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病”。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年龄较小、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弱及兴趣不够稳定等因素造成的。初中生对新事物有很浓的兴趣,可是,一旦他们失去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逐渐消逝,就会产生一种厌倦的心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心理学家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状态,是人在感情上的反感和烦闷的表现。逆反心理在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逆反心理的存在,无疑会严重影响英语教学效果。怎样引导学生克服逆反心理而积极地学习英语呢?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讲我的体会。一…  相似文献   

2.
学生上了初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恐惧感。因此笔者从上每一次课、批改每一次作业、课堂小结等方面转化学生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相似文献   

3.
毕锦芬 《成才之路》2010,(14):59-59
一、了解学生心理,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另外,还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上你的课,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周胜华 《湖南教育》2004,(19):47-47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人们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采取一种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相似文献   

5.
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学生的这种心理表现得更突出一些。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则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所谓逆反心理,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心理,是人在情感上厌恶、烦闷的体验。在教学上它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不服和不满,以及对学习活动的厌倦和反感。可见逆反心理是一种不良的抵触情绪,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7.
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及对策贾凤玲逆反心理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中的特殊心理活动,是在心理活动支配下的行为意向,表现为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于一定情境之下感知、认识、接受事物时所持的一种特殊反对态度。一、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类型自负型。这类学生自我评价很高,...  相似文献   

8.
消除学生逆反心理 提高公体课教学效果刘伯唐(体育系)逆反心理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在青年学生中更是屡见不鲜.所谓逆反心理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些人的言行,给当事人产生了与其主观愿望相反的感觉,从而引起一种负向的要求和行动.现时生活中逆反心理大量存...  相似文献   

9.
增强学习兴趣,防止产生逆反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条件。一、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逆反心理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能接受的阈限,使个体感官达到饱和而产生的一种厌恶的体验。也即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更容易在大学生中,特别在学某门课中出现。因为,  相似文献   

10.
高中英语教学中,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现象。它的实质是一种反对态度,是高中生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是高中生迫切希望扮演的角色要求与家长、老师对他们不合实际的角色期待发生激烈冲突所致。学生逆反心理的存在,无疑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影响学习过程的进行和学习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教育文摘     
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起因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对学习,对教师和周围的同学都会产生一种厌烦和对立的心理体验,一般在行动上表现为不认真学习。长期处于逆反心理状态的学生,会缺乏兴趣与友爱的感情。教学活动中引起逆反心理的原因概括起来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种。产生逆反心理的直接原因有:第一,教学内容难度太大,超过学生的认识能力;或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费力气就能完  相似文献   

12.
一、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1.做好课前准备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因素。很多初中生英语成绩差并不是因为英语难学,而是对课程缺少兴趣,甚至因为枯燥的课程乏味的教学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另外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于新鲜事物会有一定的好奇心,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和对于英语的求知欲,老师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激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好奇心,从而提高整体的课堂效率。首先要做好课前设计,用有趣、幽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例如,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和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有关的视频资料或者电影片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另外老师也可以通过上一堂课所讲过的内容作为导入,通过对上堂课的复习来引导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这样的串联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缓和的接受新的知识,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逆反心理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是人在情感上反感,烦闷的体验。它的特征是学生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在生物教学中,逆反心理较为常见,对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着严重的影响。下面介绍几种预防和克服逆反心理的有效方法。一、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保持和增强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存在着喜新厌旧的心理因素。因此,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克服单一化的教学方法是预防逆反心理产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初中英语教学中,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病”。这主要是因学生年龄较小,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弱和兴趣、情感不稳定等因素造成的。初中学生对新事物有很浓的兴趣、好奇心和热情,但他们的兴趣、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不稳定的,一旦兴趣失去,热情消逝,对事物就会表现一种反感、厌烦的态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状态,是人在感情上的反感、烦闷的体验.因此,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逆反心理的过程,就是培养和提高其英语学习兴趣的过程.教师必须努力去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并着力加以解决,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1前言 数学是中小学及高一级学段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往往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在学习中就是两极分化严重。这不仅制约了数学学科自身的改革与发展,重要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两极分化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规范学习中,学习常常会表现与与接受相反的状态,逆反心理作为这种背离倾向的典型,已成为一种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但是,逆反心理的产生并不是凭空的,个性差异形成了逆反心理产生的内部依据,教育则构成了逆反心理产生的外部条件。所以,教育工作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加以引导,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出逆反心理的求异创新,开拓进取的一面,克服其不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步入21世纪,整个教育界也发生了一些比较显著的变化.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一个较为优越的环境中,从小的个人自立自理能力较差.尤其是在家庭生活和学校学习过程中,在生活上和在处理与别人(主要是家长、老师、同学)的关系上,容易偏执. 针对现在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我们该如何应对,以起到化消极为积极的作用呢? 一、要认清到底什么是"逆反心理" 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逆反心理"是人对某类事物产生的厌恶、反感甚至敌对的一种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背道而驰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具体对学生而言,学生在学校所表现出来的逆反心理就是对学习的消极和对老师或同学在情感上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病”。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年龄较小,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差,以及兴趣、情感不稳定等因素造成的。一方面,他们对新事物热情、好奇而感兴趣;另一方面,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很大程度上又不稳定,一旦兴趣失去,热情消逝,立刻就会对事物反感,这种厌烦的心理就是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这一心理在低年级中表现尚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学习难度的增大,便逐渐暴露出来。 英语教学中,这种逆反心理的存在,造成大面积学生掉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帮助学生消除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并导致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越是表扬某个学生,其他同学越是看不惯这个学生;过分批评某个学生,反而激起其他同学的同情;越是禁止学生某种行为,而重复该行为的学生。反而日渐增加;等等。这类现象都是心理学所指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作为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一种违背常规的心理活动,通常表现出多种特点:一是对立性。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众人和常规相对立的言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