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南朝萧氏父子十分注重文学情感思想研究,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探讨。父子四人的文学情感论既有趋同的一面,又存在个性的见解。总体来说,萧衍、萧统的情感观点有不少类似之处,都侧重于探讨文学情感的生成问题,研究外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萧纲、萧绎则把对文学情感研究的重点放在情性问题上,即文学创作要抒发情性。  相似文献   

2.
南朝萧氏父子十分注重文学情感思想研究,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探讨.父子四人的文学情感论既有趋同的一面,又存在个性的见解.总体来说,萧衍、萧统的情感观点有不少类似之处,都侧重于探讨文学情感的生成问题,研究外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萧纲、萧绎则把对文学情感研究的重点放在情性问题上,即文学创作要抒发惰性.  相似文献   

3.
南朝刘宋文学的发展呈现出兴盛的面貌,这一好的开端使得南朝二百年间文学盛况空前。刘氏父子以其帝王特有的身份,为刘宋文学的兴盛开辟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并开启了南朝崇文重文的时代风气。虽然刘氏父子和曹氏父子在文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刘氏父子同样有开启一代文学之风气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史志书目的《隋书·经籍志》与作为史传的《南史》都是在唐初编辑的,且编撰者中都有李延寿,但是他们在记载相同作家的著述时往往有很大差别,对南朝梁代萧氏父子著述的记载亦然。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客观上,编撰两书所依据的资料不同;主观上,两书记载书目之目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作为史志书目的<隋书·经籍志>与作为史传的<南史>都是在唐初编辑的,且编撰者中都有李延寿,但是他们在记载相同作家的著述时往往有很大差别,对南朝梁代萧氏父子著述的记载亦然.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客观上,编撰两书所依据的资料不同;主观上,两书记载书目之目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彭城刘氏家族指主要活动于南朝齐梁之际的刘绘、刘孝绰父子及其家族成员共七十人的庞大文学群体, 这一群体的文学活动与文学创作成就, 在南朝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文学家族相比, 在这个家族的文学活动中, 出现了南朝最长的诗歌, 有别具风采的女性作家作品等。他们不但是文学创作的积极参与者, 而且, 作为家族群体, 他们具有与南朝世风相谐的家族文学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六朝社会发展史上,兰陵萧氏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如所周知,这一家族在南朝时期相继建立了齐、梁两个重要的王朝,推进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深刻变革.不仅如此,这一家族在文化上也有一定的积累,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一二"齐梁之君多才学"条中说:  相似文献   

8.
齐梁萧氏出身"布衣素族",凭军功起家,政治上虽无多少作为,文化上却颇有建树.主要表现在:重视儒学教育,复兴经学;喜好文学活动,促进文学繁荣;注重史学资政功能,促使史学兴旺发达;主张儒、佛、道"三教同源说",推动宗教文化发展.齐梁萧氏的文化成就,既是六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隋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两对著名的三父子:一是三曹父子,另外就是三苏父子。而笔者认为曹操、曹丕、曹植领军的建安风骨更是成为包括三苏父子在内的中国后世文人永远的"梦乐园"。  相似文献   

10.
《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三曹父子也概莫能外,我们把三曹父子的作品与《诗经》相比较,不难发现众多的相似之处,无论思想内容还是题材形式三曹对《诗经》都有继承而又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原本俚俗的南朝刘宋帝室从刘裕开始即进行了从武至文的转变。从整体而言,刘宋帝室的文学风格有着"丽秀"和"苍劲"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对玄言诗文学风格的反拔,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是,刘宋帝室尚未能把"丽秀"与"苍劲"两个方面巧妙地熔为一炉,这影响了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北朝前期文学追求文学自我意识的确立以及对南朝文学敌意的抗拒,然而作为一种初学文其文学活动还是接受了南朝文学潜在的影响.当然,更多的是在文学传统的断裂中创造了别样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南朝是文学自觉的成熟期和高潮期,历代帝王对文学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而积极投身于文学创作中。帝王对文学的爱好促进了南朝文学的繁荣,其文学思想和创作倾向对诗歌创作具有显著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南朝文人好使事用典,掀起了文学史上"用事为博"的第一个高潮。本文从南朝诗作用典、南朝骈文用典和藏书抄书与南朝文人用典等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5.
南朝文学对文学之"丽"的复兴从刘宋文学开始。虽然许多研究者都指出刘宋时期文学具有富丽之美,但对于"富丽"的理解主要还是侧重于文辞的雕饰。实际上,刘宋文学的"富丽"包括辞的雕琢、意的追求以及文贵形似三个方面,体现了时人对诗赋审美作用的肯定以及对"立象尽意"的自觉追求和努力实践。  相似文献   

16.
南朝特别是梁陈时期,宫体诗特别盛行。南朝宫体诗中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女性的描写。"女性"作为宫体诗的一个题材,而且是重要的题材,影响是很大的。许多人对宫体诗的看法就是依据这部分诗歌而形成的。宫体诗中女性美之研究研究"女性"为题材的宫体诗,我们无法回避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观点。我们来看一下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时序》是一篇专门论述文学发展与时代演变关系的论文。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认为政治教化与时代风气、学术风气、统治者的态度都可以对文学发展的方向、内容、风格产生一定影响。刘勰生活在南朝宋、齐、梁时期,其时代风气、统治者对文学的态度都恰好印证了他的观点。当时的文坛追求新奇、绮丽浮夸的风气盛行,虽然刘勰对这种文风极为不满,并力图创作《文心雕龙》来矫正这一流弊,但从作者实际创作情况来看,却难以摆脱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南朝乐府民歌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体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具有一定程度的时代性。南朝乐府民歌所运用的文学手法影响了当时文人的创作,很多营养也被唐诗吸收。  相似文献   

19.
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各具特色,都具有主导地位。等到唐朝时很明显南朝文化占据上风,但北朝文化也被继承其中较好的融合在一起,而最初的融合发展就体现在文学的融合发展中。南北朝时期上层文人乐府诗的创作也进入了自西汉后又一个高潮,但北朝的文豪数量不如南朝,南朝的永明体诗人、宫体诗诗人、皇室文学家都创作乐府诗,但题材风格偏重艳丽绮靡。而南朝乐府民歌却风格多样,也有不少佳作,同时南朝的乐府民歌开始体现出南北文化融合的痕迹,这给唐代以后的文化融合带来很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学的齐梁新变与萧氏文学集团的雅俗观念及尚和思想密不可分。萧氏帝王文学集团从声调、节奏和韵味三方面入手,以引谣入诗的方式来实现民间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改造创新,引发了齐梁时代诗文创作从形式到内容雅中见俗、俗情雅化的诗风转向。萧氏文学集团和齐梁时代无处不在的尚和思想则表明齐梁文学集团实际上是带领齐梁时代的诗人以诗文的形式寻求并解答了人应该如何生存的哲学命题。相对于东晋玄言诗人归隐遁世的生存方式而言,齐梁诗人选择了积极融入的生存方式,而萧氏文学集团则使这种"融入"由"文学融入"上升到"审美融入"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