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德国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其研究主题以东西方国家教育比较及第三世界国家教育研究为主;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其研究主题主要为跨文化教育和国际教育。德国比较教育学学科制度化程度较低,有十余所高校设有比较教育学讲席,其中汉堡大学是比较教育研究的重镇;德国共有3种重要的比较教育学期刊,“国际与跨文化比较教育分会”是学科交流的最重要平台。德国有较多国际知名的比较教育学者。整体来看,德国比较教育学目前处于“失意”和“复兴”之间。  相似文献   

2.
《学科教育》2013,(4):46-46
2013年6月24—28日,第15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在大会期间召开的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执委会上,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王英杰先生当选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3.
法国是比较教育之父马克·安东尼·朱利安(Mark Antoine Jullian)的故乡,是世界比较教育研究的发祥地和主要中心之一。然而,像其他大多数欧洲国家一样,它的全国性比较教育研究团体——“法国比较教育学会”(法文缩写为“AFEC”),在成立时间上却比比较教育研究的后起之秀美国(1956年成立“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学会”,英文缩写为“CIES”)晚得多。这倒不是法国人对于比较教育研究缺乏兴趣,而是由于比较教育研究本身所具有的国际性,使欧洲的比较教育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4.
<正>刘宝存,1964年出生,教育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和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比较教育研究》副主编、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执委会委员、亚洲比较教育学会执委会委员等职。主要从事比较教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研究不能妄自把自己所理解的“一种”“可能”看成是“惟一可能”。因而教育学研究一定要有可能性域、可能世界的理念背景,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并去实现更丰富的可能性域与可能世界-通过价值、真理与方法的多元共性。  相似文献   

6.
《学科教育》2013,(4):113-113
2013年6月24—28日,第15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大会期间,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召开了执委会会议,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王英杰教授和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教授,代表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参加了执委会会议。  相似文献   

7.
陈荣安 《成人教育》1996,(11):40-41
走在向现代教育学过渡的大路上──《成人教育》月刊1996年1—6期述评陈荣安“从教育作为起点训练这个观念过渡到继续教育这样一个观念,这个过渡就是现代教育学的特征.”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的...  相似文献   

8.
祝刚  王语婷 《比较教育研究》2022,44(5):13-24,55
后殖民主义转向是国际上比较教育学最近几十年重要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作为批判文化学的三大重要理论基础,新东方主义、“亚洲作为方法”与南方理论为比较教育学的后殖民主义转向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它们从知识社会学的视野批判了目前“西方作为方法”的全球学术等级结构,促进了国际知识生产的“去西方化”和民主化。比较教育学的后殖民主义转向可丰富比较教育学多元的“参考体系”,打破全球化背景下“东方—西方”与“南方—北方”之间的知识等级秩序;讲好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教育改革经验;丰富比较教育学的理论研究视角,促进学科研究范式的更新;加快构建以“亚洲作为方法”和以“中国作为方法”的比较教育学知识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以来日本的比较教育学研究包宝泉1980年7月,世界比较教育学会第四次大会在日本首都东京附近的琦玉县国立妇女会馆内召开。这是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自1970年成立以来首次在亚洲地区召开的大会,这标志着亚洲地区的比较教育学研究已经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东...  相似文献   

10.
相互理解共同发展──’93国际教育学研究大会综述本刊记者孙平以“迈向21世纪的国际理解教育”为主题的“93国际教育学研究大会”,1993年底在苏州大学召开。这次大会由日本国际教育学会和苏州大学联办,由苏州大学教务长朱永新教授主持。来自日本、南非、香港...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察"日本比较教育学会纪要"所刊登的相关论文和向京都大学杉本均教授、广岛大学大冢丰教授所做的访谈,可以确认"区域教育研究"是有日本特色的比较教育学方法论。"区域教育研究"构成日本特色比较教育学方法论的合理性在于:"区域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创生遵从的是基于研究实践并对实践成果加以理论化的机理;"区域教育研究"方法论具备开展教育的"区域研究"所要求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区域教育研究"构成日本特色比较教育学方法论的合法性在于:它是在日本比较教育学会的主导下,通过其会员的积极探索而形成的,并且是在日本比较教育学会的范围内被公认和分享的。"区域教育研究"创生的最大的方法论意义就是实现了对"外国教育研究"范式的超越。日本比较教育学会及其会员期望,通过按照"区域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开展比较教育学研究,实现创造日本特色比较教育学理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伍尔夫松是俄罗斯当代著名比较教育学家、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马莉科娃—伍尔夫松学派”奠基人之一。伍尔夫松的比较教育思想体现为对比较教育学本体论、目的论及方法论的阐释。在本体论上,他主张比较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应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认为关于比较教育学定义的争论不应成为关注的中心;在目的论上,他持综合取向的观点,强调比较教育促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价值;在方法论上,他主张比较教育研究应“闯入”相关的科学知识领域,警惕将个别现象普遍化,重视二元比较的价值,批判性地借鉴西方国家的教育经验,重视文献研究的价值。伍尔夫松的比较教育思想对俄罗斯比较教育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我国学界提供启迪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学说是我国现代最重要的教育学说。近来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学说中,笔者渐渐发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学说的基本观点与现代世界所推行的“终身教育”理论有着明显的一致性。法国教育家即格郎的《终身教育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七十年代组织撰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等著作,均提出了“终身教育”观点。它们认为当今教育世界面临着~系列问题,当代学校教育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面临挑战,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终是要社会对人实行“终身教育”,使社会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各国均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从国家大战略层面,笔者提出海洋教育是海洋强国的战略基础,推广和深化海洋教育研究与实践是时代所趋。从海洋教育实践的紧迫性和研究深入性的视角,提出建设海洋教育学的内容、意义和价值,教育学是海洋教育学的第一属性。海洋教育研究需要有教育学、海洋学、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融合,形成立体式的跨学科研究视域。从研究内容上,海洋教育学研究涵盖了海洋教育学科理论研究、海洋教育史与海洋教育比较研究、海洋知识本体研究、基础海洋教育研究、高等海洋教育研究、专业海洋教育研究、社会海洋研究、海洋资源保护和开发研究、海洋意识与海洋安全研究、“一带一路”专项海洋教育研究等十大研究领域,此十大领域构成了海洋教育学丰富的研究体系。同时,构建海洋教育学需要有国际视野和中国立场。海洋教育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覆盖、重点推进。当前,海洋教育学亟需突破的重点领域为:第一,海洋教育史和海洋教育比较研究;第二,知识本体建构研究;第三,中小学海洋教育的实践探索;第四,发挥智库功能,等。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2008年10月12-14日,以教育全球化:和谐、差异、共生为主题的第三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世界比较教育学会会长克莱因·索迪安(Crain Soudien)教授,世界比较教育学会前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  相似文献   

16.
檀传宝 《教育学报》2005,1(3):46-48,64
“发展”是人类社会特别是现当代社会活动的最重要的主题。发展教育学是研究、反思由于社会发展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策略,以及如何自觉和主动地通过教育自身的变革去推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个教育学专门研究领域。目前关于发展及其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一些中国学者和研究机构的重视。但是相关研究未能注意“发展教育”与“发展性教育”的区别,在对发展教育学应当研究何种意义上的“发展”上缺乏深入反思,因而不能很好区分发展教育学对于“发展”的研究与以前教育学对于“发展”的传统关注在研究视角与重心上的差异。我们还没有关于建设“发展教育学”学科的广泛自觉。从现在开始对这一学科(或者领域)的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国际教育学研究大会于1993年12月16日~18日在中国苏州举行。大会的主题是:“国际教育学的视野:面向21世纪的国际理解教育”。会议由苏州大学、日本国际教育学会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出席研究大会的,有来自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南非、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中国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来自全  相似文献   

18.
迈向21世纪的国际理解教育──国际教育学研究大会苏州会议纪要朱永新国际教育学研究大会暨第四回日本国际教育学会年会1993年12月16-18日在苏州大学举行。这次大会研究的主题是:迈向21世纪的国际理解教育(大会由日本国际教育学会与苏州大学主办)。参加...  相似文献   

19.
1992年7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八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上,反响最强、影响最大的大会发言,要数世界比较和国际教育学会(CIES)主席、世界银行高级官员海纳曼(Sterhen.Heyneman)博士的题为“教育质量与教育研究的危机(Educa-tional Quality and the Crisis of Eduation-al Research)”的中心发言。海纳曼从比较教育学者与“世行”官员双重身份的角度,阐述了他个人对当前世界教育质量危机与教育研究危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比较性教育是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目前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无论从其现实感性形态上说,还是从其实质规定性上看,都明显地存在着歧义性和含糊性。为此,比较教育理论工作者有责任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形成关于比较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概念和共识。作者认为,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可界定为“比较性教育”,即指多态性、多样性和多元性教育。把“比较性教育”作为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比较教育学学科独立化的需要,也是在本体论层次辩证把握教育形态类型差异性和共同性的需要,更是现代人承认和尊重教育多样性观念的实质内容和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