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方言类节目的存在有其自身的传播特点,不同的语言风格对受众具有一定的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力。首先,特色化语言吸引传播受众,本土化节目内容贴近受众,角色化主持人融合受众。但是,也存在演出节目内容欠提炼,节目传播受众理解片面,语言报道的播报形式媚俗化三重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媒体对经济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节目主持人是一档栏目的标志性符号,其语言传播的样式与质量很关键,往往与节目内容、传播方式等共同对受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广西北部湾地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仍存在质量不高,缺乏地域化、民族化特色等问题,寻找适合本地区使用的传播策略,可从主持人的语言传播质量的培养、利用地方独特资源打造品牌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由众多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不同民族的语言和风俗各不相同,非常繁杂。所谓方言节目,就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搭建当地的语言与文化而创办的以当地观众为主要受众群体的一类节目。本文从电视方言节目的特点来说明它存在的合理性,并从电视方言节目的内容、形态、品牌效应等方面来分析其缺点,最后针对这些缺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方言节目的发展寻找方向。电视方言节目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主要传播当地文化,对当地受众的吸引力巨大,在当地收视效果和节目创收上都有着不俗的表现,这让很多开办了方言电视节目的地方台尝到了不少甜头。  相似文献   

4.
基于受众中心论的电视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受众中心论,提出传播活动要以满足受众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播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信息,反应他们的呼声、愿望和要求,深入探讨了基于受众中心的电视传播结构模式,论述了电视传播实现受众中心的方法:研究受众、在主体控制层面确立受众中心、根据受众调研决定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受众需要实行"广播"与点播相结合的播放策略。  相似文献   

5.
受众是解读传播内容的主体,而传播内容又反过来影响着受众的解读反应。对于大众传播中的性别歧视内容,女性受众作何反应?经调查发现,我国的女性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处于缺席状态,关注的是虚构性节目。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外部社会与女性自身两方面探寻了其原因。就外部社会原因来看,主要是由我国固有的男权社会文化以及大众传播界的男性霸权造成的;就女性自身来看,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与女性自我意识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节目内容通过主持人的表达最终体现出来。主持人良好的亲和力,可以拉近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使节目产生最佳的传播效果。如何提升主持人的亲和力,使节目更加地吸引受众的关注,是广播电视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种以广大老百姓为传播对象,以与老百姓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新闻体裁,不能仅仅以故事情节吸引受众.更应该以其独特的节目语言作为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8.
朱怡淼  张鹏 《文教资料》2008,(28):247-249
采用受众问卷调查的形式是源于观众在电视传播活动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是了解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规范化现状的重要环节.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受众对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规范化相当关注,地方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规范化整体水平不高,提高主持人的语言规范化水平是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9.
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传播理念和思维方式与具体案例结合起来,从传播观念的更新、节目内容的选择、节目形态的设置、受众定位和传受双向互动5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教育电视传播质效最大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评论的通俗性由电视传播自身特征和目标受众特性决定。“传播者本位”的传播意识向“受众本位”进行转变,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目标受众包含各个层次,由于经济水平的不一、接受教育层次不同,会有一大批文化层次比较低、平均接受能力不很高的受众,要结合受众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用通俗的语言阐述深刻的观点,才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评论的通俗性还可以用电视的画面语言、通过“讲故事”的手法和受众的现场参与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1.
电视政论节目是一种重要的节目类型,然而长期以来存在着同质化严重、说教性较强、制作和播出头部化、忽视融合传播等不足,传播效果并不理想。以《这就是中国》为例,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电视政论节目应运用互联网思维,强化受众中心;优化话语体系,提升传播效果;创新表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打通线上和线下渠道,突破受众次元壁。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湖南卫视推出的新栏目——《变形计》开播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从传播学角度对其节目的传播内容、媒介、受众和效果予以分析和评价,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期待它能得到更加良性的发展,而且能为"真人秀"节目起到典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湖南卫视推出的新栏目——《变形计》开播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从传播学角度对其节目的传播内容、媒介、受众和效果予以分析和评价,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期待它能得到更加良性的发展,而且能为"真人秀"节目起到典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目前广受欢迎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为例,从传播学视域下受众角度切入,分析真人秀节目在传播过程中,如何通过"真实性"包装下的仪式化传播,遮蔽背景下的真实叙事,聚焦视角下的矛盾性叙事等方式确认受众的主体性存在。以此,受众在真人秀节目的信息接收过程中,获得了主体身份的认同,窥探欲与欣赏快感的满足,期待视野的戏剧化满足,同时,也迷失在真人秀框定下的虚拟真实当中。  相似文献   

15.
范久红 《考试周刊》2011,(8):130-131
本文对网络体育新闻传播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信息载体形式、受众的参与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分析了网络体育新闻传播过程中所存在的语言暴力,情色化,以及传播内容重竞技体育而轻群众体育及民族体育等问题,以给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良性发展,以及体育本身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壹周立波秀》的新闻娱乐化表现为主持人新闻娱乐化,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人生经历复杂传奇,本人个性张扬、语言犀利,作为节目主持人,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节目内容新闻娱乐化,该节目对时下热点新闻信息进行娱乐化解读,一针见血,满足了受众的"泄愤欲";节目形式新闻娱乐化,此节目以中产幽默的精神搭配老上海风格的舞台进行演绎,经典又时尚,颇让受众耳目一新。这三者使其具有独特的新闻娱乐魅力。与此同时,该节目要保持足够的生命力,则要细化市场,准确定位,不断在内容及形式上保持创新,避免陷入单调乏味僵局,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传播观念的不断深入,受众对传播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拟从细节的定义和细节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定位及其特征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这一角度入手.分析细节在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作用,以及细节对受众接收效果和传播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央视少儿频道《新闻袋袋裤》和《音乐快递》两个栏目的受众调查发现,其受众定位存在"受众定位跨度太大"和"目标受众缺少差异性"的问题。传播实践证明,少儿频道和少儿节目的受众应该依据少儿的年龄、性别、地域等各种差异细分。  相似文献   

19.
戴蔚 《现代语文》2007,(2):70-71
电视传播具有及时性、形象性、语言多样性等特点,因此电视新闻在传播中不仅具有比报纸新闻、广播新闻更多的优势,在受众接收反馈环节中也具有不可比拟的传播效果。随着“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顺利实施,农民看电视不再是难事,每天农忙回来在家里看看电视已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电视在农村有着广泛的收视群体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在当前农村,农民们收看的电视节目除了农技知识和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节目外,主要还是各频道播放的电视剧节目,新闻节目并未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相似文献   

20.
张鹏 《文教资料》2007,(34):199-200
广电节目主持人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媒体频繁出现,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性人物。一方面他们是自身所属电台、电视台的形象体现,另一方面由于电台、电视台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是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这也就意味着广电节目主持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政府乃至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因此加强主持人的语言规范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在不少地方台广电节目主持人中存在着诸多语言不规范的现象,有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在方言节目定位、主持人语言习惯、受众心理分析等方面予以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