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清末民初传教士“医学传播”的方式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也将西方的医学传入中国,并利用“传医”获取国人的信任,方便其“传教”活动。同时这种“传教”活动,也促进了医疗事业的进展,并从沿海逐步深入到内地,给中国近代医学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四个方面分析传教士在中国的“医学传播”活动,提出“传医”与“传教”的关系,及传教士在中国医学领域里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医务传道方法与“中国医务传道会”的早期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30年,来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其传教活动中,根据中国社会文化的特点和中国民众对外来宗教的态度,逐渐探索并形成了一种具有特色的传教方法,即“医务传道”方法。传教士试图通过为一般民众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来扩大基督教在华传播的基础。1838年成立的“中国医务传道会”,是具体推行这种传教方法的机构。从1830到1850年间。在它的组织和支持下,一些传教医生在各通商口岸分别开办了医疗机构,医治病人数十万。“ 医务传道”活动使基督教新教势力在中国的扩展获得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在客观上也为近代西方医学的传入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美国第一位来华医药传教士伯驾在广州设立了眼科医局,在为中国民族施教行医的同时,传播基督教义,开创了医务传教的方法,并组织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医务传教会———“中国医务传教会”。伯驾的医务传教活动,促进了广州的西医事业的兴起,也为美国政府侵略中国提供了服务。  相似文献   

4.
王韬教案观探析张海林在世界文明史上,宗教冲突并非罕见之事,但象中国境内发生的这种长时间、大规模、连同胞信徒一块打的“闹教”活动恐怕是少有的。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改变了前辈传教士谦恭谨慎的态度和单枪匹马的传教方式,紧跟着侵略军的刺刀成批地耀武扬威地...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为西方世界极具影响力的宗教,自唐朝开始,西方国家便不断派遣传教士来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但基督教的传播在中国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直到清末,基督教在中国才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契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清政府依次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并于1844年与1846年发布解禁上谕,基督教政策随之改变。凭借该政策,传教士终于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传教活动。中国大地,尤其是沿海五口岸,由于传教士的传教,近代医疗教育活动随之开展,但也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民教冲突,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相似文献   

6.
1850年来华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在华62年。伴随着传教士入华和中西文化的相遇,丁韪良的传教活动也须应对中西文化间的冲突和融合问题。国内虽对丁韪良的活动有丰富的研究,但缺乏在跨文化视野下探讨其传教策略的转变。文章拟从跨文化视角,围绕文化冲突、融合的主线来阐释丁韪良不同时段的不同传教策略与相应活动,这对深入认识、理解和客观评价该时期传教士群体在华的活动以及其活动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传教士报刊对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伴随着西方殖民者对华侵略活动的不断扩张,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接踵而来。作为传教手段,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先后创办了近二百种中外文报刊,其发行范围扩及全国各省及沿海和内地各主要城市。传教士报刊是近代中国新式报刊的先驱,开中国近代报业之先河,在中国新闻史、报刊史及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从近代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所引起的文明的冲突,到传教士为了传教创办教会学校,乃至研究中国文化、认同并主动传授中国文化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文明可以从冲突走向交融。近代传教士来中国的目的是向中国人输入西方文化,到后来一些传教士反而成为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先行者——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传递和交流的使者。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作用的重新认识,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化的本质,有助于我们认识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危害,有助于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女传教士群体是基督教循道公会在中国西南地区传教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其组成主要包括早期传教士夫人,以及随后来华的独立女性传教士和中国本土女性传教士三种情形。她们以异于男性传教士的特殊身份和特殊方法,在近代西南妇女传教事业和教育事业中发挥了一种相得益彰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面对近代中国严峻的政治形势和森严的文化壁垒,以马礼逊、郭士立、伯驾等人为主要代表的早期来华传教士,在长期实践、探索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一种以向当地居民提供义务性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协助传教活动为最终目标的传教模式和理论,即"医药传教"。"医药传教"是基督教海外传教活动与近代中国社会相结合的历史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对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以及近代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立红 《沧州师专学报》2010,26(3):81-82,88
近代中国教会女学从创办到发展,经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办学模式。虽然传教士创办近代中国教会女学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基督教的影响,加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以造就为其服务的知识界,但教会女学在客观上不仅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新型的知识女性,还推动了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产生,加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基督教教会大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教会背景使得它们对宗教教育有着天然的追求,但它们毕竞生存在中国的环境中。金陵大学作为基督教教会大学中唯一的一所A类大学,是在华基督教教会大学的重要代表。对它的宗教教育发展过程的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基督教教会大学在中国土地上的生存状态及其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来自教会内部与外部的师资需求压力是导致清末民初在华基督教师范教育产生与发展的直接原因,培养信教的中国教师以实现教会教育“更彻底的中国化,更有效的教育化,更切实的基督化”乃至在中国长久存在下去的目标则是基督教师范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重视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强调教学实践、教育研究与学用结合,重视中学、西学与宗教教育,是基督教师范教育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4.
明末艾儒略将天主教及西学传至莆田这一文化名邦,并广交莆田知名士大夫。在传教与交游过程中,艾儒略对莆田天主教信仰的兴起和发展做出开创性工作;对民间信仰的批判使得中西之间的"礼仪之争"最早在莆田呈现;其"西化"的儒学无形之中影响甚至转变了部分莆田士大夫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基督教是西方列强进行文化渗透,实现“为基督征服世界”目标的重要工具.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过程中,开展了戒缠足、办女学、兴西医、倡节制和建团体等有关妇女的社会改良活动,这主要是为他们的传教开辟道路,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封建传统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和人们妇女观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考察流贯西方文学中的“弑父”主题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缺失,揭示了东西方两个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差异: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伦理文化的差异,西方所处的子文化体系与中国所处的父文化体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近代基督教在中国传教活动频繁,传教过程中凸显着中西方文明的差异。文章以桂林地区为考察视阈,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考察近代基督教借助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医疗卫生设备、慈善事业等手段传播宗教理论的过程。探究近代基督教在桂林传教过程中,中西文明的冲突与交融问题。为解决中西方文明的冲突提供借鉴,为提升文化桂林的地位寻找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势力为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以传教士办报为武器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传教士办报成了当时中文报刊的一大特色.这些报刊,主观上为殖民者的侵略而服务,但是在客观上也传播了西方的科技和人文知识,促进了国人的觉醒,其相对成熟的办报理念,为后来国人办报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代白话文学源头之一的基督教东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东传是白话文学运动的重要源头,基于传教的现实需要,19世纪早期,传教士们将《圣经》译为中文,并创办报刊杂志,撰写传道小说。由此,白话文《圣经》的翻译与传播以及传道小说的撰写可以视为后来白话文学运动的先声。这一系列的话语实践对中国现代白话文学的诞生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传教士为桥梁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以地理大发现为发端的资本主义扩张的必然,体现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同时,中国社会的变革也需要与外来先进文化进行交流。两大原因的交织共同推动了中西文化的大融合,而西方传教士便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