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好”是为了促进“学好”。在相当程度上,教师“教”得怎样是以学生“学”得怎样为检验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必须在做上教,也是教的中心。做什么?一个关键问题。怎样做?另一个关键问题。在做上学;做是学的中心,学什么?是“行动导向”的怎样学?是“行动导向”的  相似文献   

3.
校车惨剧频发;校舍大量闲置;农村孩子上学艰难,家庭教育成本增高;过早寄宿推残身心健康、扭曲心灵、学生困学厌学普遍;巨型班级管理困难……如何扭转“撤点并校”后农村教育之困?如何科学贯彻2012年初教育部通知中的“审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十多年来的“撤点并校”之举给我们带来哪些反思?  相似文献   

4.
使用新教材,怎样才算得上一堂好课?这是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应从数学教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出发,寻找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具体地说,就是从“为什么而教?”“怎样教?”“怎样学?”“教什么,学什么?”“教得如何,学得如何?”等方面去评价一堂课。教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有它特定的行业要求。据此,我们可以根据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得出如下的评课维度:  相似文献   

5.
教学始终是围绕着“学什么”和“怎样学”来展开的。前者是指教学内容的选择,后者是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改革说到底就是一种选择: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学什么”和“怎样学”哪个更重要?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相似文献   

6.
《礼记·学记》中有这洋一段话:“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然后知困”,差不多每个教师部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个“困”是怎样产生的呢?主要原因是:其一,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有了自知之明,认识到自己的知识缺陷,于是自强不息,边教也学,重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教学的需要。例如,英国大生物学家赫胥黎,一八八五年担任了与占生物学特别有关系的生物学原理的教学。在教学中,他深感自己缺乏  相似文献   

7.
马卫林 《考试周刊》2011,(64):39-39
许多人认为“语文不难学”,此话不错。语文从考试范围来看,广泛丰富;从考试成绩来看,差距不大。对于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来说,语文学习轻松且灵活;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只要认真扎实地学了,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应付考试并不难;但是对于语文学困生来说,则是“语文难,不学”。那么如何使学困生变不学为乐学,如何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8.
中学历史教学为什么教为什么学?教了什么又学了什么?怎样教怎样学?……正是这些历史教学中的“元问题”阻碍着历史教改。笔者侍十年教学,有所恍然,在此不惮同仁哂语,试作臆解。1.为什么要学?第一堂课的话题,概不离此,不少教师敏于行讷于言,知其重要而不知所以...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怎样教学语文?”这是从教三十多年来,严华银一直在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可以说,这也是所有有追求的语文人必须面对和必须回答的本源性问题。“语文是什么”,是对语文的本质的思考;“语文教什么”,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探索;而“怎样教学语文”,则要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一是怎样学语文,二是怎样教学生学语文,三是怎样教语文。与众多语文教育大家一样,严华银从语文的本源性问题出发,在思考和探索中,发现语文教学的奥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标准》明确要求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机会让给学生。怎样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体验做数学的乐趣,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怎样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自主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曲兆霞 《成才之路》2011,(9):17-I0012
曾经有人这样问我:“什么是历史?”我说:“此时此刻前发生的都是历史。”又有人问:“既然都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我说:“因为历史教育人,现代的人和事可以借鉴历史。”还有人问:“学习历史到底学什么?怎样学?”针对这个问题,我来谈谈历史学科中的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2.
“好课堂”一直是教学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教师所争取的,更是学生所企盼的,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构建一个好课堂呢?笔者只想从教学反思这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构成“好课堂”的重要保证。作为教师要最终保证“好课堂”的构建成功,就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认真反思以达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教育中,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那就是如何转化学困生的问题。无论是城区小学还是农村小学,无论哪个年级都会遇到学困生,有的成绩不理想,还有的甚至很差,而且学习的习惯又差。在这些学困生发展的道路上,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可以扪心自问,在对待学困生的时候,又做了些什么呢?我们除了抱怨他们头脑不灵活,上课听讲不认真,一遍又一遍的重批,真正能静下心来想想怎样去帮助他们脱离“学困状态”的很少。我们应该从学困生的角度出发,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对于他来说什么样的转化方法最合适。  相似文献   

14.
宋玉伟 《教师》2013,(30):33-33
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教授说:“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这两种活动——困材施教和个体与个体的交响——来实现的过程。”他认为“凸显每一个人的感受与见解的差异,并使这些差异彼此碰撞,这种应对便是个体与个体的交响”。怎样使个体感受与见解的差异有效地产生彼此碰撞呢?笔者认为精彩的课堂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是开启个体交响的大门。探求有效的提问策略,定能彰显课堂教学的个体交响。  相似文献   

15.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那么教师在课堂怎样“导”?“导”什么?根据实践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用功型数学学困生是一个被我们忽视的群体,他们的数学学习“困”在何处,有何解“困”之法是值得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和数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从学生学的角度探求解“困”之法。  相似文献   

17.
小幽默     
结果怎样 老师:“我们今天来学减法,比方说,你哥哥有5个梨子,你从他那儿拿走3个,结果怎样?”汤米:“结果嘛,结果他肯定会揍我一顿的.”  相似文献   

18.
一、谈话引入师:平常喜欢玩的同学请大胆举手。全班齐刷刷举起了小手。师:老师像你们这个年龄时,比你们还贪玩呢!教者板书“玩”。师:可只顾玩行吗?还得怎样?佳(齐):学。教者接着板书“学”。师:同学们喜欢玩,可又得学啊,这该怎么办呢?生:先学后玩.  相似文献   

19.
对“五四”乡土小说兴起原因的研究,一般只注意从作和他们所处时代化背景及艺风气这一角度着手,读作用的研究成了盲区,而且对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的论述也仅局限于“现实主义”学创作手法的深入生活,未免有些狭隘。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应是包括各种思潮和艺术主张在内的整个坛的发展趋势,那么“乡土小说”的兴起是怎样顺应这一趋势?读又起着怎样的作用?章从这两个方面论述“乡土小说”崛起“五四”坛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英语学困生,有的是初中、高中都“困”,有的则是进入高中才“困”。下面谈谈高中的学困生。高一,学困生还不是很明显。高二,分类已经是泾渭分明。学校因考虑到升学率的问题,干脆将学困生分在一个班级里。分班时的心理落差一直陪伴着他们进入高三,再加上英语科需要打好各方面基础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