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要了解简奥斯丁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首先要分析作品中展现给我们的女主人公范妮的人物形象,很多读者觉得小说中范妮的美德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甚至有些人认为范妮这个主人公形象毫无生气和新意,但是我觉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范妮是很勇敢的。主人公范妮是作者刻画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分析主人公范妮的性格特征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对《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小说的了解,也可以了解当时范妮所处的社会背景并对社会问题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2.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在其作品《曼斯菲尔德庄园》中讲述了一个通俗意义上的"麻雀变凤凰"的故事,读者和评论家对其中的女主人公范妮的形象见解不一,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她平凡不够出彩,有的则认为她消极被动。对这样的观点,笔者剖析了以下三个方面:范妮的抗争、范妮的房间和范妮的归家之旅,以此论证范妮不是通常意义下的灰姑娘,而是有自己独立见解和思想的另类灰姑娘。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伍尔芙《一间自己的房间》中的著名论断,发掘出奥斯汀《曼斯菲尔德庄园》中范妮"房间"的意义。并认为范妮并非是一个传统守旧、唯唯诺诺的女人,而是一位具有主体意识的女子。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伍尔芙《一间自己的房间》中的著名论断,发掘出奥斯汀《曼斯菲尔德庄园》中范妮“房间”的意义。并认为范妮并非是一个传统守旧、唯唯诺诺的女人,而是一位具有主体意识的女子。  相似文献   

5.
二百多年前,英国新教卫斯理宗创始人约翰·卫斯理对于工业革命影响下的英国宗教精神衰微的状况表达了自己的疑问和忧虑。作为基督教作家的简·奥斯丁,抓住了这一重大社会问题,在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展现了庄园主托马斯爵士及其次子埃德蒙和养女范妮对新教入世苦行主义伦理思想的坚守、长子汤姆和两个女儿玛丽亚及茱莉娅等人对这一伦理思想的背离及产生的恶果,深刻探讨了新教入世苦行主义伦理思想的内涵,从而实现了对卫斯理之问的回应与超越。  相似文献   

6.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简·奥斯丁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以独特的女性意识如实地剖析了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性格特点等。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曼斯菲尔德庄园》,从自然和女性在男权社会的生存状态、女性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的抗争三方面去阐述,从中窥探作者超前的女性意识,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旨和涵义。  相似文献   

7.
简·奥斯丁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是一部引起了极大争议的作品,争议的焦点问题是小说所反映的道德问题.小说用大量词语在自足的文本小世界里构建了一个道德价值判断体系.曼斯菲尔德庄园里家庭业余演戏一节是构建这一体系至关重要的部分,最能反映各个人物的道德价值观.本文将从文本中找到支撑整个文本自足小世界的道德标准,并以奥斯丁给出的社会道德规范标准对各个男女主人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简·奥斯汀复杂且颇富争议的一部小说,被有些评论者质疑为"毫无趣味"。事实上,追求艺术与价值紧密结合的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精妙的叙事艺术,把道德伦理演绎得入情入理,并通过含蓄而深刻的预设编织在小说语篇中阐释出来。本文尝试从认知诗学视角出发,运用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预设编织,探讨认知模型对文本中预设运作和语篇释读的重要作用,从而让读者更好地挖掘小说的意蕴内涵,体会小说所展现的艺术光彩。  相似文献   

9.
长篇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的第四部作品,是其最有抱负,最富于思想性的作品。本文从新历史主义批评出发,通过分析《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几位年轻女性的自我意识在各种力量"协和"作用下的形成过程,展现文学对人性的本质认识。主要采用"颠覆"和"抑制"两个概念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简·奥斯丁19世纪的经典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突破传统的男女青年恋爱婚姻小说的拘囿,体现出欧洲高雅文化与帝国主义殖民事业的一致性和契合性.由<曼斯菲尔德庄园>可以见出,文化是怎样与帝国主义殖民事业合谋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小说文本与帝国海外殖民实践暗合的具体层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简·奥斯丁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地点具有象征意义.本文结合小说人物的经历、社会的价值观和他们与地点之间的联系,具体分析曼斯菲尔德山庄、朴茨茅斯和伦敦这三个地点在小说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深入理解小说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3月号的《书城》上,毛尖的文字里开头就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例外,我们从《傲慢与偏见》进入奥斯汀世界,等到拿起《曼斯菲尔德庄园》时,已经是奥斯汀的一个跟屁虫了。  相似文献   

13.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在英语短篇小说领域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她的讽刺小说也别具特色。在她的讽刺小说中,她运用了精确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分析,并大量使用自由间接引语、对照等手法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本质。语言生动活泼,分析犀利深刻,使严肃的社会问题暴露成了一幕幕独特的心理分析剧,既成功地揭示了主题又让人尽享艺术之美。文章拟通过评析曼斯菲尔德的经典之作《一杯茶》展现其独特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读奥斯丁的《曼斯菲尔德庄园》便想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红楼梦》,同样都是世情小说,都是讲述一个贵族家庭的故事,甚至在小说的剧情安排和人物性格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但这种相似只存在于表面。当读完《庄园》,便觉与《红楼梦》相比较,两部小说的主旨不同,作者的视角也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5.
简·奥斯丁是文豪辈出的英国文坛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其作品主要关注中产阶级的乡绅家庭中女性的爱情和婚姻生活。虽然她的小说所反映的广度和深度都极其有限,但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真实地演绎了悲喜人生,精准地分析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性质,并因此赢得了堪与莎士比亚比肩的美誉。本文主要从其三部作品《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入手,分析其作品中所投射出的当时英国社会中的财产继承法制度,以期对奥斯丁的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也为英国法律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庄园是简·奥斯丁小说中的标志性形象.作为奥斯丁婚嫁故事的重要场景,庄园不仅是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开始和发展之地,更是那个时代人们经济与社会地位的真实映射,庄园里一面演绎着困窘中的女主人公被“王子”用体面的婚姻拯救的灰姑娘式童话故事,同时又揭示出这些美满婚姻背后的金钱实质.奥斯丁以庄园为舞台,以婚姻为主题,写尽了人物为财产而谋求婚姻的真相,传达出对英国社会世故人情和真实人性的洞见,让她笔下温情浪漫的庄园,转而成为人物追逐财富地位的婚恋名利场.  相似文献   

17.
曼斯菲尔德后期创作的悲剧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以短篇小说见长。"就所起的指导性影响而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之于短篇小说艺术,犹如乔伊斯之于长篇小说。在乔伊斯和曼斯菲尔德之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与以前就迥然不同了。"曼斯菲尔德的后期创作撑起了她"短篇小说界里的乔伊斯"这一声誉。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即是她个人生活的自白。正是由于曼斯菲尔德极为坎坷的生活经历和遭遇",才使得人生的悲剧感在她的小说中得以真实体现。正如战后涌现出的迷惘的一代作家,她加入了探索生活中的悲剧感、幻灭感这一创作行列。因此,她的小说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一种普遍的宿命论情绪。因而幻灭感、孤独感和死亡感构成了她的悲剧性主题的主要内容。本文试图对她的后期作品《园会》、《洋娃娃的房子》、《苍蝇》中对幻灭感、孤独感、死亡感的细节描写来揭示其悲剧性主题。  相似文献   

18.
浅论简·爱形象所体现的社会批判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洛蒂在她的小说中经常而强烈地表露出对于资产阶级及其宗教和爱情观的愤恨.对于当时罪恶的社会来说,简·爱是个十足的斗士.她以敏锐的观察力看透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之处,她仇视罗切斯特庄园里的那些冷酷凶狠的人,这是无产者对于有产者的不可调和的仇视,是有产者对于无产者的压迫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曼斯菲尔德在中国的早期译介是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一定的契机下,作家徐志摩、陈西滢等人开始译介曼斯菲尔德,使其人其作扎根中国文坛;批评家沈雁冰、赵景深等人开始评介曼斯菲尔德,使她为中国主流文学所接受,并进入文学史。经过译介与评介,曼斯菲尔德对中国文坛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一座开满玫瑰花的庄园里,生活着一只黑白相间的猫咪,她每天都很孤独,因为庄园里没有第二只猫,也没有别的动物。一天,她来到庄园外的池塘边散心,发现里面居然有一条红色的小鱼。她好开心,心想,这是哪儿来的小红鱼呀,这么好看,也一定很好吃。可是,小红鱼离她有点儿远,她够不到。怎么才能让小红鱼来到自己身边呢?小猫咪灵机一动,有了一个好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