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炎冰 《钓鱼》2004,(9):26-26
到一个鱼塘什么都不知道,有些什么鱼?平时喂什么?昨天的天气鱼怎么咬钩,今天会怎样咬钩,全是空白。我建议情况不明,要用自己用熟了、用惯了的浮标,不要贸然用新的浮标,也不要钓了几竿就换标。  相似文献   

2.
郅辽 《钓鱼》2007,(6S):20-21
这是一支破风浮标,抛钩风线抖得笔直,配重6.2克铅皮,能抗6级阵风,应该是直击水底了。可是5月4日在苏州漕湖,用适合搓饵的鱼饵钓了半小时,浮标就沉不下去了。抛钩十成线,浮标迅速翻身,站直了,但下行到离调目还有3目的位置上就跳舞了;抛钩八成线,浮标一站直就沉不下去了,原因是钓饵雾化,引得手指长的穿鲦鱼密密层层,形成数道封锁线。  相似文献   

3.
摸清水底     
徐刚 《垂钓》2006,6(11):14-16
绝大多数钓友在平时钓鱼时都以底钓为主,所以我在这里想和朋友们探讨一下关于“底”的话题。当把钓组抛到水里后,水底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用眼睛就没法看得到了。我们在期待鱼儿上钩的同时,也非常希望知道水底钓组是什么样的状态。换句话说,不知道水底的状况,心里自然就没底,鱼钓得也糊里糊涂的。所以我们必须清楚掌握这个“底”,清楚钩饵在水下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都是通过浮标来了解水下的情况,即通过浮标的调整来了解水底的各种状况,所以找底是用手竿钓鱼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4.
《钓鱼》2007,(11)
这是一支破风浮标,抛钩风线抖得笔直,配重6.2克铅皮,能抗6级阵风,应该是直击水底了。可是5月4日在苏州漕湖,用适合搓饵的鱼饵钓了半小时,浮标就沉不下去了。抛钩十成线,浮标迅  相似文献   

5.
钓语别解     
之晔 《钓鱼》2006,(10):19-19
接口 我们奇怪,浮子怎么沉不下去了?一般的解释是钩还没有沉到底的时候被鱼咬住了。如果我们坚持简单,就像曹操要口渴的士兵不停下脚步,说前面有梅林一样,而不是用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去解释“望梅止渴”,相信浮标是翻不出那么多花样的,也不会有200元一支的价格。  相似文献   

6.
管察 《钓鱼》2009,(13)
说一支浮标上有它的灵敏点,这是对钓友的不负责任。敢于说这话的唯有化绍新。浮标是因为台钓才被我们认识的,此前都是系在钓线上的那个浮或漂在水面上,用于提示鱼咬钩的物件,所以什么形状都有。  相似文献   

7.
何蔚蓝 《垂钓》2004,(7):48-50
我们讨论浮标的时候,经常会提及浮标“剩余浮力”的概念,它是在空钩不挂饵、两钩悬离水底的情况下,用浮标露出水面的标尖目数来表示的浮标浮力。例中调空钩5目,从这个刻度到标尖顶端平齐水面所承担的鱼饵重量  相似文献   

8.
范宁 《钓鱼》2003,(13)
提起野钓用饵的话题,也许会有不少钓友觉得这有些小题大作,认为自然水域水广鱼稀,鲜有专门投料饲养。水中的鱼既谈不上猾口又算不上有“口僻”,基本上用什么饵料它们都不会拒绝。只要见到有吃的,就会立即上前吞吸入口,那管你是香饵、腥饵,固状或是雾状……总之一句话:野钓用饵无须太讲究!在自然水域垂钓果然如同上述钓友这样简单的认知吗?当你屡屡为杂鱼盗饵而无法驱之时、当你眼见水中鱼儿成群却又不愿吞钩问饵时、当你来到一处鱼情复杂的水域,欲钓取大小较理想的对象鱼种而又束手无措时……你可曾想到你的钓饵是否出了问题呢?在鱼情、水情…  相似文献   

9.
王中兴 《垂钓》2004,(4):25-25
广大钓友都喜欢到江河、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垂钓,但由于很多自然水域水厂“鱼稀,且小杂鱼众多,要想取得好的钓绩确实不易。近几年来,我通过对抛竿炸弹钩钓、手竿台钓、手竿传统钓等钓法进行比较,从中悟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竿炸弹钩钓法。该钓法融合了炸弹钩饵团大、诱鱼快、  相似文献   

10.
吴世雄 《钓鱼》2006,(5):15-16
决定鱼获多寡的关键是多方面的。从鱼竿的调性到线组的配置;从浮标大小到子线的长短,垂钓者无一不对此津津乐道。我们知道:在整个钓组中,任何一环的忽略都可能导致出钓的不利。耳边常听到的是:浮标如何如何重要,饵料何等何等关键。鲜有耳闻对钩距重要性的评判。似乎它的大小无关紧要,可以忽略不计。平常出钓的时候,见到的现象是:有些钓手使用的鱼钩,其钩距整齐划一,也看过钩距参差不齐的,是否有意而为,这里暂且不谈。本文单就钩距大小对鱼获的影响做一番浅议。通常在不熟悉的水域作钓时,老钓手会通过多方的考查与了解,来求得所钓水域的鱼情…  相似文献   

11.
钓鲫用小钩,这一基本常识,恐怕没有钓友不懂得。然而,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小钩?却被很多人所忽视。笔者认为,钓鲫用小钩还须根据钓场的水域环境、垂钓季节和使用钓饵依钩形选用,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来确定。野钓宜用有倒刺小钩钩的倒刺,主要用于固定钓饵和防止鱼儿中钩后脱逃。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渔具店有无倒刺钩出售,有不少钓友喜欢用这种钩尖较一般倒刺钩锋利的无倒刺钩。的确,这种钩若用在无水草杂物、水底清洁亮堂的竞技钓赛场上,它穿刺鱼嘴快速敏捷,摘钩方便而为钓者赢得时间,获得更好的成绩。然而,这种钩若是用于自然水域的野钓场所…  相似文献   

12.
张铨 《垂钓》2010,(2):30-31
钓鱼之前,我们都会对浮标设定一个调目。可你知道这调目是根据什么调出来的吗?假定你要调整一支浮标,你知道该将它调几目钓几目合适吗?  相似文献   

13.
许德仁 《钓鱼》2009,(20):48-49
很多钓友有这样的体会,即:在鱼塘垂钓,用串钩或炸弹钩,很容易钓起大鱼,而一到野外大水域施钓,串钩或炸弹钩仿佛就失去了优势。究竟怎么了!其实不然,原因有两点;a.大水域、散养塘、水库鱼稀水广,串钩、炸弹钩可谓“沧海一粟”,鱼儿不易聚拢。  相似文献   

14.
吴芜 《垂钓》2005,5(1):44-46
浮标的制作理念是强调个性,兼顾共性,或在共性的基础上凸显个性。但在一般钓鱼人的眼中,浮标只要有三类功能就可以了,这就是击底、打浮、钓动态。鱼的行为受水温、溶解氧、气象因素、水深、底形底质以及生物性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摄食习惯及其行为变化是既定的,人无法在短时间内加以改变,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是用浮标的共性去迎合鱼类的咬钩习惯、用浮标的个性去破解鱼类的特殊行为。  相似文献   

15.
对于鱼钩的鉴别、选购和应用,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其实,要想使你选购的鱼钩,称心如意恰到好处,还需下一番功夫。现今钓具市场空前繁荣,鱼钩品牌更是数以千计,大小型号一应俱全。在野生水域或猾鱼水域中垂钓,如果钩号选用不当,则很难取得满意钓获。但我们有些钓友,临场吃不准该选用何种钩号为宜,或不知道钩号大小对垂钓效果会产生什么影响。往往同塘垂钓时,别人频频上鱼,自己无鱼咬钩则茫然不解。因此,垂钓时力求用准用好钓钩,是垂钓者值得研究、探索的一门学问。以下就鱼钩方面的有关问题,谈点认识和体会。常用鱼钩的种类渔具市场上鱼钩种类很…  相似文献   

16.
王怀斌 《垂钓》2006,6(3):44-45
上文谈了浮标的标脚,我的一些观点有些人可能一时难以接受,究其原因,我认为可能与钓鱼人的习惯和情感有关:对一支特定标脚的浮标,有人用的时间长了,就能熟能生巧,换一个标脚就有可能用得不顺手,不管是从鱼讯的识别还是从情感上都感到别扭,特别是离开了自己用惯的那支标,有时简直就没法钓鱼了。确实,对一位经验性钓手来说,熟悉一支标太重要了。这里所说的熟悉一支浮标就是说钓者凭经验掌握一支标的自身语言,并在反复的实际垂钓中体会浮标语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张炎冰 《钓鱼》2004,(17):28-29
悬坠钓法与传统钓法有哪些不同?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坠和浮标。从坠钩平卧水底.鱼咬钩移动铅坠到坠悬离水底,是因为浮标平衡了坠钩重量。钓组结构变了,信号也跟着改变。如果我们的认识继续停留在鱼漂概念上,用抬漂和黑漂去解释浮标反应的咬钩动作,必然会放弃许多有效鱼讯。  相似文献   

18.
垂钓观人生     
子夜风语 《垂钓》2013,(11):41-41
持竿稳坐在钓台上,想起人生经历的种种,我惊奇地发现,似乎垂钓与人生彼此相通。佛经中的“一花一世界”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钓鱼人都知道,垂钓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儿。局外人往往以为,支个竿子,眼睛看着浮标,浮标-下去就提竿,简单!我刚开始钓鱼时也这么想,后来才发现,这里面学问大着呢!  相似文献   

19.
侯凤明 《钓鱼》2004,(8):17-17
笔者常去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钓鱼,常因小鱼闹钩感到困惑、头痛。时间久了,自然就多了些体会和认识,如何避免杂鱼闹钩,笔者认为,避开小杂鱼的食性与习性用饵的方法较为有效,其次是在具体的作法上。  相似文献   

20.
张炎冰 《钓鱼》2004,(22):23-23
抛钩后浮标翻身站直,稍作停留,然后下行,最后稳定于钓目,这是浮标的基本运动规律。然而,精明的钓手发现,鱼上浮后浮标翻身太慢会错失鱼讯。于是改进浮标,用钢脚,或者在标脚上卷一点铅皮,翻身就快了。可是这样一来,线组的运动轨迹变了,信号也随之出现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