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否定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因为外国学生使用这些否定副词出错的例子有很多。本文对比分析否定副词"不"与"没(有)"的语义表达功能,比较"不"和"没"在用法上的区别,研究外国学生言语中常见否定副词应用问题,解析这两个否定副词的否定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2.
"省得、免得、以免"三词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都有相近之处,但又略有差异,各自都有一些用法体现出自身历时演变的特性,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较难把握的词。我们通过对汉语母语语料库、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实际语料的考察,对比分析现行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该三词的处理方式,探讨其得失,并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对类似相近或易混淆词语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副词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对于有意义项相近或相似的副词,留学生往往误用。本文充分挖掘留学生误用"都"和"净"的致因,并着重分析两词在语义和用法方面的差异,指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一个主要方式是看相应的英文翻译,而在《汉语教程》中,"遍""次"的英文翻译都为"time",这无疑会让留学生对这两个词的意义、用法产生疑惑。本文从语义演变、语义、句法等方面对这两个动量词进行分析和区分,并提出"遍""次"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5.
"抱歉"道歉"和"对不起"都表示心中不安,怀有歉意的意思。留学生常常分辨不清它们各自适用的场合和使用方法,因而往往会混用这三个词语。文章对其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辨析,从而分析它们在语体选择和语义表达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并探讨它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顺序。  相似文献   

6.
"在X上"与"在X里"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中高级学生面临的一个看似简单,但运用起来无头绪的语法点。但是现在对外汉语教学所涉猎的教材中并没有一本教材专门讲解过着两者的区别。本文从"上"和"里"的词义、两种格式的区别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的"够"字有多种含义,在句子中可作多种成分。这使"够"的用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际运用中往往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旨在通过对"够"的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的分析,探寻较为有效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帮助留学生在言语交际中正确使用"够"的相关用法。  相似文献   

8.
"多么"和"那么"由于词形相似,很多初学中文的外国学生容易将二者误用。其实这两个词的用法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就二者之间的差异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部"和"台"是现代汉语中两个常用的量词,这两个词在用法上有重合之处,但又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部"和"台"的语义特征,让我们对这两个量词的使用更加准确,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掉"是一个词义丰富而且用法比较复杂的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掉"是一个重点词,也是一个难点词。因此,关于"掉"的对日韩学生教学和研究都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印尼语中的"Tahun"对应的汉语词是"年"和"岁"。中印两国语言系统内部分工不同、两国人们的认知心理不同、两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不同,是造成它们语义上存在细微差异的主要原因,了解这些差异对于改善对外汉语教学十分有帮助。但由于文化差异和教师重视程度的影响,印尼留学生在使用这两个词时常出现偏误,针对这些偏误,提出采用情境教学法阐释"年"和"岁"的语义、讲解与"年"和"岁"相关的词组或短语、重视纠正学生平时作业中有关"年"和"岁"的偏误、注意讲解"岁"的语用用法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出发,我们发现了留学生容易对“一点儿”和“有点儿”的用法混淆,因此有必要对现代汉语中“一点儿”和“有点儿”的混淆成因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二者在用法和语义上细微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范围最不固定,并且现代汉语中的同义词数量巨大,如果辨析不清楚,学生就会在使用上出现错误,同时汉语同义词之间的差别非常微小,区别比较困难,因此辨析同义词历来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文章试图运用同义词辨析的传统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来辨析"痛"和"疼",并以此为例来探究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如何选择辨别同义词的合适的方法,希望能对对外汉语领域下的同义词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关于量词"段"的语义,学者们大多认为它表示事物的一部分,但本文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发现,"段"并不表示部分,而是表示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在此基础上,我们具体分析了它与"节""条""件"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区别,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印度尼西亚学生在汉语习得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经常会在词法和句法的使用上产生偏误。否定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学生经常混淆印尼语和汉语中否定词的用法。本文通过汉语中的否定词"不""没""别"和印尼语中的否定词"tidak、bukan、jangan、belum"的对比研究,找出印尼学生使用否定词产生偏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又”和“再”是两个常用的副词,它们在语法功能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通过分析发现,副词“又”和“再”还可以细分,“又”和“再”在与词的组合能力,语法意义这两个方面存在异同,找出两者之间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全面细致地把握它们的具体用法,有助于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又”“再”这个教学难题。  相似文献   

17.
对外汉语教学当中,汉字教学长期以来都是一个难度指数极高,令对外汉语教师和留学生头疼不已的教学与学习环节。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实无时不在提醒着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亟须一种化难为易的教学方法。本文受许慎"六书说"的影响,尝试以"形声字"为基础对汉字归纳整理,将形声字与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结合起来,从形声字的数目、意义、结构等方面来论证以"形声字"为基础来进行汉字教学的简便性和有效性,以期能拓宽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的思路,能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理论有所补充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刘丽萍 《现代语文》2007,(12):97-99
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动词或形容词后加上"着呢"的用法,由于语法结构很相似,很多留学生存在理解上的错误,给他们的阅读和听力理解都带来一些麻烦.在现有文献资料中,大部分文献探讨的是"V 着"和"V 着呢"的用法,对"adj 着呢"的用法研究很少,有的文章只是略有提及.本文试结合语料,对"V 着呢"和"adj 着呢"这两种语法结构的语法意义做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近义词混用在留学生所犯偏误中已司空见惯,词语之间如何辨析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动词"这个难点出发,以"能""会"为例,首先说明两者的词类归属,随后分析研究异同,最后阐述在教学中的启示,以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语言点,并正确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在语法学界,副词的归类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现代汉语教材大多将它归于实词当中。副词本身的句法功能并不是很复杂,大都充当状语,有些也可以作句首的修饰语或补语。但是,在同一类副词中会存在意义与用法相近的同义词,而这些同义词很容易对教学产生困扰,使学生混淆。本文将主要讨论语气副词"居然"与"竟然"这对意义相近的词语,并从位置、语义、语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由此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以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好地区分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