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从小就学会交流,学会说话,学会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相信,在大家的共同探讨和实践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成为知书达理的孩子、能说会道的孩子、健康快乐的孩子、大有作为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说到教育孩子,我们每一个家长的愿望应该说都是非常美好的,而且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作为九年级孩子的家长,每当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孩子考上重点高中成了家长最大的愿望,其他的似乎都不重要。但我觉得,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小大人",孩子学会自立,学会处理一些问题,比提高学习成绩更为重要。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相信孩子一定能够自立,平时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3.
苏暖 《母婴世界》2014,(6):132-133
孩子之间打打闹闹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因此,当你遇到孩子之间在闹矛盾时,请你不要着急,这也许是孩子的一种交流方式。每一个孩子,在矛盾中都学会去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学会成长。  相似文献   

4.
郭乃军 《考试周刊》2011,(24):66-66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就学会交流、学会说话、学会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一个智力发展正常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学习,不能够准确地表情达意,是教育的悲哀,一定是在教育教学的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相似文献   

5.
兰海 《家长》2008,(Z2):92-93
也许,作为成人的我们可以替孩子选择老师、选择学校,但是我们无法一辈子替他们选择。社会不会因为某一个孩子的需求而改变,我们也无法让所有的人和事都来迁就孩子。所以,让孩子学会适应、学会接受是孩子们成长的必然,也是我们送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6.
一、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知道,每一个孩子都寄托着一个家庭甚至是整个家族的期望,家长总是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延伸到孩子身上,渴望着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由此,家长对学校有了更多的期待,更高的要求,希望学校教育能够成全一个家庭的梦想。事实上,教育应该是五育协调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要学会这些,离开家庭教育无法实现。这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担负着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尽快成材的重任,意义之重大、使命之神圣是不言而喻的。《学习的革命》中有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这段话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8.
今天如何学习,关乎未来。听到“学习”一词时,我们马上会想到学校、课堂以及语文、数学等各学科课程然而事实上,学习并不局限于学校、发生于课堂、从事各学科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学习。一个孩子出生后,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学会了使用筷子、学会了言语交流……不过.课堂场景中如何学习,是在课堂中学会的。课堂,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阵地,课堂中学会学习,又影响并支持着学生课堂外的学习、未来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不少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聋儿怎样才算学会语言呢?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能模仿几个简单的发音(比如爸爸、妈妈),能在家长的要求和暗示下数几个数(比如从1-10),就以为孩子学会了语言,这是不正确的看法。模仿是语言训练的一种方法,但会模仿不等于掌握了语言。真正的掌握语言是“能交流”,也就是“能听会说”。因此我们在训练的时候要让发音和具体的事物、现象或动作联系起来,尽可能地让孩子学会运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日子,在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觉得很是受用。“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父母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父母这样听,孩子才肯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进一步与父母交流。”父母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老师又何尝不是呢!  相似文献   

11.
姚瑾 《山东教育》2021,(12):57-58
书籍是知识的源泉。一本本,一页页,是人生的指南,是成长的基石,是情感的沉淀。从孩子学会发第一个音,到学会叫妈妈,再到孩子在幼儿园的第一次交流,无一不体现出孩子语言发育的过程和对语言的认知。幼儿的阅读启蒙教育,应从亲子阅读开始.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孩子之所以“没长耳朵”,大多是因为孩子还没掌握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还不懂得倾听。可以说,我们在培养孩子语言交往能力的时候,首先要帮助孩子学会倾听。  相似文献   

13.
点评     
居丽华 《上海教育》2005,(9B):57-57
以“实、情、活、趣”教学见长的童建芬老师,怀着对孩子赤诚的爱,潜心研究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心理,以独特的“引趣一激情”教学方式,鼓励孩子敢想敢说。在热烈与和谐中,她的课堂充满着情趣与活力。她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在一次次学习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体谅、学会互相尊重;在一个个问题的释疑解惑中,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4.
孙红霞 《教师》2012,(6):20-20
每个孩子是一本书,每个孩子是一本有趣的书。丰富多彩,变化万千,我们要真正读懂、读透,我们要用心去欣赏、研读。多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使我养成了日常活动中和孩子交流的习惯。与孩子交流是一个奇妙的课程,你可以随他们奇特的思维跳跃、畅想,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中国家庭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和学习中都缺乏合作,形成的单打独斗的场面,而有些问题孩子单独是很难完成或是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久而久之与他人相处时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自我主义,学习、生活、活动时考虑的都是自己,很少为他人着想,头脑里也少有与他人合作或是帮助别人、关心集体的意识。这必将影响到了孩子的将来的工作与生活,因此,我认为很有必要对我们的孩子进行小组合作的意识培养。使孩子学会与他人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使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分享,学会关心他人和集体,加强集体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16.
一路开花 《家长》2014,(10):18-19
正我希望他们能在一只苹果的争议中,学会思考,学会商量,学会反驳,学会交流,学会妥协,学会承受。每年暑假,孩子都会把几位要好的同学请到家中做客。中午游戏,晚上由我辅导他们学习写作文。课后,我还得把这些调皮的孩子逐一送到各自的家门口。孩子多了,自然免不了吵闹。今天,他们三人又为最后一个苹果发生了争执。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7,(Z1)
一、课堂导入师:请大家回顾本学期我们第一次作文的题目:诺尔特写过一首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相似文献   

18.
小组互助式学习是通过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创设出具有活力的合作情境,似是无心却有意地向学生灌输了一种社会观念,即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过人之处,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学习资源。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职责是授予合作技能,让孩子学会合作;互助探索合作方式,让孩子体验合作;创设合作情境,让孩子享受合作互助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宁波读者小田来电问:“我们发现孩子对人对事缺乏感恩的心,似乎什么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我们应该怎样教育他理解父母,理解他人,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父母、对待他人和社会呢?”主持:“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学会尊重他人。下面,我们看看杭州市的部分家长是怎么做的吧。  相似文献   

20.
很久以前看过一篇前苏联英雄传记,有一个章节记得特别清楚,说的是英雄小的时候,一家人在晚饭后有一个特别的时刻,全家人不说话,只用纸笔交流。交流的内容有对白天看过的书的感想;有跟小伙伴闹别扭想不开的事情;也有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意见;更有自己对未来的设想。文字上的交流总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沟通中确保其永不磨灭的地位。我们应该学会与孩子进行纸笔交流。1.纸笔交流可以选择每天固定的时间。如晚饭后,内容可以与孩子就双方一天中某些事情的感受交换意见。这样有助于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2.纸笔交流也可以利用留言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