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安史之乱后,盛唐诗风不复存在,大诗人杜甫开"诗世界",即开创"宋调"先声;中唐韩愈进行诗歌解构,颠覆盛唐诗已有的艺术规范;晚唐杜牧继承杜甫、韩愈开创的新诗风,并在诗歌创作中加以实践,成为了开"宋调"的另一位大诗人.宋人严羽概括的"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等宋型诗要素在他诗歌创作中已有明显的表现.其"以才学为诗"主要表现为:在诗中大量用典;在自己诗中加注;好在诗中用奇字僻词,化用经学语句.杜牧"以才学为诗"的形成.与其个性、家学、时代有着密切关系,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北宋后期江西诗派统治诗坛的情况下,尚存在着以秦观、张耒为代表的宗唐诗风。秦观诗明丽富有情韵,张耒诗平易舒坦,均有唐人风韵。秦观、张耒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校正了江西诗派的不良风气,对宋诗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影响。受其影响,南宋前期杨万里的“诚斋体”以及南宋后期永嘉四灵的诗作都带有明显的宗唐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南宋诗歌向唐诗的复归。  相似文献   

3.
宋诗的创作特点与唐诗有别,数十年来对宋诗的评价因时代风气影响而难言公允。黄庭坚的诗歌创作擅长用典并能造新独出,其用事如出唇吻使人不觉。在唐诗创作极其成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开创出了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崭新天地。因此,我们对黄氏诗歌创作方法及其成就应有一个新的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4.
宋诗的创作特点与唐诗有别,数十年来对宋诗的评价因时代风气影响而难言公允。黄庭坚的诗歌创作擅长用典并能造新独出,其用事如出唇吻使人不觉。在唐诗创作极其成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开创出了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崭新天地。因此,我们对黄氏诗歌创作方法及其成就应有一个新的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5.
明初高棅的大型唐诗选本<唐诗品汇>、精选本<唐诗正声>在明代传播极为广泛,二者不仅从选诗、体例、经典诗作的确立上影响了明代唐诗诸选家,更在"四唐分期"、重视辨体、以声调论唐诗等方面深刻影响了有明一代的唐诗观,是明代唐诗学的理论起点,其唐诗观念到现在仍然被我们接受、使用,在唐诗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6.
李东阳及所著《怀麓堂诗话》绍承杨士弘《唐音》及高棅《唐诗品汇》崇唐理路,续探审音辨体,并开启明格调论诗学。在韩诗接受上,借由汉魏"简古"诗格到经杜、韩、苏一衍再衍的"渐粗"诗格,窥探到流动的诗史,使其辨诗、文二体之分别的尊体论具有变通的破体论色彩;通过分析杜、韩、苏诗的声调韵律差异来甄别其不同的格调特征,从而辨识韩诗风格,其格调论更具实践性品格。杜、韩、苏的诗歌创作成就是玉成李东阳格调论的最终渊源,而李氏又以其诗学眼光肯定了韩诗大变唐诗的若干"通变"因素,不同于《唐诗品汇》的韩诗"正变"观。  相似文献   

7.
宋诗的创作特点与唐诗有别,数十年来对宋诗的评价因时代风气影响而难言公允。黄庭坚的诗歌创作擅长使用典故并创造出独到的艺术成就,其用事如出唇吻使人不觉的能力令人惊叹。也在唐诗创作极其成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开创出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崭新天地。对黄氏诗歌创作方法及其成就应有新的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8.
元好问的唐诗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在创作宗旨上,提出"以唐人为指归"之论;2.从雅正原则出发,表现出趋尚古雅的唐诗观;3.崇尚壮美、天然的盛唐风格,贬抑柔弱、巧饰与险怪的晚唐作派。在选编实践上,其《唐诗鼓吹》表现、引导了元代诗坛宗尚"唐音"近体的风气,沟通了宋金两朝学唐、崇唐间的差异,为元代诗坛"宗唐得古"开启了先声。  相似文献   

9.
李白在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发展史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他以天才的创造力极大地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由于他继往开来的作用,使我国文学史上形成了一条源远流长的浪漫主义传统。李白以其诗歌创作的理论和实践,扫清六朝浮靡诗风,完成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伟业,为唐诗繁荣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唐诗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水平,开创了以他和杜甫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0.
元好问的唐诗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在创作宗旨上,提出"以唐人为指归"之论;2.从雅正原则出发,表现出趋尚古雅的唐诗观;3.崇尚壮美、天然的盛唐风格,贬抑柔弱、巧饰与险怪的晚唐作派.在选编实践上,其<唐诗鼓吹>表现、引导了元代诗坛宗尚"唐音"近体的风气,沟通了宋金两朝学唐、崇唐间的差异,为元代诗坛"宗唐得古"开启了先声.  相似文献   

11.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非常推重唐诗,他组织力量编纂刊印了《全唐诗》,称唐诗为"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于唐代诗人中,他特别欣赏唐太宗李世民、王维、李白、杜甫,但对其他诗人也注意学习。其诗歌创作,对唐诗名篇佳句吸纳颇多。好以唐诗名句作"赋得"诗,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康熙对唐诗的喜好。  相似文献   

12.
《宜宾学院学报》2017,(11):63-70
宇文所安在唐诗史研究中有其新见:首次对初唐诗进行整体研究,发掘宫廷诗三部式结构,重新界定陈子昂文学地位;颠覆诸多盛唐文学成说;引入"中世纪"这一视角,以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中唐文学风貌;对晚唐诗歌进行互文性研究,提出文学史不等于朝代史的文学史观。但他的唐诗史研究,也有明显的误读和偏见:如对寒山、王梵志以及女诗人的忽略,"中世纪"视角研究的有效性问题,选文定篇比例严重失衡等。梳理其唐诗史研究中的新见和缪见对于国内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重写文学史热潮是回顾也是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评沈德潜在唐诗学上的建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沈德潜的唐诗观是在唐以来诗论的影响.尤其是在“宗唐宗宋”之争的背景下形成的.他能接受前人合理的论见,克服明显的偏颇,宗盛唐、主李杜而不排斥中晚唐;重诗的法式声调,更重气格神韵.他在唐诗学上的建树还表现在他所编选的《唐诗别裁集》对唐诗的普及和研究有较高的价值;他在该唐诗选本以及诗话《说诗(日卒)语》中理出了唐诗各时期、各体的发展线索,对唐诗作品的精彩之处多有揭示.要之,他在唐诗学史上的贡献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雅"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元范畴。在词学中,亦是一个重要而有特色的范畴,而对词论中尊"雅"观的研究却总是散落在整个美学、诗学或词史、词派等的研究中,文章主要梳理当代词论者对中国古典词论中尊"雅"观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从整个古典美学或文论的角度;从词学理论的角度;从文学史的角度,对雅词进行分析的;词体雅化理论与学术思想结合进行研究的;从此四部分中抽离对有关词论尊"雅"观的研究以突显其研究概貌。  相似文献   

15.
自宋人林光朝首倡"赋圣"说,并得到明代学者的大力推扬,司马相如的赋史地位已由"辞宗"转向"赋圣",标志了从文词向文体的变移。探究其源,"赋圣"说又源自"辞宗"说,以及相如赋的"讽谏"功用,尤其是后人对其"凌云"赋的创作追摹;论其意义,则寓含了由经义到文章、由诗赋到骚赋、由时文变古体的赋史进程;而考查其说的成立,又与赋学观之"经赋"论、"宗汉"观、"代胜"说与"示范"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米芾是宋代文人中个性突出者,其文艺作品具有极强的个人色彩,彰显"个性"是其主导的书学思想,"自我"意识渗透在诗歌创作之中。他在诗、书方面都注意学习古人,诗学唐,追求平淡自然的诗风;书宗晋,在注重基础点画同时力求表达真实性情。其诗学思想与书法理论互通互融,构成独特的文艺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平 《文教资料》2007,(7):39-41
殷璠的文学史观,主要体现在其唐诗选本《河岳英灵集》的"叙"、"论"以及《丹阳集》的序言中.本文即对此三篇文献进行整体研究,主要探讨了殷皤对先唐诗歌创作评价的失当之处.  相似文献   

18.
《唐诗解》之成书与《唐诗品汇》的渊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楝《唐诗品汇》是明代最有影响力的唐诗选本,对明代之诗歌创作和唐诗选本影响巨大。唐汝询自幼目盲,借助父兄子侄而“听读”至于博学,编选《唐诗解》一书。文章从编选体例、唐诗分期、作品选录等方面,以详明的数据和具体的分析,比较深入细致地论析《唐诗解》一书与《唐诗品汇》之间的传承与创变。《唐诗解》以《唐诗品汇》为选录渊薮,参酌《唐诗正声》、李攀龙《唐诗选》,而勒成体现唐汝询自身选录眼光的诗歌选本,在唐诗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唐代僧释道三种思想的并存,对诗歌创作影响极大,不仅使诗歌数量增加,而且使唐诗的内容更加丰富多采,千汇万状。这种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培育了千花竞放的唐代诗苑。其风开创于唐初,如以唐太宗为首的宫廷诗人虞世南、李白药、魏征、陈子良、孔织安、长孙无忌等宫廷诗人,他们都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积极入世,诗歌中不同  相似文献   

20.
沈德潜是清代著名的诗论家,他编选的《唐诗别裁集》可谓是一部堪称经典的唐诗选本。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以李白、杜甫为宗,但除了李杜这两个唐诗的双子星外,王维诗歌选录是最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并推崇赞赏了王维的诗歌。试探讨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中对王维诗歌的选录和对其诗歌的艺术评点情况,以对王维诗歌进行一个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