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生成课堂"离不开"双主体","双主体"给"生成课堂"提供了人格、权利方面的基本保障。语文课堂自然是发挥主体性作用的主阵地,但事实上,主体性作用其实早在课前就已经开始产生了。那么,教师和学生究竟应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呢?课前的准备活动,在"再现课堂"观里叫"预设",而在"生成课堂"观里叫"预备"。如果说在"再现课堂"观  相似文献   

2.
《周易》有云:“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这反映到语文课堂中就是要求教师正确地处理好教学中的活跃气氛与静默沉思,使之有效地结合起来,动静相宜,张弛有度。但是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语文课堂越来越向“动态课堂”倾斜。各种研究性学习课、各级优质竞赛课,都是热闹非凡、动感无限:凡用多媒体,则求图文并举、声像并茂;凡诵读,则求书声琅琅、整齐洪亮;凡讨论探究,则求“一石激起千层浪”;凡合作对话,则求热烈活跃、高潮迭起。在语文课堂一派热闹喧哗的背后,应该出现一种“冷场”,一种静默,从而真正做到新课标所要求的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其想象力和审美力”。  相似文献   

3.
“冷场”,是教师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尤其是公开课、比赛课上,教师就更加不愿意出现“冷场”。因为多年以来不少教师认为,课堂上出现“冷场”,哪怕仅有一次,就意味着这节课是不成功的。而在笔者看来,课堂的“冷场”是教学中的正常现象,有的“冷场”是可以预料和设法排除的,有的“冷场”是防不胜防的。但不管是可以预料还是预料不及的“冷场”,我们都无须害怕和慌张,只要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机智地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灵活应变地驾驭课堂,“冷场”不会成为成功课堂的“大敌”。  相似文献   

4.
怎样上好“测量土地”一课文/代笃翠根据教学要求,在教过“面积与地积”的有关知识之后,应让学生实地测量土地。将课堂由室内搬到室外,教学方法由老师讲解为主变为学生动手为主。具体实施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作好课前准备。一方面是准备教学工具,如钢卷尺...  相似文献   

5.
一、语文课堂,“预设”必不可少 通常,我们上课都是按照我们预先备好的课亦即按照教学设计来进行的。这也是教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可改变的要求,换句话说,教学设计(备课)即课堂的“预设”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目标繁多、内容杂乱、环节松散等繁杂低效状况。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状况?采用"目标导向课堂教学模式",课前"磨好刀",课堂"巧砍柴",删繁就简,就能打造简约高效的语文课堂。分别从课前准备"磨好刀"和课堂组织"巧砍柴"两大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打造简约高效语文课堂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能针对不同课型的不同特点,大胆创造设计出不同风格、更富实效的课型,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求知,真正做到愿学、乐学、爱学。一、“问”使课堂活起来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问”是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要珍视学生的提问,有思才有疑,有疑才有问,敢问是好学的标志,善问…  相似文献   

8.
“教后小结”益处多从教以来,虽说每次课前都准备和设计得十分认真、仔细,但教学成绩仍然不理想。由此可知仅有课前备课是不够的,因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复杂多变的,有时针对某一问题教师课前十分重视,可在课堂上往往不如人意,而备课中不怎么注意之处,却成了这节课...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教学的备课尤为重要,这是大家早已明了的道理。一般说来,“教学设计”通常被教师理解为“课前备课”,是指课前教师的准备。我们知道,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但是,课前怎样备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前备好的课到了课堂上,不可能一成不变,往  相似文献   

10.
笔者结合多次的网课管理经历,浅谈“云课堂”纪律管理的几招:召开线上班会,就“云课堂”纪律进行“约法”,及时上好“紧箍咒”;协同任课老师,制定体现“云课堂”特点的纪律监管办法,严格并灵活施行;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形成“云课堂”教育的家校合力。  相似文献   

11.
<正>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需要准备什么工具呢?也许这个问题在很多人眼中是不值得探讨的,所以常常被忽视。其实,语文学习不只是一本书、一支笔这么简单,还有更多无形的工具需要准备。像课前的预习准备、进入课堂的思想准备、相关知识的储备等,都是课堂学习的必备工具。促使学生养成准备学习工具的习惯,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一种习惯养成教育,对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备齐语文课堂学习的有形工具  相似文献   

12.
袁爱玲  肖丹 《教育导刊》2007,(11):63-63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领导都十分重视集体备课.很多学校都将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放眼校园.集体备课俨然已成为校本教研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许多学校课前的集体备课搞得轰轰烈烈,课后的“集体反思”却是轻描淡写,或是毫无动静。其实,“集体备课”应该包括两部分内容:课前的集体备课和课后的集体反思。如果说课前的精心准备能保证上好一堂课,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学校最基本、最平常的单位。教师每天都在课堂中生活,学生每天也大都在课堂上度过。这种“习以为常”往往使得我们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课堂,忽视对课堂的深刻反思,以至于许多看似普遍正常而实质上有悖于现代教育理念的现象无时不刻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今天,对于几乎“定势化”的观念和习惯化的做法提出质疑,这不是吹毛求疵,也不是哗众取宠。因为这种质疑,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学的真谛,对于摆脱那种有碍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惯性,对于创新我们的课堂,具有现实意义。一、课前预备,价值何在?预备,是为上课做准备的,是教学的…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如何将课堂由“枯燥”变“生动”,课前的“热身运动”显得尤为重要。“热身运动”也可称为准备活动,它由英语“warm-up”翻译而来。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前准备活动尤其重要。首先,有效的“热身运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放松学生学习语言的紧张情绪。对于  相似文献   

15.
一、“唱”可以调节情绪,设置氛围。比如,要学习散文《故乡的榕树》,如果学生的情绪过于“兴高采烈”,就很难被文中的乡思乡愁所感染。这时我们不妨做点准备工作:在课前预备时花几分钟听听张明敏唱的《故乡的云》(或《我的中国心》,最好配一点流浪异乡的电视镜头):“故乡的风,故乡的云,叫我抹平创伤……”在深沉而略带凄凉伤感的歌声中,学生的心会渐渐地沉静下来,继而不同程度地受到感染,上课所需要的那种氛围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需要准备什么工具呢?也许这个问题在很多人眼中是不值得探讨的,所以常常被忽视。其实,语文学习不只是一本书、一支笔这么简单,还有更多无形的工具需要准备。像课前的预习准备、进入课堂的思想准备、相关知识的储备等,都是课堂学习的必备工具。促使学生养成准备学习工具的习惯,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一种习惯养成教育,对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研教改纷繁复杂的今天,语文课堂教学异彩纷呈。老师们都全心地、巧妙地安排课堂结构,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但是老师总是机械地、程式化地去执行“命令”。那怕是一个讨论,老师总怕偏了方向,不能体现主题,超了时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评价一节课时.总认为一节成功的课是课堂气氛活跃,形式多样,即: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有写有练。笔者有着两点与之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校企“双元”协育推进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策略:选聘企业名匠担任导师,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实施校企互聘互兼;加强校企合作,创编一批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备信息化资源;借助“云课堂”平台,实现“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师生互动—课后自我检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怎样做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上课铃响后开始讲课:预备铃响到教室,提前做好上课的各种准备,尤其是现在的电化教学,笔记本、投影仪等手段的使用,要求我们的课前准备要充分,保证上课铃响开始讲课。有的老师预备铃响到不了教室,上  相似文献   

20.
王建  龚雪 《教学月刊》2011,(6):17-18
课堂的沉闷是语文教师不能漠视的尴尬,“生命力”课堂的基点是什么?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些什么?这些问题都曾让笔者百思不得其解。最近学习了同行的一些文章,认识到课堂应该有“课眼”。有了课眼,课堂就易有核心、灵魂、生命,师生就易有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共鸣。可什么是“课眼”,似乎并不明朗,本文主要从前提、指向、宗旨及形态,谈谈课堂教学的课眼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