运动量诸方面都要作出相应的改变。一、体育课必须进一步突出“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性: 以往体育课只是以现行教学大纲为依据,而现行大纲中并没有足够的突出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体育课是青少年能否获得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量是体育课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用生理方法作为检查运动量的指标很多,如脉搏、血压、血红蛋白、尿蛋白、最大吸氧量、体重、心电图等等。其中以脉搏指标简便易行,而且实践证明运动量的大小与心率变化密切相关,故普遍用测量脉搏变化作为评定体育课运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方面。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有地放矢的选择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法、运动量、其大小、多少,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任务要求过高,教材内容过难,组织教法与运动量  相似文献   

20.
女生例假期间如何安排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和一些中学体育课教学中经常会采用两学时连上的形式,体育课按“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进行。两学时连上,教学容易组织,排课矛盾少。但若要提高女生体育课的时间效率,增强运动密度和增大运动量,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女生的体质情况和营养条件都是不能适应的。教学中安排的两个项目,当第一个项目运行到高潮之后,在转入第二个项目时,多数女生就出现疲劳现象,再次进入运动高潮体力明显下降,在安排教学内容方面,针对经期的学生更应尽量选择一些活动量较小的项目。另外,对这些学生参加活动时要加以正确指导,可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