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两个“变”,即变“讲堂”为“学堂” ,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 80年代初 ,我提出了变“讲堂”为“学堂”的主张 ,实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 ,解决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90年代初 ,我又提出了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 ,实行语文教学本体改革 ,解决语文课教 (学 )什么 ,怎么教(学 )的问题。前者带有各学科的共性 ,后者体现本学科的个性 ,两者有机结合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变“讲堂”为“学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 ,教学过程既包括教师教的过程 ,也包括学生学的过程 ,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从教学过…  相似文献   

2.
洪镇涛语文教学思想及教学艺术研讨会在武汉隆重举行1996年12月13日~14日,江城武汉举行首例以个人命名的教学思想研讨会,研究和讨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武汉市六中洪镇涛“变讲堂为学堂”和“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的语文教学思想及教学艺术。会议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3.
这次研讨会,是以研究、宣传洪镇涛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及教学艺术,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其宗旨的。通过两天的研讨活动,与会专家对洪镇涛老师“变‘讲堂’为‘学堂’,学习语言”的教学思想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教学艺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历史回顾和总结,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客观的评价和充分  相似文献   

4.
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形成和发展轨迹□武汉洪镇涛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变‘讲堂’为‘学堂’,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它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1.我在学生时代,对语文老师一讲到底和烦琐分析教材的作法十分反感,从不认真“听讲”,倒是在语文课堂上偷...  相似文献   

5.
武汉六中语文特级老师洪镇涛四十余年的教研,总围绕着一个核心——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的各种关系.他提出“变讲堂为学堂”,是力图解决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他提出“学习语言”论,是力图处理好学习语言和学习其他的关系;他创造语感教学法,是力图将语文教材的教学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机地结合,巧妙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继洪镇涛发表《是学习语言,还是研究语言?——浅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见《中学语文》1993年第5期),指出“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那就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分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之后,武汉市洪山区按照洪镇涛提出的课题“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加强语感训练,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开展了语文教改实验。这项改革实验,历时三年,已取得一些实践经验。我们认为,现在是探讨“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的时候了。以下是我们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语文教改的呼声愈来愈强烈。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进行了多方面的大胆探索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譬如湖北武汉洪镇涛先生的“变讲堂为学堂”、“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的教学思想 ,安徽蔡澄清先生的点拨教学法 ,吉林赵谦翔先生的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教学实验。但是我认为目前的语文教改还存在着两大误区 :1.把语文当作纯粹的工具语文工具论由来已久 ,解放以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就经历了“工具 (195 6年 )———基本工具(196 3年 )———基础工具 (1978年 )———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1996年 )”这样的一…  相似文献   

8.
马鹏举 《师道》2002,(12):7-9
洪镇涛,湖北新洲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先后在林业部和东北一中专工作,1965年后在中学任教,长期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1978年倡导语文教改,探索出“八字教学法”;1982年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上个世纪80年代后,他先后提出“变‘讲堂’为‘学堂’”、“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的语文教育思想,构建了以学习语言为核心,以语言和人的发展为本体的语文教学新体系。1994年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教师中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开明出版社特约编审,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东台县东台镇中心小学着眼于整体,研究改革教学方法。他们把课堂结构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变过去的“以讲为主”为“以学为主”。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出一些新的教学结构。如语文教学采用了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学导式”结构;以读为本的“读——议——练——讲”结构;教一点、学一片,教一片、学一组的“举一反三”结构;突出重点,抓住中心,逐步分析的“跳跃式”结构。数学教学,冲破了传统的“五  相似文献   

10.
<正>问:洪老师,听说您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用两个"变"字来概括,是吗?答:有人说,我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用两个"变"字来概括,我认为是这样的。八十年代初,我提出了变"讲堂"为"学堂"的主张,实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解决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九十年代初,我又提出了变"研究语文"为"学习语言"的主张,实行语文教学本体改革,解决语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前者带有各学科的共性,后者体现本学科的个性,两者有机结合,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1.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和指导学  相似文献   

12.
洪镇涛老师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有一个严重的失误:偏离了教学的本体——学习语言。即教师在课堂上热衷于指导学生研究语言,热衷于传授语法、修辞、逻辑以及文字学、文章学的知识,而不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本身,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只有回归到语文教学本体上,寻求正确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第六中学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提出的“学习语言论”,亦称语文教学本体论,指的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而不是研究语言”。这一论断以其特有的锋芒和挑战性,继承和发展了“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的语文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多次到宝安各中学指导语文教改和语文科研课题组的工作,本人得以较多地感受洪老师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特别是1998年暑期去北京参加“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变“教学”为“学教”,是指教师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分组合作探究课文,能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自主性,改变教师“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现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先学后教”产生的理论基础、基本策略,课堂具体实现以及反思等四个方面,探究和实践初中语文“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问:洪老师,听说您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用两个“变”字来概括,是吗?答:有人说,我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用两个“变”字来概括,我认为是这样的。八十年代初,我提出了变“讲堂”为“学堂”的主张,实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解决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九十年代初,我又提出了变“研究语文”为“学习语言”的主张,实行语文教学本体改革,  相似文献   

17.
洪镇涛先生是武汉市第六中学特级教师。他对我国语文教育做出了三大贡献:一是创立了语文教学本体论;二是构建了语文教学新体系;三是主编了中小学语文新教材。其语文教学思想与改革成果已引起国内、外关注。有关专家赞誉他是“新世纪语文教改的旗帜”,是对“三老”语文教育宗师“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一颗屈指可数光耀夺目的明星”。当前,一个学习洪镇涛、推广洪镇涛教改成果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为此,本刊将分两期介绍洪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希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认真一读,借以描绘自己语文教学蓬勃发展的灿烂前景。  相似文献   

18.
读了《中学语文》第五期洪镇涛老师的文章《是学习语言,还是研究语言?——浅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很受启发。尤其是篇中一个秀句,深得我心:“学习课文的目的,无非是积累语言材料,扩大知识见闻,借鉴写作方法,训练思维能力,陶冶思想情操;而这些,都可以统一和落实在对文章的感受和领悟上,统一和落实在语感训练(包括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之中。”笔者也想“随声附合”,谈一点粗浅的看法: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文章运动中学习语言。一、在语言研究的指导下进行语言学习。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该认真研究语言,谙熟语音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语体学、修辞学、逻辑学等  相似文献   

19.
赵锐 《贵州教育》2005,(10):44-45
语文课程标准除了继承《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强调的独立阅读能力外,对阅读还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注重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2004年5月,笔者有幸听了来自武汉的洪镇涛先生在遵义的讲学和公开课,他也特别注重读。他还说读要“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出思想”;“对语言要品味、对情感要体验、对思想要感悟。”这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他特别反对“分析语言、分析情感、分析思想”。当洪镇涛先生谈到语文教学的本质时,他说:“老师们,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是什么呢?一个字———读!”听了洪老师的这次公开课和讲学后,…  相似文献   

20.
端正教学思想是改革语文教学的前提。袁微子同志说:“教学思想,就是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进行教学的问题”。我以为袁微子同志提出抓教学思想的核心是遵循着叶圣陶老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突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问题,体现着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指导和解决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的问题,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的问题,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问题,以及教书与育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