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投笔从戎 东渡扶桑 蒋百里,名方震,乳名福,晚号 "谵宁",浙江海宁硖石镇人.1882年10月13日,诞生于邻县海盐.祖父蒋光煦(字生沫)是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拥有藏书楼"别下斋",收藏珍笈10万卷,刻有《别下斋丛书》、《涉闻梓旧》两部传世.  相似文献   

2.
国家图书馆藏有两部题为“夏天桔《正思斋文集》”的稀见元人别集。二书只有卡片著录,其中一部在普通古籍馆,著录为:“《正思斋文集》十二卷,元夏天桔撰,清抄本,8册。”另一部在善本部,著录为:“《正思斋文集》十二卷,元夏天桔撰,清抄本,4册,10行21字,无格。”但未见于《北京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可能是近年来从普通古籍中提取的善本。  相似文献   

3.
千字难“成”莫言悔翟晓明【太原】为编辑《中华名人书斋大观》收集名人书斋斋号,其中有贺海毅兄的“千字斋”,读之甚感亲切。倒不是这斋号的由来与我有什么因缘。本人虽在一家小刊供职,日日编刊编书,常常买书读书,但因住房条件所限,至今没有一个象样的书斋,无法为...  相似文献   

4.
《直斋书录解题》是一部目录学名著,但在清代乾隆间修《四库全书》时,该书已亡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文献通考.经籍考》中辑出佚文,编为二十二卷。为目前通行之本。本文对其中“文史类”排列顺序的错乱,根据《吟窗杂录》、《文献通考》,以及《直斋书录解题》残卷,提出校正意见。  相似文献   

5.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毛氏汲古阁刊《中州集》十卷,首一卷,附《中州乐府》一卷,二十册,半叶八行十九字,白口左右双边,版心下方题“汲古阁”三字。然此本并非汲古阁初印本。扉页题“萃古斋藏板”,且钤长方朱印:“虎邱太子马头萃古斋书坊发兑印”,可知汲古阁所镌《中州集》板片后归于苏州书商钱听默的萃古斋,而重新刷印发行,用纸较为粗劣,与汲古阁印本不同。  相似文献   

6.
苟子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钱大昕十驾斋之名盖取意于此。《年谱》不载是斋名取自何年,唯于乾隆三十三年下云:“始买城中孩儿桥弄宅,名其堂回潜研,乞新建曹地山先生书扁。”时钱氏四十一岁。自后编著之诗文集、金石文跋尾等均题此名。《清史稿·吴凌云传》谓凌云“尝假馆钱大听屠守斋,尽读所藏书”,又见故宫博物院所藏钱氏关于吴彩写书《切韵》跋记一则,下署“甲寅三月八日竹汀居上书于屠守斋”。此甲寅乃1794年,时钱氏已六十六岁。至晚年所定稿之《养新录》却冠以“十驾斋”之名,自序云:“今年逾七十…  相似文献   

7.
一位知名学者将自己的书房叫做“跬步斋”,把几十年的学术研究成果汇编成集,书名叫做《跬步斋读思录》。一位颇有建树的学者,为何给自己的书斋和成果取了这么一个低调的名字?对此,他是这样回答的:“读书做学问不能求速成,其‘功在不舍’。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其效在慢读、多疑、慎思。反之,必然沦为虚学。”“跬步斋”主人这席话,我们不能简单理解为学者的谦虚。就其深刻性而言,它道出了读书做学问的真谛,是极为宝贵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8.
蒋光煦之别下斋、蒋光焴之衍芬苹堂是一代藏书名楼,不仅在浙江,而且在全国藏书界亦有很高地位。本文通过追溯蒋氏兄弟藏书的历史渊源,记述其对历史典籍的保存和传播的艰苦历程,彰显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三)经部类目与图书著录 经部类目的设立 懦家经典在西汉确立了经的地位以后,东汉初年,班固据刘歆《七略》撰《汉书·艺文志》,于“六艺略”著录儒家经典,分立九个类目,即:《易》类、《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论语》类、《孝经》类、小学类。《汉志》“六艺略”的类目,奠定了后世书目经部类目划分的基础,以书为类成为经部类目的一个突出特点。 从《隋书·经籍志》到《四库全书总目》,经部类目的设立,皆沿从《汉志》,或大同小异,从无超出其规范者。《隋志》将《七录》“技术录”中的“谶纬类”移入经部,唐代母煚的《古今书录》、《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等书目因之。《隋志》于《论语》类后附著“五经总义”方面的图书,《古今书录》增立“经解类”,两《唐志》、南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目因之;其中,《明志》改称“诸经类”,《四库全书总目》改称“五经总义类”。南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将《孟子》由子部移入经部,附著于《论语》类之后,《直斋书录解题》仍合类著录,而将类名改称“论孟  相似文献   

10.
王重民先生认为《直斋书录解题》的五十三个类目中,仅有七个类目有小序:语孟类、时令类、起居注类、小学类、章奏类、阴阳家类和音乐类,皆为“有增创或著录内容有变化”的类目;曾贻芬、崔文印先生指出《直斋书录解题》有小序的类目有九个,即在前列七个类目的基础上又增列出两个:农家类和诗集类。我在读《直斋书录解题》时,发现在卷三谶纬类  相似文献   

11.
徐学林 《出版史料》2004,(4):114-117
程晋芳(1718-1784年),原名志钥, 又名廷鐄,字鱼门,有蕺园、桂宦、勉行堂、三长物斋、勉行斋,歙县岑山渡人,居江都(今扬州市)。身材魁梧,人称美髯公,“蕺园”是少年时读明末蕺山刘念台先生列宗周《人谱》,仰慕其道德文章而自号;“桂宦”是藏书处,翁方纲在《程先生墓志铭》中说: “君有《桂宦书目》若干卷。桂宦者,君读书室名。”先世业盐,是两淮盐商世家,本人也从事盐业而成巨富。  相似文献   

12.
清代熊赐履所著《经义斋集》是以康熙皇帝所题匾额而成书名,但“经义斋”题名是康熙皇帝何年所赐,资料记载不一,或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或言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本文根据《经义斋集》正文所记内容,佐以清代实录等资料,考辨题名年代,厘清列传、碑传及年谱等疏漏及抄录之误.  相似文献   

13.
龙虫并雕好     
龙虫并雕好胡双宝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龙虫并雕斋”;60年代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论文集,名为《龙虫并雕斋文集》。书中所收,既有研究汉语史重大理论问题的宏论,也有讨论某一具体字、词的小议。学术界赞扬王先生这种不以雕虫为小技,而且铭标于书斋...  相似文献   

14.
书斋拾趣     
绿林书屋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书屋名.因“正人君子”诬贬鲁迅先生为“学匪”,鲁迅便借此斋名反唇相讥。何妨一下楼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书房名.闻一多先生在云南研究《楚辞》和《诗经》时,用心专注,常常旬日不下楼. 犹博奕斋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书屋名,言研究学问比“赌博、下棋好”. 羿楼著名诗人柳亚子书屋名.古代曾有“羿射九日”之说,此神话见《淮南子·本经训》。“羿”是传说中的射日英雄,柳亚子借此典,以“日”暗指日本帝国主义,表示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未厌居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书斋名.语见《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叶老取“未厌”,指严以  相似文献   

15.
书业内外     
据《北京晚报》报道,在首都北京,又一家“书香斋”24小时营业。 半夜,西单北大街已空无一人,但书香斋内却灯火通明。店内仍有几名顾客在静静地选购、阅读图书。在二楼,一名年轻的男顾客说,坐的沙发,喝的热水,以及抄书用的纸笔,都是“书香斋”无偿提供的。他由于经济能力有限,买不起这本价值300多元的工具书,没想到书店很痛  相似文献   

16.
1898年11月12日,浙江海宁诞生了一位对中国现代图书馆发展颇有影响的人物--蒋复璁.蒋复璁生于书香门第,其曾祖蒋光煦(字生沐)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拥有藏书楼"别下斋".他幼时入父亲蒋方夔的私塾,并受到祖辈藏书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徐雁 《中国编辑》2006,(5):75-77
我的雁斋里藏有两册有关书房的同名专集,一部是《光明日报》原“周末生活”版编辑组编集的《我的书斋》(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以下简称京版《我的书斋》),另一部也还是叫《我的书斋》(文汇出版社,2000,以下简称沪版《我的书斋》),是由《新民晚报》“读书乐”版编辑曹正文先生编集的。到去年春夏之交,南京《开卷》杂志的执行主编董宁文先生又编集了一种《我的书房》(岳麓书社,2005)。如此,三本书并肩于我的“书之书”专橱中,大、中、小各有形制,不经意间见出一种相成之美,已是当代书文化的一道小风景了。  相似文献   

18.
李龙如 《图书馆》2001,(6):76-76
近年来 ,笔者因承担省社科课题“湖南方志研究(三国至明初 )” ,对湖南历代方志作了比较深入的考证与研究 ,参阅了诸多的历史文献及有关书目。在此过程中亦发现一些史书对湖南方志记载的错讹。兹举记载武冈宋代《都梁志》一例。嘉庆《湖南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艺文三 ,地理类 :“(宋 )霍、周之瑞《都梁志》八卷 ,《续》一卷 (《直斋书录解题》。陈振孙曰 :‘时为郡守 ,之瑞为教授。绍兴元年也。’《续志》嘉泰壬戌郡守耿与义序”)。《直斋书录解题》卷八 ,地理类 ,确有上述记载 :“《都梁志》八卷。郡守霍、教授周之瑞修。绍熙元年也…  相似文献   

19.
明初皇室剧作家朱有墩(1379-1439),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朱(木肃)的长子,字诚斋,号全阳子、全阳翁、兰雪轩、老狂生、锦窠道人、锦窠老人等,谥"宪"。朱有燉一生著述颇丰,有31种杂剧,《诚斋录》四卷,《诚斋遗稿》一卷,《家训》一卷,《诚斋乐府》两卷,《诚斋集》三卷,《牡丹谱》一卷,《东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藏书家的“排行榜”摘自《书与人》1996年第1期徐雁1995年9月下旬,风尘仆仆的赶到南京来的北京“信吾是斋”藏书主人田涛,是北京城里首屈一指的藏书家。与我们共和国同龄的田涛先生,久有“江北藏书第一人”之称。他所收藏的古籍已多达5万余册,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