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错方式一:错写反应产物例1 铁跟盐酸反应 2Fe 6H~ =2Fe~(3 ) 3H_2↑解析:由于H~ 氧化性弱,只能将Fe氧化成Fe~(2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 2H~ =Fe~(2 ) H_2↑.设错方式二:混淆化学式和离子式的书写形式,具体为:  相似文献   

2.
有关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个考点。其比较依据是强强生弱弱,即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强,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强。例如,2Fe~(3+)+Fe=3Fe~(2+),由于在此反应中Fe~(3+)是氧化剂,Fe~(2+)是氧化产物,所以,我们说Fe~(3+)的氧化性大于Fe~(2+)。也就是说Fe~(3+)被还原到Fe~(2+)的电极电势E_(Fe~(3+)/Fe~(2+))大于Fe被氧化到Fe~(2+)的电极电势E_(Fe~(2+)/Fe)。将这一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其电动势为ε=E_(Fe~(3+)/Fe~(2+))-E_(Fe~(2+)/Fe)>0,即该氧化还原反应能自发  相似文献   

3.
根据实验知道:Fe~(3 )、Fe~(2 )和 Fe 的氧化性是随其氧化数(化合价,下同)的升高而增强的。一般定性地解释是:其中 Fe~(3 )具有最高氧化数易获得电子(很难失去电子),Fe~(2 )与它相比既能获得电子,还可失去电  相似文献   

4.
在比较金属离子Fe~(3 )与Cu~(2 )氧化性强弱时,容易误认为氧化性Cu~(2 )>Fe~(3 )。其原因是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Fe比Cu活泼,而金属活泼性越强,其对应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由此得出错误的结论。那么,如何比较Fe~(3 )与Cu~(2 )氧化性呢?我们可以利用Cu与FeCl_3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现将其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归纳如下。1.判断金属与酸反应的产物(1)氢以前的金属(K→Pb)能置换出弱氧化性酸中的氢,从左到右由易变难,K→N a等金属参加反应时可能产生爆炸。如:Zn+2C H3C O O H(C H3C O O)2Zn+H2↑(2)氢以前的金属也能与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和浓、稀硝酸)反应,但无H2生成。如:Zn+2H2SO4(浓)△ZnSO4+SO2↑+2H2O这类氧化还原反应的难易及其产物与金属的活动性、酸的浓度、温度等多种因素有关。①Fe、Al在冷的浓硝酸、浓硫酸…  相似文献   

6.
在化学实验中,不同的反应物参加反应,会得到不同的生成物,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在中专的普通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常出现不同学生用同样的反应物参加反应,却得到不同的化学现象,常使学生感到迷惑,甚至有些同学还错误的认为化学现象是人为所制,在化学实验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反常现象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呢?我们知道化学实验的结果受多种因素制约,两种反应物的反应,由于某些“微不足道”的条件变化,某些“无关紧要”的实验程序,某些“或多或少”量的改变,都有可能引起实验结果的改变.例如:Fe~(3 )与(NH_4)_2S或Na_2S作用时,生成Fe_2S_3的黑色沉淀,其反应为:2Fe~3 3S~(2-)=Fe_2S_3↓(黑色)如将Fe~(3 )溶液酸化过度再与(NH_4)_2S作用,得到的是浅黄色硫的沉淀,而不是Fe_2S_3的黑色沉淀.这是由于Fe_2S_3沉淀溶于酸,产生了H_2S,而H_2S具有还原性,Fe~(3 )具有氧化性,两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H_2S还原Fe~(3 )为Fe~(2 ).本身被氧化为S.同时,又由于溶液为酸性,故Fe~(2 )不是以FeS析出,而是从Fe~(2 )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可见,Fe~(3 )与Fe~(2 )作用的产物取决于溶液的酸碱性,强酸性条件下得不到硫化物的沉淀,而是以Fe~(2 )和单质硫形式存在,只有在酸度适当的条件下,才能生成硫化铁沉淀.因此,为使学生能达到实验的目  相似文献   

7.
三氯化铁是重要的卤化物,它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然而有的中学则缺少此试剂,使部分实验不能完成。我结合书中知识利用中学常见的试剂(盐酸、硝酸)及废铁屑(或角铁),设计了制取三氯化铁的简易方法,同时也使废物重新被利用。 一、原理 废铁屑(或角铁)与盐酸发生如下反应: Fe 2HCl=FeCl_2 H_2↑ 生成的氯化亚铁与热的稀硝酸反应生成三氯化铁。 Fe~(2 ) 2H~ NO_3=Fe~(3 ) NO_2↑ H_2O 若反应后的溶液为红棕色,则可以认为Fe~(2 )被氧化为Fe~(3 )。 二、操作  相似文献   

8.
我们设计了一个关于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利用三价铁离子与硫代硫酸根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来测速度变化的。Fe~(3 )在遇到S_2O_3~(2-)时,首先发生络合,生成一种暗紫色的离子——Fe(S_2O_3)_2~-,这种离子再发生自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_4O_6~(2-)和Fe~(2 )。S_4O~(2-)是无色的,在水溶液中Fe~(2 )的颜色是淡绿色,此时溶液浓度较低,所以实际上反应后的溶液是无色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学教材使用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Ag Pt Au这个表对于研究常见金属的某些性质比周期表要方便的多。 一、判断金属单质是否能与非氧化性酸反应而置换出酸中的氢。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非氧化性酸的溶液反应而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例如: Fe+2H~+=Fe~(2+)+H_2↑ Cu+H~+→不反应 二、判断什么样的金属与什么样的盐溶液才能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镁以后的金属其单质均能将排在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  相似文献   

10.
一、Fe~(3 )某些物质间的复分解反应(一)生成沉淀的反应Fe~(3 )能与OH~-、SiO_3~(2-)、PO_4~(3-)等离子发生简单的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1.FeCl_3溶液滴入NaOH溶液或氨水中,可得到红褐色沉淀.Fe~(3 ) 3OH~-=Fe(OH)_3↓  相似文献   

11.
一、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解题策略1.在金属活动顺序中只有排在氢(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2.能与金属发生反应的酸必须是无氧化性的酸,如盐酸、稀硫酸等;浓、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3.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时,另一种生成物是+2价的亚铁盐.例1(2010年新疆)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含有Mg、Al、Cu、Ag等金属,为了回收重金属,将旧手机的部件粉碎并浸入足量稀硫酸中  相似文献   

12.
正1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网络图及性质说明(1)Fe在Cl2中燃烧,无论Cl2过量还是不足均生成Fe Cl3.Fe与S反应时生成Fe S,说明Cl2的氧化能力大于S的.(2)Fe与O2、H2O(g)反应的产物都是Fe3O4而不是Fe2O3.(3)生成Fe Cl2除了用Fe和HCl的置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10年一道阴离子检验高考题和解析存在的问题,就HNO_2歧化产物,碱性介质中NO_2~-能否氧化I~-,HNO_2(NO_2~-)氧化(NH_4)_2Fe(SO_4)_2中的Fe~(2+)以及在HNO_2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检验Fe~(3+)生成等反应原理和现象,从实验和理论层面进行探讨,并对高考实验试题命制技术、认知取向和新课程理念渗透等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2005,(4)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1)反应的先后规律在溶液中如果存在多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当向溶液中加入一种还原剂(或氧化剂)时,还原剂(或氧化剂)先把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氧化剂(或还原剂)还原(或氧化)。如:已知溶液中存在AgNO3、Cu(NO3)2,向此溶液中加入Fe粉时,Fe粉先与AgNO3反应,当AgNO3完全反应后,剩余的Fe粉再与Cu(NO3)2反应。(2)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相等。此规律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3)邻位转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5.
佛尔哈德法即以铁铵矾 NH_4Fe(SO_4)_2·12H_2O 为指示剂的沉淀滴定法,终点的到达是以稍过量的滴定剂SCN~-与铁铵巩中的 Fe~(3+)反应生成的红色络合物来指示的。对于所生成的络合物,有的教材认为是 Fe(SCN)_3,有的则认为是络离子 FeSCN_(2+),因为这两种物质都是红色的。但是由于它们的配位数和稳定性不同,所以对指示剂用量及滴定误差的估算有很大的影响。如按生成 FeSCN~(2+)计算,指示剂的理论用量为 Fe~(3+)浓度控制在  相似文献   

16.
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应用一判断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如稀盐酸、稀硫酸等)的置换反应能否进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中的氢.但金属与氧化性酸(如浓、稀HNO_3,浓H_2SO_4)均不发生置换反应,如:  相似文献   

17.
1.大多数金属不能被磁铁吸引,但铁能被磁铁吸引并导磁。 2.金属与强氧化性酸反应时被氧化成高价金属盐,但当铁过量时,与氧化性酸反应将生成亚铁盐。如:  相似文献   

18.
一、金属与酸的反应1.金属与非氧化性酸的反应教科书上指出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酸里的氢 ,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稀酸里的氢。这是普遍规律 ,但也有一些特例。金属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金属与酸反应不能持续。如 Pb与 H Cl,H2 SO4反应 ,分别生成难溶的 Pb Cl2 ,Pb SO4,覆盖在 Pb表面 ,使反应中止 ,不能继续进行反应。金属活动性排在氢后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能够反应。实验事实证明 ,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盐酸反应生成四氯合铜 ( I)酸。2 Cu 8HCl(浓 ) △ 2 H3 [Cu Cl4] H2 ↑铜屑在有充足氧气存在时 ,可与稀硫酸缓慢反应 ,…  相似文献   

19.
酸的氧化性是指酸的水溶液中电离出的H^+呈现的氧化性,为H^+得到电子的性质.2H^+ +2e^-=H^+↑,从这一角度来说,一切酸溶液都具有氧化性.再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可看出H^+的氧化性强弱:Fe〈H^+〈Cu,所以H^+能将Fe、Zn氧化成Fe^2+和Zn^2+,而不能与Cu和Ag等反应,从这点说明它仅是具有酸的氧化性而不属于氧化性酸,且H^+只能氧化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氧化性弱.  相似文献   

20.
基于Fe(Ⅲ)氧化叶酸生成Fe(Ⅱ)的反应和Luminol-O2-Fe(Ⅱ)化学发光反应相偶合,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叶酸的新方法.方法检出限为2×10-7mol·L-1,RSD为1.2%(C=5×10-6nol·L-1,n=11),方法用于叶酸片剂中叶酸的分析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