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说到作业,大多数学生、老师都头疼.究其因为,还是和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有关:作业太多,学生没有情趣;作业中的知识巩固题多,应用实践题少;作业现成内容多,教师自编内容少.长期机械重复、单调乏味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怕写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作业,精心思考,多方位设计作业,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引导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只有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和谐课堂,才能真正激起学生内心动机与智慧,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学的艺术就是在于唤醒与鼓舞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趣味盎然、乐学不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  相似文献   

3.
教师批改学生作业,不仅仅是督促学生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经验的教师视作业批改为师生感情交流的好机会,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好途径。有人说:“批改作业是教师与学生不见面的交流,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不要轻易在学生作业本上打‘×’。”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批改作业也是一种人文活动,在此,学生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学识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进步的快乐和成长的自信。  相似文献   

4.
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很多老师对作业认识简单,忽视对作业的研究和设计。目前多数教师心目中的作业就是课后练习、练习册、试卷。作业目的直指考试,作业几乎成了模拟测验。具体的做法是:大量购置现成的课文配套练习与综合卷,而非教师自己研究设计;强化学生机械性的解题能力,而非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多数教师的作业布置是零散的,缺少对作业与课堂学习的整体思考,无法通过作业来引领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5.
“零作业批改”即教师把作业批阅权归还给学生,把自己用于批阅作业的时间转移到研究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加强个别指导上。实施“零作业批改”,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可促进教师“质性”敬业;能丰富中学教育的人文和科学价值。实施“零作业批改”的基本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简短培训;在课堂上互批作业;学生各自标记“作业问题”;教师抽查作业并做问题记录;师生对学习问题实行双重跟踪。  相似文献   

6.
吴卫丽 《教师》2012,(16):44-44
作业作为一项学习活动,包括完成作业和评价作业,而评价作业往往被学生忽视,大多数教师也都把学生完成作业与评价作业这一学习过程分离开,都是采用学生做作业、老师批作业的形式,学生完全依赖教师对自己作业质量作出评价。教师单方完成作业批改任务,学生从不参与作业批改活动,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结果造成学生对自己作业的质量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也缺乏必备的自我鉴别、自我评价的能力。学生长期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反正我的作业做完了,答案正确与否那是老师的事!  相似文献   

7.
<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成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关系到学生能否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能否真正学到一些知识。那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就是课堂成功的关键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以  相似文献   

8.
许丽娜  李桂荣 《中国教师》2010,(Z1):218-218
<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布置作业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和获得信息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批改作业则是教师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这时,作业批语就是教师情感输出的重要载体,它体现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意见和态度,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可或否定。批语内容所蕴含的情感,从某种角度来看,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认为,好的作业批语应该具有一种积极的情感魅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我们老师对他们的用心。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学生缺乏责任感。"教师们经常如是说,其体现在数学学习中重要的现象就是不愿主动作业。然而,带着这个问题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反思我们的作业布置,我们能够发现许多问题。一、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的四个前提1.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否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现在的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往往是:学习是教师的事情,学习是爸爸妈妈的事情,自己是为了他们而学习的。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白:学习并非是教师的事,而是自己的事;学习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可以主动地参与  相似文献   

10.
何思斌 《学苑教育》2023,(14):47-48+51
学生、教师在做作业和改作业花费的时间总量上不亚于课堂教学时间,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学习的过程,那么作业从本质上说是学生(自主)学习内化的过程。但长期以来,学校(包括教师自身)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和命题能力,而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是相对被忽视的。本文从题量、题型和设计原则探究作业的设计,诱发或迫使学生独立思考,通过他们自己的思维,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容与思想方法运用在作业完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