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浅析武术套路演练中的动静节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唯物辩证方法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资料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艺术学(音乐、戏剧、雕塑、绘画等)、哲学、美学等为理论参考,对中国武术套路演练中的动静节奏进行研究,认为在武术套路演练中动要突现神韵,静要蕴含意境。同时,依据武术套路演练中动静节奏的审美特征,指出了动静节奏的艺蕴内涵应凸现出动迅静定、动韵静势、顿合规律等具体要求,进而推断出要从动态性、延续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角度去把握武术套路演练中节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艺术学(音乐、戏剧、雕塑、绘画等)、哲学、美学等为理论参考,对中国武术套路演练中的动静节奏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在武术套路演练中动要突现神韵,静要蕴含意境。同时,依据武术套路演练中动静节奏的上述审美特征,指出了动静节奏的艺蕴内涵应凸现出动迅静定、动韵静势、顿合规律等具体要求,进而推断出要从动态性、延续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角度去把握武术套路演练中节奏的变化,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武术套路演练的技巧以及其他从事武术科研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其认识论、方法论与道家思想发生了直接联系,形成了“以静制动,动静自如”;“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后发先至,崇下尚退”的战略理论。道家思想被认为是武术文化的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武术运动与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在其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蕴藏着非常深刻而又丰富的古代心理学思想,挖挖掘整理中国武术理论中的心理学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者从“天人论”、“形神论”、“性习论”和“知行论”四个方面探讨中国武术与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契合.  相似文献   

5.
以艺术学、哲学、美学等为理论参考,对中国武术套路演练中的动静节奏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在武术套路演练中动作要突现神韵,静要蕴含意境。同时,依据武术套路演练中动静节奏的上述审美特征,指出了动静节奏的艺蕴内涵应凸现出动迅静定,动韵静势,顿合规律等具体要求,进而推断出要从动态性、延续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角度去把握武术套路演练中节奏的变化,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武术套路演练的技巧以及其他从事武术科研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审视中国武术传统的现代传承,研究认为武术在“生命之维”中,表现为“原生态”与“现代化变异”;在“历史之维”中表现为“入世”与“入史”.武术传统在原生态与现代变异的角力中,众多武术形态寻求时间维度的继承与空间维度的吸收,彰显中国武术传统的现代传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自信与文化形象辩证统一的思想指导下,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从概念、内涵、困境三个层面对当代中国武术文化形象进行深度解读。认为,武术文化形象的实质是人们对武术意义世界中具有信息价值的外部形式和内部思想在自我认知中产生的普遍判断和看法。尽管学界对武术文化形象的学理价值高度肯定,并分别从不同领域展开论述和探讨,但并没有在武术文化研究中树立起充足的“形象”意识。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发现,当代中国武术文化形象的理论架构总体包括八个方面,即中国武术的人文属性、改革路向、传媒驱动、魅力感知、影视效应、教育推动、时代特征、传统遗存。  相似文献   

8.
齐贵春 《武当》2010,(6):1-1
中国武术的最高技击境界是法无定法。这是武术界所公认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最高层次的技击运动。新的武术定义是,“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老的武术定义也没有将中国武术分为内家和外家,所以从武术的定义来说,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教育思想视角,采用历史学研究方法,对武术在中国近代社会背景下彰显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思想进行爬梳。研究认为,武术“强种救国”和“健身强体”教育思想是中国武术近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在军国民教育思想影响下,尚武教育之风开始盛行。武术受到了前所未有重视,被认为与国家兴衰、民族危亡密切相关。武术“强种救国”教育思想开始滋生。在自然体育观影响下,武术“健身强体”教育思想开始繁衍。近代中国开始从注重武术技击功能向挖掘武术体育意义上的健身功能转换,开始用新的理念、整理与研究武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武术与国外同类项目相比,有其明显的特点和独具的功能,正确认识这些特点与功能是关系到武术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把武术流派与其适应性、技击与其体用兼备、外在美与内在美等特点与功能相结合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中国武术的价值与魅力,使中外习武者更客观地理解和学习中国功夫,从而为推动武术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受到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是孔子在吸收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建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中国传统哲学的辨证思维方式主要包括两点,即整体观和对待观,这两种思维方式对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整体观是推动整个武术发展的基本思维模式,而对待观使得中华武术文化形态体现出鲜明的辩证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大力发展竞技武术的背景下,作为我国十大优秀传统和重点发展拳种之一的劈挂拳目前面临可能失传的境地。为使劈挂拳得以持续传承与发展,文章从传承途径、传承模式和传承内容三方面进行了解析,认为武术产业化、竞技化发展是造成劈挂拳持续传承面临严峻考验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提出劈挂拳持续传承与发展的有效对策,旨在为有关部门提供劈挂拳传承与发展方面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田野调查、对比分析法等方法,从传统武术视野下审视散打的发展。研究发现,气、桩功、整劲、短打为传统武术的技法特征,与散打腿法具有很好的互补效应;提出了散打应从武术基本功、传统武术短打、传统武术拳理三方面入手改进的建议。通过传统武术与散打的融合升华散打文化,有利于调节武术界长期对散打发展的诸多争议,促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功夫",以浓郁的武术散打文化意蕴更好地传播于世界。  相似文献   

14.
<周易>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根源.<周易>思维方式,对武当武术的影响是根源性的、全面的、系统的.在<周易>"立象取意"的取象思维影响下,武当武术具有"拳法自然"的技击特色;在<周易>"物极必反"的辩证思维影响下,武当武术坚持"守雌处后"的战略战术原则;在<周易>"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影响下,...  相似文献   

15.
武术,一种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受中国整体思维的影响而表现出其"整体性"特色。基于这一思想,探讨受整体思维影响的武术的"整体性",剖析近现代以来武术被"分解"的尴尬局面,思考学校武术教育"整体性"的失落问题,提出学校武术教育"整体性"的应对策略。指出只有以拳种方式传习武术,重视武术课程内容的构建,才能使武术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学校武术教育的作用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16.
如何做好对传统武术的传播与保护,保障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是当代研究传统武术的学者们所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就传统武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探究和思考,从宏观传统文化角度辨析传统武术的实质内涵,以促进传统武术在横向和纵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使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武术走向未来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7.
形意拳作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学生担负着形意拳这一拳种的继承和发扬,根据国家体委段位制教材的编写,认为将形意拳初段位教学内容设为中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对形意拳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符合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为中学体育武术课注入新的活力,提高习武人口,促进形意拳的继承和发展,并针对学校开设形意拳初段位课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形意拳动作"发劲"的特点,从物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虽然太极拳以转动为主,而形意拳以直线运动(平动)为主,这仅是表像区别,但其内在本质是相同的。两者打击力量的获得,绝对不是依靠肢体部分进攻的运动,而是身体整体部分的参与。因此,不论是武术套路的形成,还是武术套路的训练等无不受传统文化整体思维观的影响。当下借助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进一步认识武术、指导武术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武术文化的结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它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中国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论述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结构三要素,即技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文化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武术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文化源泉,同时,世界全球化又为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两种不同甚至是异质的文化的碰撞融合给武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加快了其发展进程,但是也带来了一些不健康的因素.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审视武术的发展,以期为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