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本源于生活。课堂中,要贴近生活,既要由生活走进文本,又要从文本走向生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课堂张扬个性、流淌真情,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第一要面对的是文本。既要对其进行多角度的研读,弄清知识结构,挖掘数学内涵,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又要能走出文本,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素材柑隋境,树立大教材观深入解读文本内涵,不断优化教学设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确、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条件。在解读文本时教师既要做到心中有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认识文本,又要重视文本中的语言因素,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训练。只有这样,学生上课时才学得有劲,学得轻松,学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根,也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文本解读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并存,但在解读时既要立足文本,又要超越文本,既要解读出深意,也要有新意,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苏教版教材中的三篇课文为例来阐述文本解读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5.
黄书丽 《新疆教育》2013,(15):275-275
阅读教学要与习作指导密切配合。阅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向文本、向生活投去独特的视线,又要引导学生以独特的学习方式对文本、对生活、时心灵进行剖析和描述,并把它运用到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和创新能力。本文仅对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华章》2007,(12)
课堂上,学生的感受多,说得也多,这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但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对生活产生独特的视角,加强言语独特性的培养,又要引导学生以独特的学习方式对文本、对生活、对心灵进行自由的剖析和描述,使他们的言语流光异彩、五彩缤纷,使他们的表达更顺畅、更规范、更准确、更有条理。  相似文献   

7.
译界争论,自古有之,唯独对翻译之难,大家的意见较为一致。译诗比译散文难,古诗外译又比古诗今译难,而古诗外译恐怕是最难的了。 《唐诗今译》的序言中,严辰同志说:“翻译古典诗歌并不是一件轻易的工作。它既要达意、又要传神;既忌曲解,更不能庸俗化;既要保持原诗的风格,又要显示译者的文采。不但对诗人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有所了解,更要对诗人的身世、思想、创作意图等  相似文献   

8.
裴波 《云南教育》2008,(6):42-43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许多教师认为习作教学必须从课堂、课本中走出来,拓展教学视野,但却淡化了对教材的挖掘,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存在。实践表明,阅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向文本、向生活投去独特的视线,又要引导学生以独特的学习方式对文本、对生活、对心灵自由而大胆地进行剖析和描述。生活中有许多感人事例、美好素材,教师只要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便会融情于境。  相似文献   

9.
顾飞 《新高考》2007,(12):16-18
"点"指的是具体文本,"面"指的是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点面结合"指在组织答案时既要从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出发,恰当地使用鉴赏术语,又要结合具体文本,从实际出发,这样组织的答案就会要点齐全,规范严谨。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语文阅读既要走进文本。又要走出文本。南宋学者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专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教学时要实现"明理、导行"的教育功能,其教学必须具有开放性。在教学中既要利用预设的教学资源,同时又要利用课堂中生成的信息;既要利用传统的价值观念,同时又要利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既要利用正面的典型,又要利用反面的事例。正因为如此,在课堂上有时个别学生难免会犯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那么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教师又应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2.
曹长顺 《教师》2014,(21):28-28
正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文本解读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文本也就是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认为,要想语文课堂高效,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那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解读文本时,语文教师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力求创新。所谓继承传统,就是要阅读理解前人对文本解读的结  相似文献   

13.
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得“意”,更要得“言”。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既要关注言语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更要关注言语形式——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可以说.让学生“言”“意”兼得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的目标追求。在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中,在课文的品读与感悟中。在情感的蓄积与释放中.在模仿与借鉴中,寻求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4.
境界一:引导发现,吾将上下而求索教材是一种载体,它既承载着一定自然的、人文的、科学的常识,也承载着作者的情感、意志,还承载着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因此,在解读教材、解读文本时,既要让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文字的特定语境意义,还要能透过语言文字本身读懂所承载的内容。也就是说,既要理解词语、句子在文本中的含义,又要理解文本本身的内容、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的表达方式。运用探究式阅读方式去解读文本,首先要让学生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要用探索的眼光和怀疑的精神从文本中读出问题、发现问题。“学而无疑,非学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  相似文献   

15.
旅游文本有其自身的特点,富于文化内涵,是信息性的文本和劝导性的文本.汉语旅游文本与英语旅游文本存在很大差异.在把汉语旅游文本翻译成英语时,既要把握旅游文本自身的特点,又要考虑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以及读者的接受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熊伟 《福建教育》2009,(12):29-30
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既要关注语言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又要关注语言形式——课文是怎么写的。让学生“言”“意”兼得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追求的目标。如何做到“言”“意”兼得,不少专家已有过精辟的论述。笔者认为巧用图解品味文本,也不失为一种让学生“言”“意”兼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代语文课堂呼唤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互活动,使得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一、语文课堂互动的主体(一)教师分享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体验课堂中,教师要身兼导演与演员的双重身份,既要控制大局,有效地启发学生,又要做"演员",示范与带动学生投入"文本"。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文本时若能够沉浸更  相似文献   

18.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教师既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放手让他们去深入解读文本,同时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促进阅读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逻辑是人进行思维活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律。思维通过语言表现,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互相依存于一个统一体之中。但表现人的思维或思想的语言,既要符合约定俗成的语法,又要符合逻辑。否则,就会逻辑不清楚。逻辑不清楚,则语言不当,就不能恰当地表达人的思想。刘勰说,“意授于思,言授于意”(《文心雕龙》神思篇)。诗人在实际生活中耳闻目睹,有了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但这并不能说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表达时的“生活语言”能取代进行数学概念归纳时的“数学语言”。众所周知,数学的本质是一种抽象,一种模型。我们在数学教学时,既要明确地反对数学教育完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建立起来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的学习活动的良好基础,同时又应该防止以“生活味”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味”;既要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际背景中应用数学,又要主动运用数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