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亮相音乐之都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它一次又一次骄傲地向世人展示出神秘的情韵和无穷的魅力.也由此证明,中国民族器乐演奏步入了新的辉煌,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上,占据着令人瞩目的地位.而民族器乐的发展与传统的和时代性的民族器乐的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民族器乐课程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技术性与理论性兼具的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2.
《邢台学院学报》2020,(2):72-77
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推动教育公平。当前制约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主要因素有公费定向培养政策下学生报考观念趋向功利化,对全科教师培养中"全科"的理解不清,招生对象层次偏低,培养目标不明,"下不去、教不好、留不住"的问题突出。因此,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要转变小学全科师范生功利倾向的报考价值观念,正确理解全科教师培养中"全科"的基本内涵,优化小学全科师范生招生对象,准确定位培养目标,通过政策引导实现小学全科教师"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  相似文献   

3.
浅谈民族器乐的教学马玉昆民族器乐艺术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世界音乐文化中也具有深远的影响.但近年来,西方的现代音乐使民族器乐艺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从事民族器乐演奏的人才越来越少,使民族器乐艺术面临后继乏人的问题。所以,培养和造...  相似文献   

4.
学生"核心素养"是全体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构成他们"成为健全人"基础的"少数关键素养"。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诉求的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目标既包含教师作为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以及专业价值取向上的"自我卓越",还包含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帮助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方面所展现出的素养及其外化程度,也就是教师的"专业卓越"。在培养卓越小学教师的方法和路径选择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既是"卓越"目标的具体化,也指通向"卓越"的具体模式,它包含"培养全科小学教师"和"全科培养小学教师"两个层面的含义。"全科"既指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和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能力,也是一种师范生培养的模式。在实践中,尤其应该注重在整合课程学习中提升师范生的跨学科学习素养,培养他们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养,并注重师范生(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民族器乐课程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器乐课程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技术性与理论性兼具的的学科特点.高职院校中民族器乐课程有着与其他专业音乐教学诸多不同的特点,应该把握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特色,进行具有高职特色的民族器乐课程教材建设,推广具有高职特色的民族器乐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小学教育学是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全科师范生必修的教育课程。从山区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目标出发,探讨小学教育学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意在培养师范生未来当好山区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应具备的师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山区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发挥积极作用,并鼓励师范生努力成为未来的"最美乡村教师"。  相似文献   

7.
课程设置是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通过对Y学院小学全科师范生(五年制专科层次)进行研究,探究小学全科师范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从而对U-G-S协同培养小学全科师范生的课程设置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器乐是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20世纪以来,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在以德、美、俄为师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远离和淡忘了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形成了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中心的学校音乐教育体制。新世纪,随着新课程标准“弘扬民族音乐”理念的提出,使我国古老的民族器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开展民族器乐教学对中国民族器乐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循证教育实习是科学评估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现实需求,更是提升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质量的未来所向。以乡村教师定向培养中的小学全科教师为例,对全科师范生的10节实习汇报课进行循证评估,发现职前阶段尚未建立起全科教师实践教学标准与质量评价体系,特别是全科教师的乡土认同感、乡土知识储备以及乡村教学能力在实践环节均暴露出不足。需要全面推进教育实习质量的循证活动,构建凸显乡村教育属性的全科教师教育实践评价体系,以提升全科教师人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10.
弘扬民族音乐是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启迪智慧,培养“五爱”、“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民族乐器的演奏与欣赏教学更是培养青少年一代民族传统文化情结,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校的器乐教学刚刚起步,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关于器乐教学包括民族器乐,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亮相音乐之都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它一次又一次骄傲地向世人展示出神秘的情韵和无穷的魅力。也由此证明,中国民族器乐演奏步入了新的辉煌,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上,占据着令人瞩目的地位。而民族器乐的发展与传统的和时代性的民族器乐的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严丽  卓宽 《广西教育》2023,(12):141-143+148
本文以桂西南边境Y高校为例,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师范生语文读写能力现状进行反思,针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师范生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较少、读写能力较差等问题,从整合读写资源、优化学科课程、强化读写结合教学意识、开展大量的读写活动等方面提出促进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师范生语文读写能力提升的对策,实现桂西南边境地区高校与桂西南边境地区农村小学教学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全科教师培养可以通过开设多门学科课程实现学科学习数量的增加,但是如何提升众多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是其培养的难题所在。“研究本位”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以教师素养为目标,关注师范生的全面发展;以“全面育人”作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逻辑起点,围绕儿童培养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研究能力培养加强课程体系整合,拓展知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借助多样方式促进多学科知识的习得与应用,提升师范生解决问题的真实能力。“研究本位”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模式体现出芬兰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的高质量追求。  相似文献   

14.
器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器乐欣赏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对器乐作品的听辨能力、感受和理解能力。在目前的初中器乐欣赏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第一种倾向是,教师讲得太多,学生因缺乏探索及挑战的体验而对聆听音乐失去兴趣;第二种倾向是,教师缺乏有效引领,学生因听不懂而对聆听音乐失去信心。在初中音乐器乐欣赏课上,教师一定要努力强化教学效果,培训学生器乐欣赏能力,本文就此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民族器乐是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学前专业的民族器乐教学在课程结构、内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已出现了滞后现状。从对学前专业民族器乐教学的思考和民族器乐教学的构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引起广大民族器乐教育工作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民族器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由于受西方音乐、流行音乐的冲击使民族器乐的发展陷入困境,究其原因,是由于民族器乐的社会功能、演奏目的发生了变化。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有助于我们对当代民族器乐的现状和发展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张雯昊 《考试周刊》2011,(72):223-224
器乐教学是以绝大多数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教育方式,它作为音乐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建议音乐教师要注重音乐学科的评价,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积极进行器乐的进修、学习。  相似文献   

18.
琵琶在明清时期十分兴盛,与同时期的民间音乐形成了一荣俱荣的大好局面,明清时期的琵琶在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等民间音乐中主要作为伴奏乐器出现,并且广泛运用,两者相互依存,互为相长.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为非民族器乐专业学生开设了民族器乐选修课,这不仅提高了在校学生的音乐技能和综合音乐素养,而且推动了民族器乐的传承和发展。作者根据多年的学习经验和教学实践,分析了当前普通高职院校竹笛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提高普通高职院校竹笛选修课教学质量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器乐是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历史的体现与凝练,在少数民族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歌、舞、乐的发展都离不开器乐这条主要脉络,它的弘扬和传承是高等院校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少数民族器乐学科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中,它一直没有呈现出专业化、系统化、规模化的教育发展体系。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器乐系的建立,为高校少数民族器乐教育发展之路提供了经验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