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从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可见饮食文化在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数千年的灿烂文明赋予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是名族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最近比较热门的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1》及其英译版为语料,从接受理论的视角,旨在通过对节目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统计和例证分析,探究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原文与译者、译文与译文读者两次期待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2.
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通过运用韦努蒂的翻译策略,旨在探究该纪录片饮食文化的翻译。结果发现,异化策略被更加广泛的运用到题名、菜名、和节日习俗的英译。研究表明,对饮食文化采取异化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抗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并且体现中国不断崛起的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的翻译改写策略得到了目的语读者的广泛接受,使一系列中国文学文化作品走进西方文化。他的原文文本选择别具匠心,指向了一系列倡导性灵、闲适、幽默的中国文史哲作品,同时采用了翻译改写策略,满足了目的语的读者期待,其译本一再登上西方主流媒体畅销书的榜单。林语堂介绍中国文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当下为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首先要选择适合"走出去"的文本;其次要突破传统翻译观对忠实对等的过分强调,采用形式上归化与文化上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黄小琴 《英语辅导》2014,(4):199-201
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享誉世界,中国的美食不仅是国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还深刻渗透我国的民俗和伦理、价值观念,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既是文化,也是艺术。随着我国在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式餐饮行业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中式餐饮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日渐凸显出其重要性。但目前中式菜单翻译不够规范化,甚至漏洞百出,使人啼笑皆非,造成误解,严重影响了中国餐饮文化的传播。本文主要从功能翻译理论中目的论的角度,以《舌尖上的中国》中的菜品翻译为例,浅析了菜单翻译的技法和基本规范。希望能达到在把中式菜肴译成英语的同时让外国友人品评中国美食并领略其中深厚的文化内涵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探析该片英文版中的美食英译,找到恰当的中国美食翻译方法,以此为广大翻译教学或工作者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蒙古族学生的汉英翻译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在教学中应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宗教文化方面加强中国文化因素的导入,以便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他们从文化角度对翻译文本进行解读和阐释的能力。汉英翻译要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最大限度地使用异化策略,加强学生中国文化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7.
文化翻译观的引入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把翻译研究从文本转换扩展到包括译者本身在内的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阐释中国民间文学英译中遇到的诸多悖论,以及它们是如何统一于文化翻译之下的。  相似文献   

8.
文化交流随着人类交往的深入而更加广泛,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与渴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西方国家通过中国的各类文学作品的译本了解中国文化,因为文学作品上有着深刻的文化烙印,所以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出发,以许渊冲先生和张廷琛先生的几首中国古诗词英译本对比为例,提出为了实现成功的翻译,即译者与目标读者流畅顺利的交流,译者应在翻译过程中找到目的语中与源文本中最佳关联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负载词是国家文化的语言表现形式,准确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对于正确表达中国观点、提升国家形象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试题翻译文本为研究对象,探索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以期在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翻译能力的同时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旅游业,特别是入境旅游的迅速发展使得旅游文本的英译成为一种必须和必然。在全球化的今天,旅游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除了实现信息的传达,更该发挥文化传播功能,使中国文化凸显自己的特色。然纵观眼下多、广、杂的英译旅游文本,普遍存在中国文化身份缺失的现象。这既跟旅游业发展中文化的迷失以及旅游文本本身特点有关,又与译者自身文化自觉感及译事研究上的缺失密不可分。这里我们探讨旅游文本里中国文化身份缺失的成因,并试图寻找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解构主义冲破了结构主义的藩篱,并渗入翻译学研究领域,冲击着传统的翻译观。解构主义从崭新的视角来探讨文本的意义、"可译"、"不可译"等传统翻译问题。针对解构主义的颠覆性观点,中国学者们的接受态度可分为赞成派、反对派和保留派,这些不同派别的观点竞相纷呈,达到了在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与中国的翻译研究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批评是翻译批评中的热门之一,传统的以文本为中心的语言学和诗学批评路径维度单一,纯文本分析多,描述性弱。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批评应该打破文本的束缚,在传统的以文本批评为主的语言学、诗学批评基础上,充分参照基于不同翻译目的、不同诗学理念、不同翻译策略、不同目标读者群的译者,不同阅读目的的读者,以及产生不同社会文化价值的社会等超文本因素,探究文本批评与超文本批评相结合的多维批评路径,发挥翻译批评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趋向良性循环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3.
王丽君  朱惠娟  陈梅兰 《海外英语》2012,(2):160-161,163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探究中国传统美食的英文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做好传统美食的英文翻译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而传统的菜名翻译方法大多着眼于宏观,缺乏对其文化的传承,笔者通过学习、总结菜名的翻译方法,将其运用于小吃的翻译,归纳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胡玥  漆凌云 《海外英语》2020,(7):124-125
费尔德是首位采用田野作业方式对中国民间故事进行搜集、整理、翻译的女传教士.她译介的故事文本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中国流传广泛.故事的编写不是简单地叙述故事情节,而是用一个独特的原创文本《丢失的箭》将四十余则民间故事串联起来.她在故事的译介上注意保留文化的本土特征,采用"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既保留了中国的文化内核,也流露出西方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她独立创作的文本展现出来的中国形象具有典型的儒家文化特征,人物和社会背景的塑造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界定立足于“中国”、“传统”二词,并不局限于中国境内的传统翻译理论,它强调的不是翻译理论的国别属性,而是翻译理论的文化属性、理论基础,且具有历史发展继承性、稳定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作为中国固有学术成果,其本身也属于国学的一部分。鉴别某一翻译理论是否属于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不以研究时间、地点为标准,而主要依据其在学缘上是否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因承性,在学理上是否与国学思想保持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分析了在有关中国历史文化文本翻译中,中国特定文化语境的表现与指导作用,同时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师在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应加大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输入,汉译英时适当采用“中国英语”,保留中国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郑玮  姜君 《现代英语》2023,(19):123-126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翻译在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仅要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还要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文章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中国文化元素融入的背景、方法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通过教材的选取,典型文本翻译的实践以及翻译报告的撰写,使学生在掌握翻译技巧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翻译界逐步从外译中研究转向中译外研究。中国译者通过汉英翻译承担着在世界文化舞台上重构中国文化形象的使命。要在中国文化形象传递的真实性和译文的可接受性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中国译者既需要根植于本土文化身份又需要具备全球文化身份,本着世界主义和平等交流的胸怀进行汉英翻译,才能客观阐释中国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9.
伪译本现象日益受到翻译学研究的关注,是对翻译文本功能的肯定,也是作家创作和目的性的表现。对其进行研究是探悉翻译文本在目的语文化中地位和功能的捷径,是译学研究的内容之一。从区分概念出发综述了当前对伪译本所做的研究,中国在伪译本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中国的伪译本现象。并预测了伪译本的前景同时提出了对待这类文本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20.
孙志祥 《林区教学》2014,(11):69-70
英文歌曲在中国盛行已经多年,人们对于歌词文本翻译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为广大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文歌词文本的翻译首先要遵循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目的原则和忠诚原则;并要考虑影响歌词文本翻译的六大要素;最后总结出歌词文本翻译的四种方法,即增译法、减译法、换序译法和归化法,并且应尽量与原曲在情感与表意达到同样效果。对于英文歌词的翻译和研究,有利于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融,也更利于了解、透视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