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呈现阶段性的特征: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认识方面亲情缺失略有改观,但仍渴望亲情;学习目标明确度提升,厌学现象减少;在心理健康方面仍表现出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独立等心理问题;在道德品质方面有正确的道德认识,但缺少行为意识。本论文主要针对现阶段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本文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对策,以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现和价值观,使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群 《教育》2007,(12)
留守儿童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探索中我们针对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逐步走出了留守儿童特有的“四难”境地,让这些缺少关爱、缺乏修养,学习相对滞后,略有孤僻、自卑的孩子,跟别的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这一群体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本文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对策,以便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1.性格冷漠孤僻,缺乏自信心。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留守儿童无法感受亲情的温暖,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进而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这一部分学生大多数都比较自卑,不愿与别人交往,长此以往,便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做事缺乏自信心。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中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必然出现,它表现在留守儿童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倾向、扭曲心理严重与自律道德差等,有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等多方面原因。为此,在给予农民工相应的保护政策的同时,还应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家庭、学校与社会紧密配合与联系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正处于青少年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着他们,使其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现出任性、暴躁、极端的性格.体育锻炼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早已被众多研究所证实.体育锻炼能一定程度缓解因为家庭不平衡等因素导致的 心理健康问题.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二是情感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为了有效开发农村留守儿童的智慧,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综合素质,必须多措并举,创新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中小学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他们的成长危机已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校表现得自卑封闭、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和性格孤僻、内向、厌学、不愿与人交流.这一系列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他们的成长将受到极坏的影响,甚至走上歧途.  相似文献   

10.
赣南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赣南地区“留守儿童”的调查,了解其心理发展状况。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赣州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测试。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水平与正常儿童没有大的差异,但总分和因子分要比非留守儿童低,在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三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在行为、焦虑、幸福与满足、合群等方面的因子分存在差异。说明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水平正常,但内心更自卑、抑郁、对人生态度更悲观,存在较多社会适应不良问题,性格更为内向和孤独。其中留守男生存在较多行为问题和社会适应不良问题,留守女生存在更多自卑、不满、悲观等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安秀红 《考试周刊》2012,(1):184-185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热点。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健康、心理、教育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从留守儿童心理来看,存在着委屈难过、孤独、敏感自卑、逆反等问题。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教师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建立结对帮扶制度、为留守儿童开设心理疏导通道、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尤其是教育界和学术界极为关注的焦点。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少关爱与照顾,心理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与焦虑,性格孤僻,不合群,严重扭曲心理和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嫉妒、憎恨、仇视心理,大面积地厌学。通过平时的教学与调查发现,体育活动对留守儿童的厌学及一些不良的心理状况有促进作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平时通过合理组织和安排体育活动,对留守儿童多加鼓励照顾,可以使他们融入集体,积极参加体育课外活动,能够改善留守儿童心理状况,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的厌学及心理状况。各个学校应注重体育课外活动,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正确地疏导存在显性和隐形心理压力的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健康和谐地成长,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组织开展体育课外活动,来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而出现的社会问题,许多孩子出现了性格内向、自卑、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逆反心理强等问题。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与引导者,班主任应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放在工作的重点位置,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让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生活环境特殊,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便帮助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形成健全的人格,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5.
曾子明 《教师》2011,(29):8-9
在现在的农村,许多家长远离家乡,外出务工、经商,致使其子女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家庭教育从此被掐断,留守儿童孤僻心理越来越严重,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带来一系列困难,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应了解留守儿童孤僻心理的构成及产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这种心理及行为得到矫正,使其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经过调查,各个方面的问题表现最为严重的就是心理方面的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7.
裴鹏 《辽宁教育》2013,(6X):27-28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生活环境特殊,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便帮助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形成健全的人格,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心理以及学习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常常会表现出道德品行不足、性格孤僻以及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使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影响,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农村教改效果。笔者在本文中对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之上对于解决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一、新时期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自身存在的问题1.心理问题骤增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和父母相处、交流的机会,很多留守儿童没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接触较少或不愿意接触。他们常常表现出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悲观消极、不善于表达等自闭倾向,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有的自卑懦弱、多疑敏感,有的性格怪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造成留守儿童游戏缺失的诸多原因,如农活、家务活繁重,性格较孤僻,学习压力大及网络电视普及等。游戏缺失问题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良好性格的培养。为此,笔者借小组工作介入留守儿童服务行动为契机,围绕留守儿童游戏缺失问题,提出以政府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农村社区为基础平台,村民家长积极配合等系列性的系统建议,为留守儿童开展相关游戏活动服务,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