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济 《中国教师》2008,(11):31-32
<正>一、学规学规,是古代学校规章的总称,犹今日之学校章程。最初仅为学子在学时有关思想行为之要求和规定,如《管子》的《弟子职》。到宋代则发展成为学校和书院的规章制度,如《白鹿洞学院揭示》。明清时期的官学学规,则  相似文献   

2.
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机构.学规是指书院师生所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的通称.制定学规,是书院制度确立的重要标志,也是书院管理的重要措施.探寻位居中原的河南书院学规的历史脉络,呈现日益成熟完备的历代河南书院学规之概貌,以挖掘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价值特色,为弘扬国学、传承书院文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学规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意蕴。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童蒙教育极为发达的阶段,较具规模的私塾多订立学规。在延续两宋童蒙教育注重训练蒙童礼仪习惯的基础上,明清塾规对塾中的功课教学和日常管理都详加规定,使得蒙童的学习和塾内的诸多事务均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书院学规是书院师生精进学业时遵守的基本章程。白鹿洞书院学规由朱熹拟定,一直被许多书院奉为"圭皋"。学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确立办学宗旨,明确阅读目的;二是界定阅读内容,给书院生徒规范进德立品、修身养性的程序和方法;三是宣讲阅读技法,为书院生徒提供读书治学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的方式,规范和引导学生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以及精神生活。在书院学规中,道德教育往往承担着核心作用,学规通过树立榜样、养成道德、实践道德等方法,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探讨中国传统书院学规中的德育方法,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德育传统,用现代意识挖掘中国传统书院教育中的合理因素,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胡居仁是明初诸儒中恪守朱学之最醇者,一生"奋志圣贤之学",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受到晚明学者之尊崇,成为明代从祀孔庙的四位学者之一.他绝意仕进,终生以讲学为业,创办南谷、礼吾、碧峰书院,并两次入主白鹿洞书院,主持白鹿洞书院讲席,制订了<续白鹿洞学规>,体现了理学家以道德修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以德为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躬行实践、知行合一等丰富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谭静 《中国教师》2011,(6):25-26
2010年10月12—14日,教育家书院院长顾明远教授、副院长郭华教授带领书院兼职研究员赶赴浙江省金华市站前小学,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研活动,揭开了书院"学校诊断与改进"系列活动的第一篇章。"学校诊断与改进"系列活动是教育家书院的常规活动之一。书院依托自身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教育实践资源,针对兼职研究员所在学校及地区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和诊断,全面考察、了解学校的优势、特色和存在的问题、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形成诊断和改进报告,反馈给学校并提交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以支持和引导学校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经过长期、系列的"学校诊断与改进"活动,书院将收集大量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年段学校诊断案例,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改进的理论模型,为更多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学管理上,书院的主要特点是重修身,制定学规;强调自学,以读书为主;自由开放,创"会讲"制度。我国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应该借鉴古代书院的做法:强调修身,让修身与为学合一;精简课程,倡导读书;重视讨论,多开具有争论性的学术讲座。  相似文献   

9.
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对中国传统社会人才培养极其重要。徽州书院在明清时期极为繁盛。徽州书院的发展能够长久不衰,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书院严格的规约制度。徽州书院宗派的归属,学统的确立得益于书院严格的祭祀制度;山长选任制度使书院管理人才得到保证;书院明确的经费管理制度使书院日常管理活动的进行得到了保证;书院的学规,讲学制度为书院学术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一系列的规约制度是徽州书院延续千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个成熟、发达的教育文化机构,其核心是书院教学方面的精神和制度。学规是书院精神和制度的重要体现,明确了书院的教育宗旨、教学原则和方法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白鹿洞书院办学特色蕴含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丽萍 《天中学刊》2011,26(4):121-122
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古代民办高等学府的典型,其办学特色所蕴含的教育思想有:书院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治学精神;书院相对开放,提倡怀疑精神;书院修订学规,倡导躬行实践和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重视人格陶冶与知识传授并重等。这些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2.
湘学是一个学统相继、旨趣相似的地域性知识传统。蓬勃发展的湖南书院教育及其学者祠堂祭祀,为湘学学统的建立、湘学学术旨趣的延续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湘学的学统、旨趣等形成、延续的最重要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3.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个成熟、发达的教育文化机构,其核心是书院教学方面的精神和制度.学规是书院精神和制度的重要体现,明确了书院的教育宗旨、教学原则和方法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于 12 4 1年作为御颁的“学规” ,成为全国各类学校及书院共同遵行的教育指导方针。它不仅对我国宋末及元、明、清时期的教育有过深刻的影响 ,而且对邻国日本的教育也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江户时代 ,日本所有讲授朱子学的藩校和乡学都奉朱子《揭示》为圭臬 ,每天早晨上课前全体师生齐诵朱子《揭示》。这种传统至今在日本一些学校还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15.
学规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和教学规章制度,在书院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河南的书院学规,自宋代初具规模,明代基本完善,清代以降内容更加丰富,涉及到办院宗旨、修身养性及治学门径,乃至祭祀、图书、经费、告假、诉讼、吸食鸦片及嫖赌等,体现出崇儒重学及制度化管理的基本价值追求,值得深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德育在教育中处于最为重要的地位。德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问题,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父母和教师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7.
后书院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之下顺应产生,如何更好地发展后书院儿童研学教育,培养更具"底蕴"的现代化人才,构建更具特色的研学教育是后书院发展的重点所在.以碧溪书院为例,对后书院儿童研学教育项目进行再生设计,打破历史建筑的传统视角,为更好地实现儿童研学功能,在课程方面着重从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创建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立足社...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建立"书院式"学生培养模式成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古代书院在空间设计上注重中轴对称和遵规守正,体现了以"道"为核心的明德教化理念;在斋舍设计中注重慎独与乐群的结合,体现了以"修身"为核心的成德教育理念。同时,英美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盛行的通识教育理论中提倡的"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和辨别价值的能力"等人才培养理念对现代书院空间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在归纳诠释现代书院的教育理念意蕴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型、交往型、实践型、修身型的现代书院空间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19.
《白鹿洞书院揭示》不仅仅是一个书院的一般教约,重要的是,它因集中反映了制者朱嘉的教育目的和人才思想,而成为后世书院学规之榜样。  相似文献   

20.
骆卡娜 《文教资料》2011,(2):143-145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正蒙书院(后改名为梅溪学堂)被认为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小学。虽然它采用中国固有的"分斋教学法",但实际的课程设置、教授内容、教学组织管理等为西方学校制度的模拟。本文通过描绘正蒙书院的历史沿革、办学理念、课程安排、教学情况来指出张焕纶与正蒙书院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