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晨立 《乒乓世界》2014,(11):90-91
本期三组图全部是丹羽孝希在接发球轮次展开的战术组合,分别展示了他在反手台内拧拉之后的衔接套路。第一组图是丹羽孝希在反手位短球的位置采用拧拉的技术进行接发球抢攻,随后进行正手快带的战术组合。这组技战术的衔接比较困难,在一次衔接中包含了长、短和左、右两种不同位置的转换,这就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调节能力和协调性,才能顺畅地进行快速衔接。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14,(11):92-93
本图解是丹羽孝希上步在台内进行反手拧拉后,接反手快撕直线的技战术组合。相对于第一组来说,这组衔接更简单一些,所以丹羽孝希在衔接中还特意注重了落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期的名将赏析为大家带来了一组日本小将丹羽孝希的技战术图解。丹羽孝希的打法十分灵巧,他的技术特点主要是以快和借力为主,动作很小,衔接十分流畅。与中国选手马龙的小快灵有所区别的是,马龙的灵巧体现在技战术的应用变化上,而丹羽孝希的灵巧则体现在他处理每一板球的感觉上。他对球的把握很合理,但看上去却十分“随心所欲”,完全是凭借天生的手感在球场上享受比赛的一名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13,(11):86-87
前两篇都是丹羽孝希相对被动的战术组合,本篇为大家展现一组其主动进攻的套路。他在这个回合中打得十分主动,尽管第一板拧拉的质量并不算高,但这却是他战术安排中的一部分。而第二板快撕,则充分体现了丹羽孝希小快灵的技术特点,他几乎是在球刚落台就把球撕出去了,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5.
反方向截杀     
本套图中,丹羽孝希发球稍稍出台,庄智渊及时捕捉到来球的位置积极抢拉,同时他看到松平健太的站位过平,进攻落点便选择了松平健太的中间偏正手追身位。迫使松平健太在位置不舒服的情况下进行防守,也为陈建安创造了得分机会。陈建安判断来球后,及时侧身采用蹲地式抢拉将球冲到了丹羽孝希的正手位空当直接得分。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3,(11):84-85
丹羽孝希的技术特点和当今乒乓球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因为他身体娇小,在力量方面有所欠缺,所以他在风格的塑造上就偏重了灵巧。他的战术主要依靠速度、节奏和落点的变化作为辅助,发力上的不足通过借力来弥补,以至于丹羽孝希的整体击球点都是上升期,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对不会主动退台的。  相似文献   

7.
本期名将赏析为大家带来了三组不同类型的发球抢攻。第一组是马龙在关键局的关键比分,采用非惯用发球套路,利用变化干扰对手,轻松完成的一板抢攻得分。站在中路使用反手发球,本来就是一项自带“进攻性”的战术,使用者很大程度上都是要寻求两面上手,抢占回合的主动权。敢在关键时刻使用这样的战术,也充分展现了马龙的主动意识,以及围绕正手的特长技术组织战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3,(9):58-59
·瞬间,肘部抬高.手腕做内收动作。波尔是欧洲乒坛中为数不多的发球技术突出的选手,其高质量的发球为他提供了更多的抢攻机会。本期我们介绍波尔对阵格林卡时发球抢攻的一组动作图。图片提供:《桌球王国》波尔发球抢攻技术  相似文献   

9.
随着无遮挡发球新规则的实施,使发球的威胁大大降低,从而给发球抢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发球抢攻的技术组合将变得更为复杂,人们的理念亦随之发生改变。在认识上,人们已将发球、发球后抢上手以及三、五板衔接作为一个整体来全盘考虑、连贯设计,并且形成了新的发球轮的抢攻体系。与原先的发球抢攻相比,它无论在内涵还是意义上均高出一筹。 本组图片取自德国新秀波尔与韩国名将吴尚垠的对局,由三个部分组成:波尔发球、吴尚垠接发球摆短(图1—7);波尔发球后台内挑打(图8-  相似文献   

10.
发球抢攻是由发球,抢攻技术及意识三部分组成的。发球是基础,抢攻是关键,意识是主导。在培养过程中,教练员要动脑用心,运动员在主观上认真刻苦,主客融为一体,才能练出好的发、抢及其意识。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意识是贯穿始终,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12,(8):102-103
“正手发球后衔接反手抢攻”是马龙技术武库中的精华部分。这不仅依托于他高质量的发球,同时也体现了他反手具备的强大杀伤性。比起侧身抢攻而言,反手抢攻的步法调整要相对简单,动作相对更小。由于马龙自身的连续进攻能力非常强,所以他在拉这板球时往往更注重旋转、落点以及出球的稳定性。即使对方能扛住这板进攻,他也能从容地在第二板衔接中加快节奏,使出球更具力量和速度。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综述法、录像观察法、乒乓球"三段分析法"等,对2012年乒乓球斯洛文尼亚公开赛男单决赛张继科与马龙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张继科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得分率均高于马龙,而马龙在发球直接得分上高于张继科。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14,(9):78-79
后面两组是木子和刘诗雯的技战术图解。这两组战术几乎是一样的,我们在这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大家介绍,本组是从木子的角度入手。木子是女子技术男性化的代表人物,她的反手是生胶。进攻比较凶狠。整体技术质量都很高。图中。木子凭借自己的发球迷惑了刘诗雯,完成了一组教科书式的侧身发球抢攻。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乒乓球"三段分析"等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张继科与马龙的决赛技战术特点,从发球效果、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相持阶段以及整场比赛的前三板的技战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张继科在接发球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高于马龙,而马龙的发球效果和发球抢攻段以及整场比赛的前三板得分率高于张继科。  相似文献   

15.
在对2011年世界杯乒乓球比赛中我国优秀运动员张继科对马内特、朱世赫、王皓的三场比赛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观察法等方法,结合各项数据分析说明了发球抢攻这一技战术对比赛的控制作用,提出了乒乓球训练的环节,强调发球抢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发球历来是唯一不受对方干扰的主动性技术,它与发球抢攻相结合,构成了最为直接、最为主动的得分手段。然而,自无遮挡发球的新规则实施以来,许多优秀选手赖以生存的发球环节威胁性明显下降。为了保持发球和发球抢攻以往的优势,人们都绞尽脑汁,在规划允许的前提下,挖掘发球技术的潜力,提高发球的技巧和质量,与接发球抢攻增多一样,这都是世界乒坛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7.
发球抢攻论     
谈发球抢攻,首先要明确方向,也就是明确发球抢攻的一些规律,还要有宏观的指导和正确的选择,了解发球抢攻的技战术与整体打法的形成之间是什么关系,什么是发球抢攻的主要得分手段。  相似文献   

18.
赛事     
《乒乓世界》2014,(12):24-24
包揽 11月9日,俄罗斯公开赛落下帷幕,丹羽孝希和石川 佳纯帮助日本队包揽男女单打冠军。香港队的黄振霆/唐鹏组合获得男双冠军:女双冠军被日本组合平野早矢香/石川佳纯摘得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10,(8):92-93
世界第一直板选手马琳的杀手锏就是强劲的发球抢攻,任何选手在面对他的发球时,都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主要因为马琳的发球变化多端,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回球失误。然而更可怕的是,马琳的抢攻质量极高,力量、旋转、速度、落点都非常出色。在目前的世界一流选手中,还没有第二人的进攻能力可以超越马琳,因此只要马琳抓住了进攻良机,通常就意味着这一分的获胜。  相似文献   

20.
其实发球抢攻并没有可固定套用的步法,接发球抢攻也是。所谓文无定式,打乒乓球也一样。但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种常用的发球抢攻步法,比如发球后侧身的步法,发球后上步挑打的步法,或者发球后交叉步扑正手的步法。不管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