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加入WTO,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根据中国当前的具体国情加以变革;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需要提高执政水平和管理能力.中国必须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迎接加入WTO后面临的制度挑战.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中国政党制度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其功能主要是政治整合、政治民主、政治稳定等.中国政党制度促进了中国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在当代中国转型期,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3.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明的核心所在,而党执政能力的高低又是党是否能够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增强其执政地位合法性的关键性因素。新形势下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步骤、有层次的推进政治意识明、政治行为明和政治制度明是整个社会主义政治明发展之优选路径。  相似文献   

4.
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党民主执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在民主执政的方式、方法上,在实现民主的渠道、途径和形式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和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果我们不能提高全民民主意识,就不能打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基础;不能真正坚持和完善党内外民主监督,发展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缺乏必要条件。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尚需经历一个较为长期的历史过程,绝非能一蹴而就,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要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指引下,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内外民主监督,大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个方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走“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道路。这既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历史和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由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地位以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在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参与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纳入有序轨道,会对政治发展产生正面价值;若一旦失控,则会激化各种矛盾,冲击政权稳定,导致政府治理失败,破坏经济社会发展,对政治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后发国家要防止政治参与失控危及政治稳定,需要强化政府权威,提高政府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制度建设和民主训练规范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建立务实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防止国家分裂。发展民主不能简单等同于扩大政治参与,必须重视政治安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后发国家只有保持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之间的平衡,才能提升政府治理的能力和绩效,建设高质量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简单的减轻农民负担、财政补贴、基础建设、村客整洁,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目前,一些县乡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基层干部违法行政,独断专行,腐败严重,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发展基层民主,尊重农民意愿,提高执政能力,转变政府职能,整合政治资源,降低执政成本,建构公开、廉洁、高效的法治、服务型政府,激发农村内在活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8.
统一战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关系到党外人士的民主权利和我国政治秩序的稳定。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法,从根本法的层面,有力地保障着统一战线的实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性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有利于巩固和加强我们党的执政领导地位;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持续不断前进;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而最终有利于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改良主义的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成就(一)推动西、北欧国家普遍建立起“福利国家”改良主义的民主社会主义致力于推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并利用斗争所取得的政治民主化成果,进一步推动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特别是西、北欧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在二战以后,在凯恩斯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指导下,利用选举上台执政的有利时机,大力推动“福利国家”制度建设,改善了中下层民众的生活水平,缓和了社会矛盾,并进而为西、北欧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彰显了以人为本,突出强调人的价值,把人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与马克思的未来社会模式构想中强调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相吻合的。马克思的未来社会模式构想包含深厚的政治文明思想。从现代政治意义上看,马克思的未来社会模式构想对我国自由、民主、平等和法治的现代政治文明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主政体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形态已有数千年的存在历史。人类之所以在当今普遍选择民主政体作为最基本的现实政治运作模式,也是基于成本考量的理性选择。民主政体相对于其他政体而言,具有比较优势。民主政体相对于其他政体而言,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调和政治冲突和维持政治及社会稳定的政治成本,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公共决策的外部成本,更能够有效降低政治统治的风险成本和政治发展的机会成本。理性考察和分析民主政体的成本问题,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民主的理论认识,而且更有利于增强如何将社会主义民主做真做实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13.
寻求和谐的政治发展路径,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在政治观念、政治制度、政治发展道路和运行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是和谐政治的思想前提。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和谐政治的制度基础。有序民主是现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实现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现代中国政治和谐运行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4.
政治是维系社会秩序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手段,民主发展与法治完善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社会是否实现民主与法治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扩大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方式,良法之治是通往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民主发展与法治完善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利益分化是社会转型期的显著特点,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国在转型期通过加强政治民主及其制度化建设。通过政府公共政策协调利益分配、通过成熟的公民意识的培育,有效地化解了利益分化过程中的伴生问题,保持着社会的基本稳定。它们共同构成了利益分化背景下我国社会稳定的基本支撑,即政治民主及其制度化支撑、公共政策支撑和公民意识支撑,并共同作用使我国在转型期保持着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蕴含着大量的民主政治思想,在其提出并论证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和政治体制的过程中,还可以探究出卢梭关于选举制度的相关思想,本文结合卢梭在书中的论述试提炼其选举、多数原则、一选举原则的思想以及其认识在近现代政治社会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转型时期凸现的弱势群体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实现民主政治增量式发展的基本方式;是建立全新型政府治理模式的重要手段;是维护社会运行稳定与均衡的关键环节。当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欠缺,能力较低,水平不高;法律缺失,制度匿乏,透明度差;渠道狭窄,途径不畅,有效性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要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引导;提升政治文明,健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架构;推进文化建设,构建中国特色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公民社会,发挥社会组织利益聚合与表达功能;创新参与方式,重视互联网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波兰社会党(含左翼政党组织)的议会执政经历了多次的嬗变,成为冷战后东欧社会党政坛发展上的典型。波兰社会党议会执政的变化一方面是受冷战后东欧社会大背景影响的结果,但更多的是受波兰国内小环境,如社会政治不稳定、选民选举更加务实、政党政治发展不成熟、执政党建设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波兰社会党议会执政的得失给当前各国政党实现上台执政,长久执政提供了反思素材。  相似文献   

20.
旅游植入式营销异军突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如何植入才能发挥营销的最佳效果,却值得深思与探讨。从剖析旅游植入式营销的发展背景、现状及其优势人手,结合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以传播模式、传播效果、传受双方这三个角度为落脚点,对旅游植入式营销的运作模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