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时期,各种书体相继出现,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其中王羲之的书法以其独特的书法艺术成功演绎了以魏晋风度为特征的时代精神,成为历代书法家学习的典范.本文从王羲之的人生历程和生活状态、生活背景、书学思想、书法师承等方面探索王羲之书法艺术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然后,从楷书、行书和草书三个方面分析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创新;最后,探讨王羲之书法对书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魏晋时代书法艺术出现一次质的飞跃。魏晋玄学思想滋养了晋唐书法,而晋唐书法以其艺术形式体现了玄学思想的内涵。从钟繇、王羲之的晋人行草到张旭、怀素的盛唐狂草,无不浸透着玄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魏晋时代书法艺术出现一次质的飞跃。魏晋玄学思想滋养了晋唐书法,而晋唐书法以其艺术形式体现了玄学思想的内涵,从钟繇、王羲之的晋人行草到张旭、怀素的盛唐狂草,无不浸透着玄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书圣"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从魏晋琅琊王氏家族崇奉"天师道"的"家世遗传"和王羲之书法书、道合一的艺术追求可以看出,王羲之自然秀美、不露雕饰的书法风格,与其信奉"天师道"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书圣”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从魏晋琅琊王氏家族崇奉“天师道”的“家世遗传”和王羲之书法书、道合一的艺术追求可以看出,王羲之自然秀美、不露雕饰的书法风格,与其信奉“天师道”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魏晋风度所体现的言行特征是清谈、吃药和喝酒,人格范式则是一种超然物外、超越世俗功利的审美人格,即追求瞬间的感受、超脱与放纵,在短暂的心灵享受中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魏晋风度的背后,隐含着张扬个性的人的自觉.人的自觉带来了魏晋时期文学艺术的自觉,而其中成就最大的是书法的自觉.在书法艺术中,最能体现个性特征的是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既是时代风貌的凝聚,也是家学渊源的熏陶,更是他本人独特个性品格的熔铸,由此成就了"天下第一行书"的独有价值和王羲之的书圣地位.<兰亭序>的"第一"地位之所以在后来的一千多年中无人能撼动,大致是因为在张扬个性方面再没有真正的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7.
书法与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地理环境影响了书法,书法的发展也反哺于特定地理环境下的书法文化,两者互动共生。沂蒙地理环境、江南地理环境促进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发展、成熟,同时,王羲之书法也促进了这两地书法的繁荣。从横向的、空间的、地理的维度去研讨王羲之书法,既为传统的书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书法家、书法爱好者恢复对自然的记忆,从而有助于重建书法与自然乃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的书法无论在审美还是实践中都为中国书法艺术构建了大的框架,从而出现了书法的繁荣。探索个中原因,是魏晋玄学为书法的审美提出了许多启示,最终形成了魏晋“尚意”、“尚韵”的书法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9.
董其昌在书法上所阐述的观点被称为王羲之发端以来文人派书法艺术思想的总结,体现了他追求淡远、清新的书法审美观。  相似文献   

10.
王羲之行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书法史上,行书是应用最广泛,最具艺术表现力的字体.王羲之在行书以至在书法文化方面的成就与影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认知和解悟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是当前西风东渐大潮中,民族化与素质教育方面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提到王羲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潇洒飘逸的书法。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兼采众家之长,论者称其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故有“书圣”之美称。其实,王羲之在诗文写作方面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名士41人(一说42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临流赋诗,各抒怀抱。王羲之为这些诗做的书序《兰亭集序》,以文采书艺双绝而流传千古。两晋时期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士大夫不满于此,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和生活以…  相似文献   

12.
晋代的书法艺术是书法发展史上的顶峰.东晋的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与其子献之合称“二王”,后世书家多以“二王”为圭臬。从平常所说的“唐诗、晋字、汉文章”,也可以看出历史上对晋代书法的高度评价。晋代为何会成为书法史上最为兴盛的时代?考其原因洧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兰亭序》是王羲之51岁风格成熟时的代表作。它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我国魏晋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里程,历代书家无不奉之为圭臬。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出身贵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早年工书法,师从卫夫人(铄),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  相似文献   

14.
宋高宗赵构和唐太宗李世民均有书法理论传世.二人在对书法要旨的论述上、对书法之独立艺术价值的标举上、对王羲之书法成就的评价上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相较之下,赵构的书法理论要更加深入一些,突出了书法艺术自身的独立价值,体现出了艺术观念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5.
书理     
书理在书法艺术中发挥着总纲和统领的作用,而书理的研究是为了启发书法创作者和学习者深入理解书法、研究书法以及从本质上把握书法。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和研究书理,其一,从书法艺术史的学习研究中思考书理;其二,从具体的书法技法论、创作论、鉴赏论、批评论等专业知识中抽绎出具有普遍性的书法艺术原理;其三,从具体的书法艺术实践中总结和抽绎出书法艺术的一般问题和一般规律,从而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书法艺术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其中因果关系、主次关系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从而获得新知。  相似文献   

16.
到汉末魏晋,中国书法在自然形态时期的创作实践逐步唤醒了“有意识地创造美和表现自我”这一艺术主体意识,从而使书法这一独立的艺术门类得以确立,书法艺术由自然本体成长为自觉本体,由自然形态过渡到自觉形态,揭开了中国书法史上划时代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唐朝不仅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繁盛时期,同时也是书法艺术正规教育的开创时期.唐朝政府在办学、应试、教材、教学、择官等方面都有书法方面的内容,并设置书法学校,开设书法专业课程,首创书法艺术的正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8.
林散之先生的书法艺术尤其是草书,以神韵兼备、清逸静雅的独特书风被誉为继王羲之、怀素、王觉斯之后的“当代草圣”,他在书法艺术的探索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笔者以为:在构成林老书法美的诸多因素中,匠心独运的线条之美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方面,是林氏书风籍以显现的关键。因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因其不同的贡献而被人们尊称为圣火。以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就是其中的一位。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21年出生在琅邪(今山东临沂)一带,定居在会稽山阴县(现浙江绍兴)。他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王羲之从小勤奋好学。成年之后仍然刻苦不懈。至今在浙江和后来旅居过的江西一带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王羲之从小勤奋好学,七岁时就跟着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十二岁时已显出功夫。那一年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拿出来偷偷阅读。王羲之的父亲也是晋代有名的书法家。…  相似文献   

20.
崇尚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经过商周以来的长期积淀,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己逐渐完成从隶书到楷书的转变,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晋京师的洛阳太学里,破天荒地设立了"书博士"来专门传授书法艺术。论文谨就西晋太学"书博士"的设立及其相关问题,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