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学刊》2012,(6):180-180
房泽庆在《科技信息》2012年第9期撰文指出,中西方的传统节日文化,是在其各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中发育成长起来的两种文化形态,具有独具一格的鲜明特色和自成体系的丰富内容。本文通过对中西传统节日文化深层结构的挖掘,我们发现,在价值取向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现了儒家的集体主义,而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则体现了个人主义。在比较文化的视野中探讨中西节日文化的价值取向可以帮助我们客观、系统地去认识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民族性及独特性,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发扬光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学刊》2008,(3):26-26
侯忠海、戴茂堂在《江汉论坛》2007年第9期撰文指出,中西道德责任观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道德责任从何而来的问题上,西方伦理学把责  相似文献   

3.
彭斌  季长敏 《职业圈》2012,(35):131-131
一、中西法律文化冲突之缘由法律文化的冲突是不同性质的法律文化之间存在的内在矛盾反映和表现。任何一种法律文化,都有其产生、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地域的民族的土壤,因而形成不同的法律文化类型和模式。各种法律文化体系所内涵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4.
如何认识中西管理思想的差异,教练技术与中国现实如何有效对接?管理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文化背景与传统渊源。国际顶级教导师沃尔夫冈·施密茨博士与著名国学学者、中国致公出版社刘伟见社长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辩论。从中可以看出二者不同的主张和在差异中形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职业圈》2011,(28):68-69
如何认识中西管理思想的差异,教练技术与中国现实如何有效对接?管理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文化背景与传统渊源。国际顶级教导师沃尔夫冈·施密茨博士与著名国学学者、中国致公出版社刘伟见社长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辩论。从中可以看出二者不同的主张和在差异中形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体在世界范围使用愈益广泛,加之中外“互联网+”校际交流更加频繁,青少年学生的跨国网络社交行为明显增加,使得相应的社交礼仪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了解中西网络社交礼仪差异便成为必需。该文在概述中西文化中社交礼仪差异的基础上,着重围绕中西网络社交礼仪中语言和用词、礼貌和尊重的表达、非言语行为的表达及网络社交平台使用等差异状况进行分析,并结合中西方的文化背景、语言特点与网络环境,对如何完善学校社交礼仪教育提出建议,以期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网络社交能力,进而促进中西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11,(3):102-102
刘新刚在《清华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撰文指出,面对当代全球出现的贫富差距、环境恶化、能源紧张等发展难题,中西各国都开始寻求诸发展难题的解决之道,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谚语,多数是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是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短句或韵语。谚语是由一个民族乃至文化大众的智慧提炼而成。本文以美国人类学家佛罗伦斯·克拉克洪(Florence R.Kluckhohn)分析文化模式的五种取向为理论基础,通过汉英谚语分析中西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文化学刊》2011,(3):43-43
李桂梅、郑自立在《伦理学研究》2010年第5期撰文指出,在中西传统的人生观教育中,各自都建立起了一套符合自己社会文化背景、适应自己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蒋晋光 《文化学刊》2011,(1):146-150
辜鸿铭中西文化观的价值,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秩序越来越需要一种文明的规范或者是一种文化的范式来约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方文化,存在着同样甚至更加适合于今天社会生活的精神价值。辜鸿铭中西文化观的价值,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时代背景下逐渐地显现出来。重视文化间的融通与互补、探求文化内的转型机制是辜鸿铭中西文化观思想价值的集中体现,对社会转型的独特视角和独到的见解则构成了辜鸿铭中西文化观社会价值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西方小说叙述惯例是"从中间开始",中国传统则是"从头开始".这不是小说技巧问题,而是中西审美文化差异使然.西方惯例是西方"征服自然"文化传统的审美表现,而中国惯例则是"顺应自然"文化传统的审美表征.随着文化传统的变异,惯例也可以自行解构.  相似文献   

12.
"不知别国语言者,对自己的语言便也一无所知."在法律上也可借用歌德的这句箴言.这意味着,只有具备外国法律制度的知识,方能正确地理解本国的法律.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中西法律文化的冲突,探寻二者之间在性质、根源、学术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对于更好地促进21纪的法制改革具有借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戏剧艺术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中西方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及思想观念不同的影响,中国古典戏剧与西方古典戏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中西古典悲剧的差异尤为明显。本文主要从中西悲剧的题材、内容、结局等方面探讨中西方古典悲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茶赋呈现出与宫殿赋、天象赋、昆虫赋、农桑赋等其他类别赋不同的文学特征,其在写作构造和遣词造句上也有自身独特的审美取向。本文将结合赋的理论知识,从"骈四骊六""骚体手法""骈散结合"三个角度对茶赋的审美取向进行赏析式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国与西方的戏曲、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文化习俗做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中国文化重天人合一、戏曲和音乐艺术等蕴含和谐之美的艺术精神与民族审美特征;西方文化重天人相分及其戏曲和音乐重视听愉悦与刺激效果的写实之美,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文献学、民俗学等学科价值,而且开了德国学者研究与传播中国戏曲音乐等艺术“中学西传”的先河。本文从艺术学和中西艺术史的跨文化视域出发,运用比较研究和文献解读等方法对卫礼贤《中国心灵》中记载的中国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文化进行考释,阐发卫礼贤传播与研究中国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中外文学中都有关于"蛇"的作品,其中塑造的蛇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我国明代作家冯梦龙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与英国约翰·济慈的叙事诗《拉米亚》表达了蛇妖与凡人相爱的爱情悲剧,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仍有许多的差异。时代与文化背景不同,作品所表现的内涵也各有差异。两个文本反映出中西方蛇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平行研究对两个文本的主旨与中西蛇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揭示出中西蛇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不同表现与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媒介生态学在中国语境中涵括两种不同的学术范式。"生态范式"将生态学观念和术语引入传播学领域,开启了中国媒介生态学研究的新方向,然其追求量化的实证立场和恪守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使其在精神实质上仍与美国经验学派保持一致。"审美范式"力促媒介与美学研究的结合,关注媒介效应的感性特征、人文取向、价值建构和美学维度,开辟出媒介研究的美学路向。对两种范式进行有效整合,有助于开拓中国媒介生态学的全新未来。  相似文献   

18.
王荣林 《文化学刊》2014,(5):148-152
"唐人七律第一"是中国诗歌批评发展中一个十分有趣的命题,很多人都对这个命题发表过意见。通过对这些意见的研究,可以考察出不同时期审美取向的变化,以及学者们不同的文学主张。这种讨论也可使人们对七言律诗独特的文体特征增加更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汉语文化词不同于一般词汇,汉语文化词承载着丰富的汉语文化,是人们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其中的颜色文化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偏好。由于不同国家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颜色文化词的认识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颜色文化词的涵义是很有必要的。该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中西在颜色文化词方面的认知差异,探讨其产生的文化归因,并且提出相应的使用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20世紀是人類集體劇變的時代,是東西兩大文明由對峙走向對話的時代,也是飽嘗西方列強"堅艇利炮"之苦、身受鎖國禁閉之朗的中國人,從長夢中驚醒,"睜眼看世界"的新時代。正是在這樣的文化大背景下,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就有不少圖強思變的中國學子紛紛踏上了西去求知的旅程,一時間便形成了海外留學生群,構成中外文化關係史上一個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