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三网融合”环境下我国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的"三网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三网融合"所具有的覆盖范围广、终端可移动、内容大众化等诸多优势,将改变图书馆的社会信息中心地位,分流图书馆的传统用户,减弱图书馆免费服务优势,降低用户对图书馆的依赖性。我国图书馆应利用政策机遇拓展图书馆发展空间,利用平台融合机遇促进图书馆大众化,利用技术机遇提升图书馆数字化水平,利用内容机遇发展图书馆资源,利用用户机遇延伸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了三网融合与图书馆的结合及其所带来的有利影响后,着重分析了三网融合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和发展,论述了相关的改进和完善方式,以期对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杜亮  刘涛  赵飞  王芳 《图书馆界》2011,(5):72-73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图书馆必须密切关注三网融合的发展建设。结合三网融合的发展进程,分析三网融合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并着重指出:图书馆要利用三网融合拓展网站、手机、电视等多个平台服务,强化多媒体格局下图书馆的互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三网融合”对图书馆的影响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凯文 《图书馆论坛》2011,31(4):97-99,69
分析"三网融合"的含义及其技术优势,论述"三网融合"对图书馆的深刻影响,探讨"三网融合"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田野 《图书馆学刊》2012,34(12):17-19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三网融合"势不可当。简述了三网融合的概念、背景、优势,分析了三网融合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进而探讨了三网融合下图书馆创新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三网融合”背景下对媒介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强  夏虹 《今传媒》2012,(3):13-15
"三网融合"为媒介融合理念的践行提供了现实基础。我国"三网融合"历经十四年的发展,却未有实质性突破。通过梳理其演进历程,不难发现我国"三网融合"面临着条块壁垒等难题,唯有创新管理机制,方可打破目前的发展瓶颈。美国"三网融合"成熟的管理体系包含了两个核心要素,即《1996年电信法》和以联邦通讯委员会为核心的监管机构。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美国"三网融合"经验以及汲取教训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在多网融合大势所趋背景下,图书馆作为国家重要的公共信息资源提供方,必须紧密关注三网融合的发展建设,以实现多媒体格局下图书馆互动功能的强化,利用"新网"拓展多领域服务、缩小城乡信息文化差距.  相似文献   

8.
"三网融合"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三网融合"在国内的发展状况,然后分析了"三网融合"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如何实现资源共享,最后探讨了实现"三网融合"后资源共享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代图书馆以三网融合为基础进行科技创新,能够确保图书馆的有序发展。本文首先对三网融合的发展进行探讨,分析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受到三网融合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图书馆信息化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不仅改变了百姓的生活,而且为信息服务业带来了发展良机。图书馆界应主动利用三网融合的技术,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以体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在介绍三网融合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三网融合为图书馆进一步延伸服务方式奠定了现实基础。如何抓住三网融合机遇,创新服务方式,成为图书馆服务领域的新课题。文章为了探索三网融合环境下延伸服务的现实基础和面临的挑战,从网络平台资源融合、跨媒体流通服务、融合平台下的参考咨询服务、个性化服务拓展和开展其他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延伸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数字图书馆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今信息社会数字化网络化的推进,三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文章介绍了三网融合内涵及其新媒体,阐述了三网融合给数字图书馆带来的机遇,探讨了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数字图书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今信息社会数字化、网络化的推进,三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文章介绍了三网融合的技术优势,阐述了三网融合给数字图书馆带来的机遇,探讨了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数字图书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主要特征与应用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网融合技术环境和全媒体信息环境形成的新趋势下,需要重新审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主要特征和应用模式。基于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主要特征的理解与思考,解析了各种知识服务应用模式交互、协同运作的规律和功能,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将在创新与探索中不断完善。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5.
三网融合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网融合是一种将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合为一体,从而实现三网互联,功能集成的技术。通过论述三网融合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转变传统管理方式、扩大服务范围、图书馆服务更加规范化、多样化,探析三网融合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数字电视服务、移动通信服务、按需要学习服务和流媒体服务。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16.
三网融合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民生服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民生是公共图书馆的传统。三网融合环境为公共图书馆民生服务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服务实践中还面临民生信息服务意识、资源配置、服务方式、服务深度等方面的挑战。在对三网融合政策与国际经验剖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公共图书馆融入社区、图书馆参与政府行动、嵌入民生工程、建立民生服务品牌、完善服务基础、提高数字化民生服务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is exploratory study examines whethe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ill play games to learn how to conduct library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udents will play games that are an integral component of the course curriculum and enable them to accomplish overall course goals at the same time they learn about library research.  相似文献   

18.
论地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秀芬 《图书馆论坛》2006,26(3):208-210
就地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进行思考与探索,论述了合理配置信息资源的几种途径,并对现代图书馆创新服务意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The Reference Librarian》2013,54(73):351-360
Abstract

Library school provides librarians with a good background in library science, but to be a professional reference librarian,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ust be sought. Professionalism can include developing basic employee skills, supporting library standards, participating in university and library functions; presenting papers; and publishing. Being sensitive to communication skills can impact how a librarian is perceived by library users. Image does play a role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library 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 reference librarians must market themselves by being visible on campus, in the community, and on the Internet. Being a professional librarian is an opportunity for personal growth and educating the public about a very exciting discipline.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简述世界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图书馆在抢救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的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