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鲁迅的作品中经常出现黑色意象,本文从《奔月》、《理水》这两篇小说出发,分析这两篇小说中的黑色意象,并寻求黑色意象与鲁迅内心世界的对应性,探讨鲁迅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2.
《故乡》最早发表于1921年5月的《新青年》上,1923年鲁迅将它收在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并且在小说集的前面写了一篇序言。在序言中,他说自己做小说是“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里说:“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从这些文字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他写小  相似文献   

3.
一部小说集《彷徨》的创作过程就是一部鲁迅的心史。这在《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孤独者》和《伤逝》两篇小说中,鲁迅有着明显的自我指涉。他将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以艺术的形式体现在文本中以求得心灵的安宁。到了《弟兄》和《离婚》则安定下来,收缩起了敞开的内心。纵观这四篇小说,鲁迅的创作经历了由内指自剖到外指言他的转变。由内倾而外倾,体现出鲁迅在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中省思自己的事业、爱情、亲情,并逐步走出阴郁的心灵世界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精神》,是瞿秋白所写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以下简称《序言》)的最后一都分。这篇《序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比较全面、正确地评价鲁迅及其杂文的论著。瞿秋白能够写出这样一篇一万五千余字的辉煌论著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5.
鲁迅历来是个反传统的急先锋,他的文学创作显示出反原始主义的特殊文化品位。但他的《故乡》和《社戏》两篇小说却相反,表现出一种向往童年,返回原始的鲜明的原始主义思想倾向,这在鲁迅的作品中是一个少见的特例。本文从社会、人性及原始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鲁迅这种创作思想的矛盾及其产生这种原始主义文学作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在文体上是历史小说的创新。关于历史小说这一文学体裁,鲁迅先生在他的《故事新编·序言》中曾有这样的界定:一类是“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的所谓“教授小说”;还是一类就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从严格意义上说,应该称之为历史题材小说。前一类也就是传统的历史小说,用史家笔法创作,鲁迅先生认为它“很难组织”;后一类的历史题材小说,就是《故事新编》的八篇,表现出与传统历史小说截然不同的风格——鲁迅先生自称为“油滑”的。这一类小说,是一种崭新的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7.
【总体阅读思考】一、这篇课文节选自瞿秋白哪一篇重要论著?它在原文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二、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 三、这篇课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入门指津】一、节选自《<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该序言的最后部分。《<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一篇全面论述鲁迅思想发展历程和评价其杂文的战斗意义的大块文章,全文由八个部分组成。节选的这部分,则是在对鲁迅做了全面论析的基础上引出的结论,概括、提炼出表现在鲁迅身上的“宝贵的革命传统”——鲁迅的精神。这一部分在《序言》中处于总结、收束全文的重要位置,是作者评价鲁迅的观点的升华,起着高屋建瓴、统摄全篇的作用。二、课文第一段加着重号的长句:“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  相似文献   

8.
(一)示读一、参阅注释,明确:《狂人日记》选自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作者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的作品。二、补充注释,指出:鲁迅把他的小说作为政治斗争和社会革命的武器。他说:“我也并没有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  相似文献   

9.
鲁迅留日时期译作的《斯巴达之魂》是一篇鼓吹尚武精神,唤醒国民自强的文言小说。关于这篇作品的主题,有同志认为:《斯巴达之魂》是中国近代拒俄运动在文学方面的一个重要反映,也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反对沙俄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年青的鲁迅当时正在东京留学,他积极参加了拒俄运动。锦辉馆大会后,他迅速译作了《斯巴达之  相似文献   

10.
鲁迅创作的小说,最早的一篇不是《狂人日记》,而是一九一一年冬天写的文言小说《怀旧》,发表在一九一三年四月《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署名周逴,后来收在鲁迅的《集外集拾遗》中.这篇文言小说比《狂人日记》早写了七年.《怀旧》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表面来看,是对于儿童生活的一段回忆,但它却并不是《朝花夕拾小引》中所说的“回忆文”,尽管其中的个别细节,鲁迅还写在他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阿长对他讲“长毛”的事情.可是这篇《怀旧》却有着许多虚构的人和事,应该说是一篇创作小说.  相似文献   

11.
一本篇摘选自《〈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序言》不是一篇泛泛而谈的随感式的文章,而是瞿秋白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对鲁迅思想和鲁迅杂文进行深入分析的一篇作家和作品论,它对中国新文化新文艺的思想斗争作了一次概括的历史的论述,指出辛亥革命前后到1932年间中国文化思想战线上的斗争演变,从而深刻地阐明了鲁迅的思想发展道路和宝贵的战斗传统,以及鲁迅杂文  相似文献   

12.
<正> 《三闲集》是鲁迅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二九年的杂文集,一九二七年作八篇,一九二八年作十四篇,一九二九年作十二篇,末附一九三二年作《鲁迅译著书目》一篇,一九三二年编集时作《序言》一篇。 鲁迅在《序言》中说,“这集子里所有的,大概是两年中所作的全部。”即指一九二八、二九年所作二十六篇。这比一九二七年的《而已集》、一九二五、二六年的《华盖  相似文献   

13.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14篇小说;《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出版,收11篇小说。鲁迅说过,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来写小说的,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川鲁迅这两部小说集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精神》节选自瞿秋白同志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以下简称《序言》)。这篇《序言》第一次正确、深刻、全面地分析评价了鲁迅先生的思想道路及其杂文创作,它无论是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基础的初步树立上。还是在瞿秋白与鲁迅的战斗友谊史上,都具有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5.
《社戏》是鲁迅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写的一篇反映自己童年生活的小说。无论是从鲁迅先生创作这篇作品的时代,还是作品所描写的时代,当时旧中国农村正处于贫困和动乱境地,农民生活充满悲惨和不幸。但是我们拿《社戏》和鲁迅的其它一些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比较,我们发现  相似文献   

16.
“绝望”一直都是鲁迅小说的主题,这是鲁迅无言的抗争,是来自他灵魂深处的呐喊。在绝望中更能显示人性的光芒,更能看清当时的社会现实。教师可带领学生对鲁迅的两篇小说《故乡》和《祝福》进行对照分析,通过鲁迅对小说人物的刻画来体会鲁迅小说中人物内心的“绝望”,进而体会鲁迅的“绝望”。  相似文献   

17.
《药》辩     
《药》是鲁迅在“五四”爆发前夕继《狂人日记》、《孔乙己》之后,所写的第三篇小说。在鲁迅的创作中,它属于那些最早“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的重要作品之一。它和鲁迅当时其他作品一起,由于“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不仅在发表的当时,曾在广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史家严家炎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鲁迅的小说,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顶峰。苏教版《短篇小说选读》选录的《在酒楼上》,是一篇意蕴丰富、曲折幽深的文本。周作人认为,在鲁迅的小说中,此篇写得最好,是一篇"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最富鲁迅气氛",就是集中表现了鲁迅思想的复杂性、深刻性以  相似文献   

19.
《狂人日记》是五四时期鲁迅先生小说创作的总纲,这可以从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来认识。其后的小说则在“仁义道德吃人”这一思想总纲的各个层面上深入开掘和具象化。由一篇小说成为多篇小说的总纲,是鲁迅先生特殊的思想发展过程和创作经历所决定的。研究这一特殊文学现象,对于我们了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14篇小说;《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出版,收11篇小说。鲁迅说过,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