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向来以传统的茶道和花道做为修身养性之道,自古日本人无论男女均需学习茶道、花道,以此静心,并做为一种礼仪活动来进行。茶是何时自中国传入日本的,至今尚无准确的记载,据推断可能是日本奈良时代派遣到中国的遣唐使或由中国和印度进入日本的僧侣传入的。茶自奈良时代传人至平安时代初期,中国式的饮茶成为一种嗜好在贵族及僧侣、文人之间广为流传,镜仓时代著名和尚荣西著有《茶养生记》一书,详细介绍了茶治愈了实朝大将军的病,以及饮茶具有修身养性之效,并加以宣传,使饮茶迅速流行起来。真正把饮茶仪式化的是拜师于荣西的道元…  相似文献   

2.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在进行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时,应用园艺疗法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系列体验活动,如现代礼仪插花、中国传统插花、日式花道、小品花设计与制作、茶席插花制作、盆景式插花制作等,从心理及身体上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释放压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应用园艺疗法时,借鉴遵循亲自然理论、注意力恢复理论、预防操作和辅助治疗理论等设计开发园艺疗养课程。在插花艺术体验活动中,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合理利用植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日本有各式各样的“道”。在锻炼身体方面,有剑道、柔道等;在丰富生活方面有花道、茶道、书道、歌道等,还有维持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的武道、武士道。所以叫作“道”,除了练功、掌握技术外,还含有精神修养的含义。所谓“花道”就是截取树木、花草的枝、叶、花朵,艺术地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术,从而达到锻炼技艺、修养精神的境地。它和歌道、书道、武道、茶道一样是日本自古以来传统文化的技艺之一。 日本主要地处温带,季风气候明显,但由于四面临海,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  相似文献   

4.
佛教“禅宗”的学说传到日本后,得到广泛的传播,并逐渐渗透到日本文化的许多领域,对日本人的审美观、劳动观、生死观等民族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禅”的理念与“求道”的形式相结合,产生了日本文化中丰富多彩的“道”,如茶道、花道、剑道等。这些“道”虽然形式各异,但是其本质都是以禅的理念为依托,指导行道者潜心领悟事理之真谛  相似文献   

5.
日本文化的庞杂、多变是举世公认的,其中名目繁多的“道”或“术”实质是佛教观念渗入日本民族意识的产物。佛教“禅宗”的学说传到日本后,得到广泛的传播,对日本人的民族意识影响极大。“禅”的理念与“求道”的形式相结合,产生了日本文化中丰富多彩的“道”,如茶道、花道、剑道等。这些“道”虽然形式各不相同,但是本质上都是以禅的理念为依托,指导行道者潜心领悟事理及真谛。时至今日,佛教文化对日本文化乃至社会、经济、政治仍起着有形无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简史及风格特点。东方插花艺术源于中国.中国原始插花意念始于民间插花,盛于唐,发展于五代、宋、元,成熟于明代,衰退于清末,历经两千多年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在世界插花艺术史上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道德意志无力是指道德认知向道德实践的转化中道德意志的失效而导致的"知其当行而未行"或"知其当止而未止"的情况,是一种道德意志软弱、薄弱、无力的表现。中国传统儒家主要从社会背景、价值选择和行为表现的角度分析产生道德意志无力的原因,并从他律和自律的角度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培养公民个人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学生能学到所有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学校专门为学生提供了解民族文化的平台,茶道、插花、书道、剑道、摔跤、柔道、甚至弓道都作为学校设置的课程面向所有学生。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自主地完成自己的学业。沿着教学楼明净的走廊,可以看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插花艺术风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文学教育(上)》2009,(18):153-153
当今世界插花流派众多,然而,从总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中国、日本等国为代表的东方风格插花,另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风格的插花。这两种插花的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潘洁敏 《文教资料》2011,(29):96-98
“和”的思想源泉可以追溯到儒道禅三家的核心思想:“中庸”、“大和”、“空无”。重新审视、析解东方的和谐美,对于促进中日两国的和平、繁荣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日本茶道中的“和”为中心展开研究。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后,形成了日本茶道。日本的茶道经过历代大师们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完整、成熟、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茶道.它对荼道形式和禅的教义的重视远远胜过对茶汤香味的追求。日本茶道是以禅宗思想为依托.集建筑园林、书法、插花与点茶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涵盖了日本人的生活规范,是日本人表现其民族审美意识的最高形式..本文通过对茶道各元素的分析.探讨中国和谐思想在日本茶道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快乐阅读》2010,(4):64-69
京都被认为是“真正的日本”。这里拥有如诗如画的风光和历史悠久的建筑。这里是日本人的心灵故乡,是日本花道、荣道的繁盛之地.这里有数百间有名的神社、神阁和古寺名刹.拥有日本二成以上的国宝,这里也是“中国化”极深的城市,许多店铺的名称上仍然有汉字的痕迹,这里还是目本纺织物、陶瓷器、漆器、染织物等传统工艺品的产地。  相似文献   

12.
禅宗提倡离世反俗,皈依自然,将自然人生一体化,禅宗所创设的境界美与日本化性格十分接近。“禅”的汉语意思是定静虎、思维修。禅宗即佛心宗,禅宗在日本的镰仓时代从宗朝传入后,在日本幕府武士阶层的支持下得以迅速传播,并在镰仓以后的日本历史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启发和影响了日本俳句、汉学、儒学、绘画、庭园建筑以及花道、花道等诸多方面,为日本人的自然观赋以哲学和宗教的背景。  相似文献   

13.
"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最富内涵的词。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的流变、"道"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基本内涵、"道"与文的交媾等三个方面试作探析。"道"之初乃是"物质"纠缠"精神"的产物,基本内涵为物、礼、乐、文。  相似文献   

14.
谈插花     
插花源于中国佛教的供花。早在一千多年前,僧侣们就开始在佛像前瓶插应时花卉加以装饰,成语“借花献佛”的典故便由此而来。以后传至日本,并在日本得到发展,进而影响到欧美各国,便形成了现代流行的插花艺术。插花是一种装饰艺术,它是利用不同植物体的花朵、果实、叶片、枝条,经过一定的修剪和艺术加工,借助线条、格调和色彩的配合,追求意境的完美,以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把插花陈设在宿舍、厅堂、办公室、厨房的一隅,能使室内的死角、空白的墙壁富有勃勃生机。东方式插花讲究意境章法,构图简练,注重花枝的艺术效果。一般插花,枝数较少,要求花枝高  相似文献   

15.
大连艺术学院这所以艺术课程为主的高校,为艺术学院的艺术专业学生和日语专业学生开设了《日本插花艺术》课程.在非农林院校开展插花艺术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与挑战.本文在归纳总结两年来的实践教学基础上,分析日本插花艺术课程的重要性、浅谈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成果反馈.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现代插花艺术中彰显中国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炜 《文教资料》2011,(10):87-88
随着中国风在全球的盛行。中国元素渗透到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花艺师们应考虑如何在现代插花艺术中彰显中国元素。本文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特色入手.阐述了怎样从花器、花材、叶材、构图等方面彰显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尊道而贵德",然而,在目前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道之不讲,以利言德"的现象普遍存在,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笔者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多年,深有同感.因此,本文拟从"道"与"德"的关系,问题所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探索性方案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尊道而贵德",然而,在目前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道之不讲,以利言德"的现象普遍存在,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笔者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多年,深有同感.因此,本文拟从"道"与"德"的关系,问题所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探索性方案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讨论中国插花教学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所起的影响。分析了高职学生能从学习中国传统插花中感受到插花艺术的魅力,还能够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升华学生的民族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所面临的基本生存论境遇,是现代性的外在楔入所造成的中国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断裂。文化保守主义者对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关系所进行的百年求索,呈现为文化体用观上的某种"三一式"结构,即"道器一体"—"中体西用"—"体用不二"。其中心意旨是保守中国文化之"道",即捍卫作为文化基因的儒家传统,确保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价值立场,以期中国文化传统在其历史性此在中开出别样的现代新文化。较之激进派,保守主义者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体认显得更为深沉和成熟,他们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性反思,以及对自身文化之"道"的奋力捍卫,将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