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世纪以来人类文化学与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原始思维作为人类曾长期运用的思维方式,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保留或残留在现代思维形式中。本文运用美学、人类学和透视学等学科理论,以中国绘画艺术画例为文本,详尽地考察了原始思维的完整性特征即形象的完整性、时间的完整性、空间的完整性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表现,论证了原始思维对中国绘画风格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梦 《黄冈师专学报》1999,19(1):60-64,35
20世纪以来人类文化学与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原始思维作为人类曾长期运用的思维方式,巳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保留或残留在现代思维形式中。本文运用美学、人类学和透视学等学科理论.以中国绘画艺术画例为文本,详尽地考察了原始思维的完整性特征即形象的完整性、时间的完整性空间的完整性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表现,论证了原始思维对中国绘画风格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
阎伟 《培训与研究》2002,19(3):9-12
原始思维作为人类曾长期运用的思维方式,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遗留在现代思维形式中,并且强烈体现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本文以汉赋为文本,运用人类学、文艺学、心理学、符号学等学科理论,论证了原始思维对汉赋的影响,特别是原始思维的完整性特点对汉赋艺术风格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原始思维是整个史前人类的思维方式,也是早期文明和东方民族的主要思维方式.它是人类最原初的思维,具有神秘性、情感性、互渗等特征.要讨论的是原始思维制约下的原始时空观念,及其在绘画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巴勃罗·毕加索的绘画方法,彻底打破了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始的五百年来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他通过对东方文化的汲取,把东方绘画中的散点透视,正面律和原始思维中完整性思维和象征性思维等呈现到同一个画面时,就产生了立体主义的表现形式,从而掀起了20世纪现代主叉绘画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关于原始思维发展的几个问题周建达原始思维(Primitivethinking)是指原始社会人类的思维,即现代文明人的思维产生以前的人类的思维形态。这种人类早期的思维有何特点和规律,它与现代人思维的产生发展有什么关系或联系,是人类学、文化民族学、哲学界...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思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人类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思维不同。不同民族、地域和人种的思维方式不同。站在现代思维的角度,在我们的思维不能改变的情况下,用我们现有的逻辑、理性,能不能认识原始思维,特别是艺术发生时的原始思维,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8.
原始思维具有人与物互渗、思维的具体化及完整性的特点,直到今天原始的逻辑思维依然与现代人的逻辑思维并存。民间美术在数千年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传承,原始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支配着乡间的劳动者这个民间美术的制作群体,进而也使民间美术在其造型中依然体现着原始思维的互渗性和原始思维的具体性、完整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原始思维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一种思维模式,原始思维丰富的主观想象力,以己度物的思维方法和对客观事物的巨大的想象空间都与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和基本特色相契合。原始思维因此而成为浪漫主义的发源地。原始思维的主要文化成果——神话传说从内容到形式,从表现手法到创作手法都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原始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深刻、更本源地认识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闻一多把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和西方人类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加以结合,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阐释批评方法。他立足于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原始思维的研究成果,运用各种学科理论、论证了原始思维对《诗经》的影响,本文探讨了闻一多对《诗经》的训诂阐释方式;他运用文化阐释方法所揭示出来的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象征意象;他对古代民俗的还原和重现,以及运用文化阐释批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上半叶,闻一多把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和西方人类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加以结合,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阐释批评方法。他立足于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原始思维的研究成果,运用各种学科理论,论证了原始思维对《诗经》的影响,本文探讨了闻一多对《诗经》的训诂阐释方法;他运用文化阐释方法所揭示出来的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象征意象;他对古代民俗的还原和重现,以及运用文化阐释批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学术界思维科学研究的现状,本文从思维与实践的关系上,就史前时期人类社会演进的漫长历史,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角度地深入探讨了神话思维与原始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思维主体的自觉性、思维方式与结构、思维特质诸方面,原始思维与艺术思维具有若干差异和契合点,因而存在着可比性,原始思维特质之一的“互渗”已被艺术思维吸纳。  相似文献   

14.
关于原始思维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早,早在18世纪初期,意大利学者扬姆巴蒂斯塔.维科提出原始思维这一概念,并称之为“诗性的智慧”。之后,原始思维的研究在西方国家逐渐展开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我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才开始介绍有关原始思维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的。关于原始思维的概念界定,没有统一的说法。原始思维是一种不同于现代逻辑思维的“原逻辑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初级阶段,它的主体是原始初民。  相似文献   

15.
刘文英关于原始思维的研究采用了发生学的方法、精神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原始思维与原始文化的双向研究方法,不仅给原始思维的研究方法带来创新,也丰富了原始思维的研究内容.这些方法对中国思维与中国文化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新发展.刘文英原始思维的研究也存在些许不足,导鼓这些不足的原因有时代的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中国民族文化经典意象的龙所内蕴的民族思维。认为中国民族思维即是由原始思维积淀而来又与其有着质的不同,并处于不断发展和更新中的一种用诗意的符号表达的诗意思维。  相似文献   

17.
从原始思维的角度寻找兴的思维起源依据,同时又从心理模式发生的角度提供心理发生学的依据,证明兴的起源只能出现在人类社会早期,并随着思维认知能力的提高,兴的原初的思维文物价值逐渐被艺术及美学价值所取代。  相似文献   

18.
人类思维面临着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思维的第一次大变革是从远古的原始思维走向现代文明思维,即从形象思维走向概念思维。人类思维正面临看一个新的大变革,即从概念思维走向实践思维。人的思维向实践思维发展,实际上是思维进一步充分显示人的本质、人的规定性和人的能力。反映这种变革的趁势有四个表现:第一是人的思维从实体思维进入关系思维,第二是从客体思维进入主体思维,第三是从单向思维进入多向思维,第四是从静态的直观思维进入动态的变革思维。  相似文献   

19.
原始思维与印度美学的不解之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美学是美学史上具有独特形态的美学体系。其中,原始思维方式对印度美学思想诸种特点的形成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原始思维的具体性、象征性、完整性、情感性、意会性、直觉性等特点入手,分析原始思维对印度美学思想和艺术形态的具体的影响,认为正是由于原始思维的影响,才形成了印度美学的主体性原则;才导致印度美学从关注有限走向追求无限;才使其艺术创造从可言说走向追求不可言说之美;从现实性走向超验性。  相似文献   

20.
拟人是文学作品常用的语言艺术表达手段。较之于成人文学,拟人在幼儿文学中的运用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论文从幼儿思维与原始思维相似性的角度探讨了幼儿文学的拟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