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花儿,是西北地区独有的民歌形式,与传统意义上的民歌关系密切。宁夏山花儿是西北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宁夏"山花儿"的传承及对人智力与非智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宁夏花儿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儿,是西北地区独有的民歌形式,与传统意义上的民歌关系密切。宁夏花儿是西北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重要的源流和表现形态,有其传承的表现类型,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历史的集体记忆.六盘山花儿与陕北信天游等地域民歌有着密切关系及相互影响,要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意义上研究和保护原生态花儿.  相似文献   

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播行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人大常委会、文化部先后通过、批准及出台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条约、法律及法规,使得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来开展。而传承人制度的建立,对保持文化多样性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文化部的政策还结合了中国现实,鼓励传承人进行"生产性保护"的活动。这种"生产性保护"活动,可能使传承人的文化传承活动产生多种利益。这些政策的影响,对两种传承方式(内敛式静态传承与扩散式动态传承)有关系,也与我们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的当代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民族或群体的文化传承,它包括五项内容。国家对它的保护方式通常是整理名录、保护传承人和法律保护。法律保护是最有力的保护方式,也是法制社会的要求,它包括专门法的保护和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后者的保护对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花儿"流传区域建立"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对"花儿"流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历史背景、艺术渊源、代表性传承人、民俗事相及相关文化因素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整理、研究,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继承、创新与发展,同新农村建设及文化旅游完美结合,能够有效促进"花儿"流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更加有利于保证区域内文化传承的可持续性和完整性,从而使区域内的文化形态,尤其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文化形态得到整体性的保护,达到文化多样性的保存。  相似文献   

6.
在"花儿"流传区域建立"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对"花儿"流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历史背景、艺术渊源、代表性传承人、民俗事相及相关文化因素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整理、研究,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继承、创新与发展,同新农村建设及文化旅游完美结合,能够有效促进"花儿"流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更加有利于保证区域内文化传承的可持续性和完整性,从而使区域内的文化形态,尤其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文化形态得到整体性的保护,达到文化多样性的保存。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统计分析法对近几年来有关传统武术的保护和传承进行研究,从传统武术的定义、文化生态环境、传承途径、传承人、法律制度、个案研究、开发研究等方面,总结近年来传统武术传承和保护研究的进展和动态;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今后研究的趋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法律保护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承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标性特征,传承人是这一特性的物质载体,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核心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有关代表性传承人的法律规定,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正式步入依法保护阶段。然而对传承人的法律保护应是全面、系统的,这就需要我们对传承人的法律认定、法律地位、权利义务关系以及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人,更大程度地发挥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地区文化资源,传承保护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的职责,也是相关企业和传承人的重要使命。构建政府、企业和传承人传承保护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三方在传承保护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及其演化路径。研究表明:政府、企业和传承人各自策略的选择受到其他参与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三方在演化博弈进程中不断调整策略,以期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考虑三方参与主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增加超额收益、合理确立超额收益分配系数、提升政府选择"监管"策略的概率将有利于企业和传承人朝着理想状态演化收敛;减少政府监管支付成本将有利于政府朝着理想状态演化收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歌种类繁多,千姿百态,西北民歌花儿作为非物质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民歌中的奇葩,是西北人民的精神家园之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花儿这种民歌艺术的保护和发展面临很多困难,为了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花儿听懂花儿,使其能够传承下去,焕发生机,花儿的创新已经成为时代赋予的重要文化使命,也是传承和发展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17.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9.
20.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