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人教版2006版)教材,在介绍铝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采用了如下方法:把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快燃尽时,立即把铝箔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的底部要放一些细沙)。该实验的成功率低,笔者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两个: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实验2~4在介绍铝在氧气中燃烧时,采取了如下方法:把2cm×5cm的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立即把铝箔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要先放一些细沙),观察现象。一、该实验存在的缺点1.铝箔不够薄由于市售的铝箔都不够薄,所以当把铝箔伸入集气瓶中时,燃着的火柴很难把铝箔引燃。因此,往往很难看到铝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现象,更难看到此反应的生成物白色粉末氧化铝。2.氧气不够纯由于氧气是提前在实验室制备好的,而该实验又是本节课…  相似文献   

3.
[实验方法]1.取一根火柴、一根铁丝及一张铝箔(即包装卷烟用的所谓“锡纸”),把铝箔卷成一圆柱形,并将其一端紧卷在铁丝上,另一端裹住火柴梗,火柴梗的2/3留在铝箔卷外。2.取250毫升的集气瓶一只,瓶底紧紧垫放一硬纸片,然后用排水法集满氧气  相似文献   

4.
1.1把铝箔剪成较细的铝丝,紧密缠绕在火柴梗的中上部,用坩埚钳夹住火柴梗这一端,在酒精灯上点燃火柴头,待要燃烧到铝箔丝的时候,迅速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铝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  相似文献   

5.
高中课本中,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很难成功。经我们多次实验得知,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有两点。1.铝箔要薄,可用香烟盒或纸质电容器内的铝箔。2.当被铝箔卷住的火柴燃烧最旺时,再插入集气瓶内。具体做法:先用一片铝箔(3 cm×5 cm)卷住一根  相似文献   

6.
1 铝在氧气中燃烧 1.1 把铝箔剪成较细的铝丝,紧密缠绕在火柴梗的中上部,用坩埚钳夹住火柴梗这一端,在酒精灯上点燃火柴头,待要燃烧到铝箔丝的时候,迅速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铝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课中“铝箔的燃烧”实验,采取如下方法:把2cm×5cm的薄铝箔卷成筒状,内部裹一纸片,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点燃纸片,立即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放一些细沙,装置如图1),可见铝箔在氧气里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和耀眼的白光。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高二化学(必修+选修)第四章第一节《镁和铝》在介绍铝的燃烧时,采取如下方法:把2cm×5cm的薄铝箔卷成筒状,内部裹一纸片,铝箔的一端固定在铁丝上。点燃纸片,立即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中底部要放一些细沙),装置如图1。一、该实验存在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课中"铝箔的燃烧"实验,采取如下方法:把2cm×5cm的薄铝箔卷成筒状,内部裹一纸片,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点燃纸片,立即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放一些细沙,装置如图1),可见铝箔在氧气里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和耀眼的白光.  相似文献   

10.
黏合剂是一种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在学习中也经常用到.笔者经过实践,开发了两个运用粘合剂的化学实验. 一、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由于铝容易被氧化而在其表面形成氧化膜,而氧化铝的熔点又比铝高,故铝箔在空气中加热只能形成熔而不落的小滴,即使在纯氧中也不易燃烧.教材中关于铝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是这样描述的:把2 cm×5 cm大小的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立即把铝箔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发生的现象.此实验的成功率极低,达不到课堂演示效果.为了克服以上不足,笔者重新进行了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1.
1 仪器及药品具支试管 ,分液漏斗 ,小试管 (自制 ) ,集气瓶 ,乳帽 ,一次性注射器 ,圆底烧瓶 ,铁架台等。H2 SO4( 3mol,L-1) ,HCl (浓 ) ,固体NaHSO3 ,NH4Cl和Ca (OH ) 2 品红试纸 ,饱和H2 S ,品红 ( 0 1 %) ,酸性重铬酸钾( 5%) ,石蕊 ( 0 1 %) ,酚酞 ( 0 1 %)。2 二氧化硫的制备与性质2 1 SO2 的制备取 1 5gNaHSO3 ,置于具支试管内 ,在分液漏斗内加入 1 0ml稀硫酸。制备气体时 ,按图 1所示组装。图 1 二氧化硫的制备装置  把仪器连接好 ,集气瓶内的气体充满时 (空气出口处品红试纸褪色 ) ,用乳帽封闭空气出口 ,关闭导…  相似文献   

12.
何霖 《甘肃教育》2008,(14):64-6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用砂纸擦亮一段细的铁丝,并将其一端以螺旋状缠绕在一根火柴上。操作时先点燃火柴,等火柴临近烧完时,再将其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由上而下缓慢地伸入。此时将看到“火星四溅,放出耀眼的光”的美妙景象。  相似文献   

13.
高中新教材《化学》第三册第84页[实验4-1]。由于要求铝箔极簿,若按常规市售铝片操作,实验很难成功。笔者在实践探索中对此实验进行了小改进,将“铝箔改为“铝粉”,并且用棉花作载体,实验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成功率可达100%。a.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①先用排水法收集满2瓶氧气(集气瓶底部可留一些水)备用。②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团棉花伸进装有铝粉的试剂瓶内轻轻蘸一下,让棉花团外围沾上一些铝粉,将其在酒精灯上点燃后,立即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即可看到耀眼的白光和大量的白烟。(图1)b.改进后的优点。图1实验改进①实验成功不受铝箔的厚度…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 ,常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 ,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来判断氧气是否集满 ,但这种方法是否可靠呢 ?本文就此对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最低氧气浓度进行测定。实验装置 (见图 )实验步骤1.取 5 - 6只集气瓶 ,用量筒装水分别测出它们的容积并标记。2 .将集气瓶中分别装入其总容积的 10 %、2 0 %、30 %、4 0 %、5 0 %的水 ,并用毛玻璃片盖住 ,编号为 12、3、4、5。3.向大试管中加入 1∶10 (质量比 )的MnO2 和KClO3的混合物 ,加热使其反应 ,分别用排水集气法将上述 1- 5号瓶中的水排去。4 .取干燥的木条点燃后熄灭…  相似文献   

15.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考点剖析 该实验主要考查同学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压强知识深刻理解实验原理的能力。(1)同学们应明白采用可燃物(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O2使压强降低,由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等于瓶中O2的体积,  相似文献   

16.
1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这样叙述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 %的H2 O2 溶液和 3滴洗涤剂 ,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 粉末。观察反应现象。”我在实际操作中这样做的 :取一支试管 ,加入1~ 2ml 30 %H2 O2 ,用试管夹夹持 ,让学生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用余烬木条验能否复燃。然后用药匙的小端取少许二氧化锰加入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水汽 ,再用余烬木条靠近试管口可迅速复燃。待反应结束 ,可看到少量的二氧化锰仍在试管中。证明催化剂MnO2加快了H2 O2 的分解速率。注意 :由于反应剧烈 ,且反应放热 ,反…  相似文献   

17.
目前市场上用来包装香烟、糖果或其它食品的“锡纸”随处可见.“锡纸”除了纸基以外,实际上是铝箔.如果收集起来,可用它代替铝箔或铝片进行许多化学实验.现举几例:1.铝的燃烧将一小块“锡纸”卷成卷,在一端插入一根火柴,点燃火柴燃至快要熄灭时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可见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反应后生成白色固体.2.跟酸或碱的反应将“锡纸”剪成约2×2cm的方块,团成绿豆粒大小的小球置于试管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即可制取氢气.铝箔可完全反应留下纸基,效果十分理想.3.钠跟水的反应钠跟水反应并需收…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通过实验对比制备氧气的方法,从实验的安全性角度考虑,得出了不易用过氧化钠制备氧气与铝粉进行燃烧反应实验,同时给出了氧气制备收集、与铝粉反应一体化的实验设计。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化学1第三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无论怎样打磨铝箔,在氧气中仍然不能燃烧。于是笔者根据教参提示将实验改成铝粉与氧气反应,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各种方法特点(见表1),以及盛装氧气的集气瓶底部需要有水或细砂以防止燃烧物脱落炸裂集气瓶等问题,将实验设计为在  相似文献   

19.
氧气知识是初中化学应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现将氧气知识考点梳理如下,并对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关氧气的典型考题进行研析. 考点一: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原理及方法:如图1,利用过量的红磷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通过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2)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最终集气瓶内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相似文献   

20.
1 原理KClO3 + 6HCl (浓) =3Cl2 ↑+KCl +3H2 O2 仪器和药品30ml注射器两支(不带针头)、橡皮套一个、5号点滴注射器的头皮管(带有针头)、一个橡皮塞。3 装置               图14 实验步骤4 1 称取约0 5gKClO3 固体,装入其中一个注射器内(称为A)。4 2 用另一注射器(称为B)取约1ml浓盐酸,马上用橡皮套将下口封好。4 3 用头皮管的一端套在A注射器上,另一端的针头插入B注射器的橡皮套内。4 4 缓缓抽动A注射器活塞,则B中的浓盐酸会缓慢流过来,并马上与KClO3 发生反应,注射器内产生黄绿色的气体。随着气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