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高校将红岩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具有重要价值,红岩精神是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活素材,是大学生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有力武器,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根基,是培养新时代奋斗幸福观的力量源泉.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借助校园网络平台,丰富红岩精神宣传方式;注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红岩精神,丰富教学内...  相似文献   

2.
高校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者,如何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抵御外来思潮冲击,坚定理想信念显得尤为重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方志敏精神融入其中,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时代使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不仅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也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题中之义。在今天思想多元化的冲击之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努力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路径,担负起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之处——中国梦,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与延伸,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中国梦的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要求,高校应适时将中国梦融入思政课程的教学中。阐述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探寻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探讨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及成因,指出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群团活动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6.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代改进、加强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契合性等使其融入成为可能。采用"一主三辅"的融入思路,突出各门思政课融入重点,开设专题讲座和选修课程,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常态化等则是习近平新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精神内涵,将优质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筑牢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提升文化自信等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受学校利用不到位、学生认识不足、社会多元文化冲击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在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新时代背景下,用好红色文化进课堂、进实践、进环境和进网络等路径,有助于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再次指出新时代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基本向好,但仍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民族属性要作为关键因素贯穿于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在新时代提升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坚定民族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使民族高校大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引领者,谱写人生新华章,将新时代民族高校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推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实,理想信念教育有的放矢,思想政治工作更具实效的价值意蕴。从将"四史"教育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大历史观"的有效途径,激发爱国力行的有益助推的逻辑建构出发,厘清"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困境。高校应该结合大学生的主体特征和需求,"四史"与思政教学的内在逻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要求,将"四史"教育融入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体系并构建"四史"教育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彭志宏 《教师》2013,(23):5-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定大学生政治立场、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明确大学生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1.
随着90后一代进入大学,并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如何针对具有独特心理和思想特征的他们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当前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该文从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并积极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坚定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阐释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观错位问题,剖析问题形成原因,以暨南大学某省级“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示范团队为例,提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盐化水”,用理想信念之灯“点亮”高校毕业生的报国之志,将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将红色文化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论述和分析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发展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能够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将红色文化基因注入思政课堂,加强红色文化课外实践课堂的建设,在高校中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从而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下,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上的转变,以此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充分满足时代发展所提出的全新要求,获得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此背景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信念教育日益受到重视,高校必须积极主动地探索有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力求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此,在分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指明现阶段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高校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要求。为此,各高校必须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将中国梦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以社会实践为抓手,搭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建立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政治认同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学中及时有效地融入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从政治性、时效性、学理性和实践性方面剖析其价值体现,显得十分必要。其现实路径为:坚持学科背景和政治情怀相融合,坚持科研攻关和理想信念相结合,坚持课下实践和课堂理论相结合,坚持教学内容和“四个自信”相结合,坚持学生主体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陈珂 《教育教学论坛》2014,(15):249-251
延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具有深切的指导意义。把延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坚定他们的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都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延安精神想要融入大学生思政工作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变。因此,将其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过程中一定要明晰路径,分清主线、把握基本点,以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郭静  孙瑜 《宜春学院学报》2023,(11):103-106+114
美育拥有着独特的育人优势,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将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高校育人实效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通过梳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分析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作为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将其融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题和现实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梦时,需要科学掌握中国梦的内容与内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价值教育,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理想信念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理想信念教育。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特定性和具体性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