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诸多的人肉搜索事件出现,对人肉搜索专门立法进行刑法规制的呼声也见诸报端,但入罪则需要理性思考。现行的刑法已经相当完备,只是存在要解释的问题。刑法是社会诸多的法律规范中最为严厉和最具有强制性的手段,应有的谦抑性要求其作为最后手段存在。只有在其他社会方法无法规制,现有法律规范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才考虑将某种行为设定为犯罪,纳入刑法规制范围。笔者认为可以将人肉搜索行为中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那一部分行为定为侮辱、诽谤罪。这样的解释可以在抑止人肉搜索社会危害性的同时利用其积极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网络现象。但是由于未能区分事实层面的“人肉搜索”与规范意义上的“人肉搜索”,导致当前人们对“人肉搜索”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作为法律规制对象的应当是“人肉搜索”中的具体行为特别是搜索后行为而不是“人肉搜索”本身,将“人肉搜索”在立法上予以规定是一个伪命题。“人肉搜索”是否法律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司法问题,而不是立法问题。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完全可以解决“人肉搜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判决隐私权侵权方式规制人肉搜索行为,存在诸多问题.人肉搜索行为的本质是侵害个人信息权行为,而非隐私权侵权行为.人肉搜索不属于网民合理行使言论自由权的范畴,应当受到规制.我国相关民事立法存在不足.立法应当明确规定个人信息权的含义及内容,同时规定个人信息权侵权的抗辩事由,在网络侵权责任的制度设计中应合理规定网络服务商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行为不管从哪个角度而言,对法益的侵犯性都没有达到非常严重且绝大多数人不能容忍并主张以刑法进行规制的程度;并不是适用其他制裁方法不足以抑制这种行为,不足以保护法益;运用刑法处罚这种行为,将会导致对社会有利的行为的禁止,会使国民行使监督权的自由受到不合理的限制;司法实践中很难对这种行为在刑法上进行客观的认定和公平的处理;运用刑法处罚这种行为并不能获得预防或抑制该行为的效果。因此,目前不宜将人肉搜索入罪  相似文献   

5.
人肉搜索的伦理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网络时代热门新词,人肉搜索以其特有的运行机理,化虚拟的力量为现实的能量而广播其影响。正如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人肉搜索对于维系社会公正,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不乏其有益之功;另一方面,人肉搜索中存在诸多的伦理困惑,其非理性、非道德行为不得不引起我们警觉。本文从伦理学视角,在探讨人肉搜索的伦理悖论基础上,分析了人肉搜索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防治之策在于伦理规制。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正日益改变着人类生存与生活方式。目前"人肉搜索"已成为互联网中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逐步侵扰社会正常秩序,侵犯广大民众的权利。"人肉搜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为何会引起社会动荡?是否应当入刑?能否在中国法律规制下正常运行?这些都是法律框架下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应从法律角度分析并完善对"人肉搜索"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从产生时起就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它强大的搜索功能催生了无数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使当事人无所遁形。人肉搜索究竟带来何种影响,是该鼓励还是遏制,如何规范引导人肉搜索,使其发挥强大优势作用的同时不至造成不法侵害,日益引起社会的重视。本文将围绕人肉搜索涉及的法律问题加以探讨,以期对规范人肉搜索、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词义的含混性与刑法明确性之间的紧张、人肉搜索行为法益侵害的阙如、人肉搜索行为犯罪化在犯罪论上的失据以及人肉搜索行为犯罪化在可操作性层面的失败都不可避免地决定了人肉搜索行为入罪宜缓行。  相似文献   

9.
邓晓东 《南平师专学报》2009,28(1):30-35,72
互联网曾创造新经济的神话,也让全民言论达到了空前的自由。然而,当网络“人肉搜索”行为触及他人现实权利并进行道德审判时,网络言论也需建立相应规则。本文对Web2.0时代的“人肉搜索”行为及其衍生的网络道德审判现象加以反思,讨论网络言论自由的规范及网络环境下民事权利保护的相关问题,提出对不良网络行为的法律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贿赂犯罪现象中,存在着非典型的单纯受贿形式,此类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侵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廉洁性的实质,对其予以刑法规制具有现实意义,建议设置单纯受贿罪名,并明确司法认定的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