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12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成为醒目的热点新闻,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也收获了良好的观众口碑和收视成绩。农历除夕至初六,新闻频道的收视份额较去年同期提升16%,指标性栏目《新闻联播》内的相关报道,收  相似文献   

2.
根据央视总编室的统一部署,我们根据2012年春节期间央视和省级卫视的收视数据及舆情监测数据的综合对比分析,结合部分网络调查结论,对央视"春晚"总体表现进行客观、科学评估,为今后节假日期间中央电视台节目  相似文献   

3.
徐文婷 《青年记者》2012,(17):50-51
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走基层”报道成为了广受关注的热点,这个以普通老百姓为主角的栏目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惊喜,也带动了收视率的节节攀升.据统计,以“新春走基层”为主打的新闻带动了新闻频道的整体收视明显提高:农历除夕至正月初六,新闻频道的收视份额较去年同期提升16%,指标性栏目《新闻联播》内的相关报道,收视率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7%.  相似文献   

4.
2003年5月1日清晨6点整,央视新闻频道开播。根据央视索福瑞的统计,2004年,央视新闻频道的平均收视份额达1.246,已成长为全国性的大频道。在全国上星频道的收视份额排名中,央视新闻频道位居12。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央视新闻频道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电视新闻媒体之一,并且这种地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下来。那么,其未来突破的方向在哪里?如何实现这种突破?  相似文献   

5.
央视《新闻联播》是全国各个电视台必播的新闻节目,反映了国家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央视《新闻联播》也在逐渐发生改版,改版后的央视《新闻联播》改变了过去千篇一律的呆板形象,焕然一新,更加具有亲和力,被称为央视新闻"变脸"。央视新闻"变脸"成功的改变了传统的《央视新闻》的形象,增加了收视效率。  相似文献   

6.
《声屏世界》2013,(10):71-76
新闻大事件,舍我其谁新闻是中央电视台立台之本。2013年,《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王牌新闻节目创新超越,收视稳步提升,由节目引发的社会热点、焦点话题持续不断;新闻频道收视高位稳定运行,特别是每次"大事件"的直播报道,更是形成了收视最高点。目前央视已建成覆盖全国及全球的新闻采编网络,拥有31个国内记者站,71个海外记者站,2个海外分台以及3000人的海外报道团队,在第一时间深入新闻现场,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冲击力和感染力,同时在国际重大新闻报道上也越来越显示其独有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你看到的是你想不到的 你质疑的就是我们要求证的 共同打造有质量的生活 …… 2003年5月4日,"每周质量报告"作为央视新闻频道首批推出的专栏节目正式亮相,是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以广大消费者为目标收视人群的新闻专题栏目.  相似文献   

8.
孙金岭 《传媒》2016,(13):58-61
2011年8月22日,一个平凡如常的日子,《新闻联播》第一次挂牌推出了"走基层"栏目,并播出了首期节目《放牛老人杨光树的坚守》,这标志着中央电视台正式拉开了"走转改"活动的大幕. "真情实意地走近你,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与此同时,央视新闻频道精心制作的活动宣传短片开始滚动播放,一句饱含深情的定位语令人怦然心动、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9.
《视听界》2009,(4):15-15
事件回放: 央视新闻频道已确定近日全新改版亮相,这次改版的核心目标是加大新闻信息量、提高新闻评论的空间和质量。而倍受观众关注的《新闻联播》是否改版,央视方面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回复。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针对《新闻联播》近期将做调整的消息,78%接受调查的观众期待《新闻联播》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观察群体差异 中央电视台从2009年开始,确立了“新闻立台”的战略,进行新一轮的新闻改革,改革的效果非常显著.以2010年这一改革后的效果年,对比改革前的2007年,新闻频道的收视份额增长了46%,收视率增长了46%.2011年,新闻频道的收视份额和收视率继续大幅度增长,相关研究也显示央视新闻的影响力在不断提高.但是,央视新闻频道影响力的提高是否掩盖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央视新闻频道提供的兼有新闻和宣传双重特征的电视新闻产品,在电视受众当中获得的反应与预期是否一致?  相似文献   

11.
视野     
, 《新闻实践》2012,(12):80
《新闻联播》将延续《你幸福吗》类型调查11月12日北京晨报报道: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大会即将在京举行。央视广告中心主任何海明接受了记者采访,提前透露2013年央视新的节目安排和变化。据了解,央视《新闻联播》将延续《你幸福吗?》这一类调查,并且增加《寻人启事》这样的板块。《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和《寻找"最美乡村医生"》  相似文献   

12.
蔡昕蕴 《青年记者》2012,(11):49-50
从1978年《新闻联播》创办,到近年来央视针对《新闻联播》栏目做出不断调整和改革,我国的电视新闻栏目历经三十多年的风雨,从以前的单一播报到现在的杂志型新闻栏目、调查型新闻栏目等不断涌现,正在向高层次、高品位、全方位、大型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特征 1.新闻内容专业化和个性化现在,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多,专业的新闻频道也多了起来,使电视新闻可以将收视对象进行细分,然后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创办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3.
举世瞩目的"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演习期间,中央电视台派出强大的军事报道队伍跟踪报道了演习全过程,共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整点新闻、"新闻联播""军事报道"播发新闻230分钟.通过准确及时、持续有力、鼓舞人心的传播,使中俄联合军事演习这场全球关注已久的"威武雄壮的话剧"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视屏幕展现在世人面前,世界上许多媒体转发了消息.这次演习电视报道比较好的把握住了宣传基调,体现了国家军事宣传的水准,探索积累了一些重大军事行动电视报道的经验,一度在社会上形成了收视热点,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4.
广播影视     
《传媒》2012,(9):7
正央视奥运收视升7倍伦敦奥运会期间,央视动用了一套、五套、七套和新闻频道全面播出奥运赛事以及与奥运相关的新闻访谈节目,产生了整体收视效应。收视率调查显示,7月28日、29日、30日这3天,央视13个频道整体收视率出现猛增势头,其中黄金档比平时上升了57%,白天收视率比平时上升了68%。上升最快的是央视五套即奥运  相似文献   

15.
徐立军 《视听界》2014,(2):124-124
马年大年初一初二,央视《新闻联播》、《新闻30分》、《共同关注》、《中国新闻》、《新闻直播间》等多个重点新闻栏目播发了央视马年春晚的全媒体收视率数据,这是央视首次对单体节目启用全媒体多终端的收视测量评估。笔者所在的央视总编室联合央视网,委托央视市场研究、央视一索福瑞、秒针系统等多家第三方数据监测及研究公司,经过近半年的密集调研、多轮的技术测试以及与相关视频网站等传播平台的反复协调努力,在除夕当晚以及春节假期期间对全国观众通过电视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多终端收看春晚的行为进行了全面监测,形成了包括电视直播、电视时移回看、网络直播、网络,点.播等多种跨平台、跨终端收视行为在内的春晚全媒体收视率。  相似文献   

16.
陈盛开 《今传媒》2013,(4):93-95
央视《新闻联播》是全国乃至全球收视人群最多的新闻类节目,它的一举一动都具有“风向标”意义.自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央视《新闻联播》在逐步改版,尤其是2013年之后,改版力度更大,改版后的央视《新闻联播》更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更“接地气”、更有亲和力和活力,一改过去较为严肃、拘谨、呆板的形象,被称之为《新闻联播》的“变脸”.目前,中央出台八项规定要求改进工作作风,而央视《新闻联播》的成功改版为地方台《新闻联播》的改版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传媒动态     
《传媒观察》2011,(10):64
《新闻联播》片头将增加3D效果"新闻联播体"将有显著变化日前,中央电视台在2012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预售沟通会上透露,《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两大新闻类重头节目都将在明年呈现出新面目。他们还透露说,2015年央视将跻身世界电视20强。"新闻联播体"一度是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央视此次在沟通会上表示,《新闻联播》将以2012年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中秋、国庆假日期间,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栏目特别策划假日调查《你幸福吗》,节目共调动了18个国内记者站、7个海外记者站以及北京总部共70路记者,加上20个地方台,总计300多人次向各行各业的人提出同一个问题:“你幸福吗?”这个街头采访节目在央视新闻频道连续9天播放,总时长达到了40分钟,并被《新闻联播》以头条方式播出了8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9.
《传媒》2012,(9):7-7
央视奥运收视升7倍伦敦奥运会期间,央视动用了一套、五套、七套和新闻频道全面播出奥运赛事以及与奥运相关的新闻访谈节目,产生了整体收视效应。收视率调查显示,7月28日、29日、30日这3天,央视13个频道整体收视率出现猛增势头,其中黄金档比平时上升了57%,白天收视率比平时上升了68%。上升最快的是央视五套即奥运频道,黄金时段上升了689%,各个地方频道的综艺节目均受奥运冲击。  相似文献   

20.
央视新闻频道从诞生到现在,短短四年左右时间,一共经历了四次大大小小的改版。从表面看,这一方面说明央视新闻频道作为初创频道,与央视其他频道一起被放置在了收视率“大考”的起跑线上,它在应对收视市场挑战方面的“仓惶”表现,另一方面也表明,与传统的观念不同,受众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闻频道”也颇有发言权,对于他们不喜欢不认可的新闻节目(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