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氏在小说评点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强烈的理论自觉 ,其评点总结了历史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论。在强调人物性格主导方面的同时 ,也认识到一些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两面性 ,从而作出了一些辩证的分析 ,并且充分肯定和积极提倡写出人物的个性。毛氏的人物形象理论的产生具有深刻的主客观原因 ,其理论具有创作论方面的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君 《文教资料》2007,(9):57-59
人物塑造理论是张竹坡小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提出“典型”这一重要范畴,并以此作为人物塑造的重要标准;二,以“入世”、“幻造”、“情理”为人物塑造的基本原则;三,提出了“抗衡”、“犯而不犯”、“白描”等多种人物塑造的艺术方法。这些构成了张竹坡人物塑造的理论系统,张竹坡的人物塑造理论不但推动了古代小说人物论的发展,而且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郭雷  王旭 《文教资料》2010,(14):31-32
《理发》是林·拉德纳的著名短篇小说。拉德纳成功塑造了,小说人物,使人物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令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本文试用福斯特的小说扁平、圆形人物理论分析《理发》中人物塑造的形象性与艺术性。并从《理发》中独特的叙事观点挖掘拉德纳塑造人物的技巧。  相似文献   

4.
金圣叹的批评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对其理论的研究也是层推不穷,本从艺术本质和个性特质出发,研究其小说与戏曲人物理论,阐述人物构成的高度集中是小说与戏曲人物塑造的共同手段,人物的类型化与个性化倾向是戏曲与小说人物理论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5.
刘成 《文教资料》2011,(12):12-13
魏晋小说《世说新语》开创了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先河,塑造了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人物塑造方法多种多样。文章从《世说》怎样抓准特点塑造人物,把握细节描写展现人物人物内心,通过环境塑造人物,个性口语突出人物等方面对《世说》人物塑造的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人物与环境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展现故事情节,描绘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使读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教益的叙事性的学体裁。塑造人物是小说创作的命脉。“塑造人物是创作的首要任务。”(沙汀语)小说的艺术可以说是刻画人物的艺术,失去了对人物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写,就无法反映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图画。  相似文献   

7.
小说主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人们往往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津津乐道,印象深刻,却忽略了小说中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其实,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不可忽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人物塑造在微型小说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塑造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要依据表达的目的和需要,选择恰当的塑造人物的表现形式.微型小说塑造人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故事式塑造人物形象;散文式塑造人物形象;对话式塑造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小说教学中的人物刻画石嘴山矿务局教育处崔来宁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小说创作一定要写好人物。文学史上大量事实证明,人物塑造得成功与否,往往成为一部小说能否成为优秀之作的关键。教学小说.不能忽略人物刻画,下面就小说刻画人物的几种主要方法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创作是否成功,主要在于人物塑造的成败。鲜活的人物形象往往给小说增添了许多的姿色,怎样使小说中的人物活生生跃然读者眼前,关键在于塑造人物的方法。今天,笔者主要从心理描写的角度来谈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人物塑造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散文中的人物塑造最早出现在十七世纪,到了十八世纪,英国散文中的人物塑造已经展示了娴熟的技巧,为以后小说的崛起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并且提供了重要的提示。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对这个问题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2.
福克纳从听觉联系,读音联系,形态联系,语义联系,文学或神话典故的联系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命名,类比强化了人物命名与人物塑造的关系,揭示了人物塑造与小说主题的内在关系,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式之美。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小说在人物塑造方法上有相同点,但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以及作家、读者对人物性格、人物形象和审美特质的不同追求,导致中西方小说在人物塑造方法上又有所区别。本文结合具体作品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人物塑造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散文中的人物塑造最早出现在十七世纪,到了十八世纪,英国散文中的人物塑造已经展示了娴熟的技巧,为以后小说的崛起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并且提供了重要的提示.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对这个问题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5.
张恨水小说的人物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类型化人物和戏剧化人物 ,扁形、圆形人物的角度 ,分析了张恨水小说的总体人物形态 ,指出了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的得失成败。  相似文献   

16.
高考探析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在小说的三要素中,人物是最重要的,而情节和环境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因此,深入分析并把握好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深入理解小说主旨的前提。围绕人物,大致有以下四个命题角度: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往的隐喻翻译研究中,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于隐喻本身,将隐喻看作单个的个体来进行研究。随着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将隐喻放在语境中进行研究的观点逐渐被关注。叙事小说中的隐喻对于小说人物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关注隐喻本身、忽视小说语境及小说人物背景和个性的隐喻翻译往往会影响小说人物的塑造。因此,在叙事小说的隐喻翻译中,要考虑小说的各种语境因素,避免因喻体的删减或改变而弱化人物塑造效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苏童的小说塑造了众多的底层人物形象,文章通过对其小说中的底层人物命运的分析,揭示苏童小说中底层人物在生存困境中孤独与抗争的姿态,进而探究苏童小说中人物形象类型化的原因。苏童小说中的人物类型化形成了苏童小说的独特氛围,孤独、虚无是苏童小说的底色。  相似文献   

19.
反讽是简.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最显著的特征。言语反讽即反语主要体现在诙谐的人物对话中,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回应理论从认知角度研究反语,突出了反语在塑造扁平人物中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证明了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文学文本分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反讽是简·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最显著的特征。言语反讽即反语主要体现在诙谐的人物对话中,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回应理论从认知角度研究言语反讽,突出了反语在塑造圆形人物中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证明了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文学文本分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