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必须提高人民的环境素质,最根本的是从教育抓起,特别是从幼儿、中小学生的教育抓起,使国民从小就受到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具有环境意识,具备环境技能,养成在生产和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环境保护,教育为本。  相似文献   

2.
要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必须提高人民的环境素质,最根本的是从教育抓起,特别是从幼儿、中小学生的教育抓起,使国民从小就受到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具有环境意识,具备环境技能,养成在生产和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环境保护,教育为本.  相似文献   

3.
结合当前和本地实际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加强对中学生的环境教育 ,对于贯彻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 ,全面提高跨世纪一代的综合素质 ,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环境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 ,大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如温室效应、荒漠化问题、沙尘暴、臭氧层空洞、热带森林的毁灭、酸雨、赤潮、工业三废等 ,小到一个乡镇企业 ,一个村庄 ,一条小溪 ,一口池塘 ,一个烟筒等 ,这就决定了环境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中学实施环境教育的主渠道 ,地理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有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 ,是很好的环境教育素材。其…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有必要利用初中化学教材中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初中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就我们教师在给学生各项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履行环境保护教育这一新的职能,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育之中,推动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儿童的成长,本质上就是向环境学习。因为任何一种教育,既不可能脱离环境的教育,也不可能脱离教育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要真正了解和认识环境并以此形成对生活环境的正确态度,就必须开始了解人类在环境中所遭遇的问题,甚至危机,从而学习如何去爱惜和保护我们赖以成长的环境。 一、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 当人类一步步征服自然,逐渐成为自然界的统治力量的时候,人类也逐渐发现了当前的各种生态危机。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  相似文献   

6.
目前环境教育已经被列入我国基础教育内容,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培养对环境负责的观念和环境保护的行为习惯,意义十分重大。在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方面,教师是教育的主力军,教师本人的环境意识、环境知识以及环境教育能力是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关键,在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中,学生是主体,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成为环境保护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让少年儿童在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同时,就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我校自1982年开展环境教育以来,正从让少年儿童掌握环境科学知识、认识环境,转向激励他们要“从我做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地球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人为的破坏。保护好地球是人类造福子孙后代的必然选择。"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这已是大家的共识。大多数幼儿园也已开始对幼儿实施环保教育,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动、植物的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科学的环境教育。现就如何对幼儿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陈丽伟 《广西教育》2012,(14):84-84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离开自然环境和资源。然而,长期以来人类在营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时,往往有意无意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出现环境迅速恶化、资源过度消耗等生态问题。生物学与自然环境有紧密的联系,从生物学角度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应该的、必需的。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观念淡薄,对环境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是人们目前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甚至破坏环境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前,环境恶化与资源匮乏等问题已经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2003年初,国家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达了关于“环保教育进课堂”的文件,我国的环境教育力度在逐步加大。中学阶段的教育是开展全程性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化学因素是造成全球环境危机的因素之一,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如今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环境保护教育势在必行。儿童是未来的建设者和环境的主人,根据幼儿特点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有利于推广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念,深化幼儿环保行为,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介绍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化学教材中潜在的环境教育因素很多,要把它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到各章节的教学之中,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不一样,所以进行环保教育要有针对性,不可一刀切。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环境保护事业与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拓展了教育领域,而且也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对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进行了探讨。提高学生环境意识是环境教育的核心,对防止环境恶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环境知识与相关的化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使"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各国对环境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采用多种方式和多种途径在中小学进行环境教育,传授环境保护知识,形成环境保护的价值观念。1992年11月,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教委在苏州联合召开了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作为学校的科技辅导员,我在科技实践活动课中, 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环境与生态教育,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1.课堂教学与环境教育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科技活动实践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和感受到环境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环境保护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被提到国家的议事日程。因此,加强对全民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刻不容缓,特别是对思想意识正在形成的中学生,开展有效的环境教育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中学生物课程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过去和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因为地理教材蕴含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不少地理知识本身就是环境知识。根据多年来在地理教学中遇到的环境问题,例如在校园随处乱扔垃圾、摘花和践踏草坪现象仍然存在,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浪费水电和浪费粮食等,本人认为,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可以实施以下策略进行环境教育。策略一:把握教材内容,有机渗透环境知识初中地理教材中蕴含很多丰富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8.
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地球、污染环境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沙尘暴的袭击、人类疑难疾病的出现和泛滥 ,无不与地球上的水质、大气等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只知道掠夺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 ,一味地追求金钱 ,而对于垃圾处理 ,转化不去研究 ,任其污染土壤、水域和海洋 ,以至于环境越来越恶劣 ,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 ,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要课题之一。环境教育主要包括环境知识、环境道德和环境行为等三个方面。其中环境知识教育包括有关环境的基本常识和保护环境的基本技能等内容 ,重在使学生树立环…  相似文献   

19.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只有在政治、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人类社会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对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在中学动物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环境觉悟和环境保护行为,从而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被重视.加强学生的环境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做出了探索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