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乒乓世界》2014,(8):85-87
郝帅接发球时把球摆到了樊振东正手偏中间的位置,樊振东准备采用反手拧拉进攻,但出手瞬间没有像以往那样直接把球拧出去。他先是通过步法调节找到了合适的击球点,随后如图7,他继续下压重心,调整身体的击球方向,为后面的晃动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
提前预判,敢于应变 使用反手拧拉的重要前提就是先预判好击球点,而击球点则是通过步法移动来寻找的。樊振东接发球时的步法调节非常细腻,他采用了两个碎步进行取位,这样能够更精确地找到击球点,保证击球质量。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14,(8):84-84
“闪电挑”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垮对手的技术,许多运动员习惯用这个词来比喻晃挑,以彰显它的威胁。本组图中马龙使用闪电挑的动作重点几乎全放在了手上的晃动和对球的调节上,其重心转换几乎没有增加整体的击球质量。如图3-4,我们可以从正面清楚地看到马龙手腕的晃动动作,他通过手腕轻轻向内一勾.  相似文献   

4.
金路  陈功 《网球》2011,(10):108-109
1费德勒依靠上一拍球得到的优势,迅速将站位前移,缩短对手到位的时间。他采用接近于中间式站位,侧身引拍。从这幅图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费德勒身体与球之间的距离——非持拍手臂伸直后手能抓到球的位置(据本人观察,如果采用开放式站位,费德勒的击球点会离身体更远一点)。但是似乎同样可以看清楚的击球高度,其实我们并不能在此时看清,因为我们并不知道现在球离他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5.
一传到位率偏低和失误率较高是新一届中国女排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三维高速录像分析,揭示了我国4名优秀女排运动员接跳飘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周苏红和张娴的动作具有移动判断准确,击球点在体前低于身体重心,下肢蹬伸用力幅度小,手臂上抬幅度较大的特点;杨昊和殷茵的动作具有移动判断不够准确,击球点在体侧高于身体重心,下肢蹬伸用力幅度大,手臂上抬幅度大的特点。研究认为移动判断准确,击球点低于身体重心,上下肢协调蹬伸用力有利于提高接发球的到位率。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4,(5):74-75
利用直线压制对手 马龙的战术意图很明确,他看到许昕的站位过近,便用急长球牵制对手,通过急球组织发抢战术。许昕在接发球时确实过于贴近球台,所以导致接发球没有过高的质量,拉出的球虽然较长,但弧线高、速度慢。许昕在接发球后感觉到了局面的被动,快速后撇让位,但在预判马龙反手快撕的落点时又出现了偏差,身体过于倾向正手位,所以又被马龙抓住了反手位的空当。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14,(12):90-92
本组图是在相持段中截取的,充分展现了马龙的攻防转换能力。图中,马龙站在近台防直线球到波尔的反手位,波尔强行侧身抢冲,马龙随即通过一板中远台的正手反拉顶住了波尔,最后以一板迎前暴冲解决了战斗,马龙在第一板击球前非常被动,但他通过超强的能力改变了场上的局面,转守为攻,实现得分。  相似文献   

8.
身高马大的王励勤之所以具有超强的正手杀伤力,是因为他在正手拉球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腰、腿的力量,并且他的击球点远离身体,因此加长了力臂的长度,好像将整个手臂轮圆了一样,增大了回球的力量。王励勤正手拉球时,他的前臂收缩并不明显,仅仅是在触球瞬间,前臂有一个小幅度的收缩,用以制造弧线,而更多是运用了大臂的动作,因此他的击球动作  相似文献   

9.
专家信箱     
1.我的正手采用西方式握拍,并配合开放式步法,请问,理想的击球点大概在身体的什么位置? (北京/姜岩)答:你的问题提得很好。击球点、身体平衡、步法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经常听教练讲,步法要调整到位、击球时要保持身体平衡,都是为了掌握准确的击球点做准备,在偌大的网球场上,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正手开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14,(11):102-103
问“我在两而相持的过程中反手比较有数,正手失误很多,不知道哪些地方需要调节?” 技术解析:柳先生的动作很规整,出手很实在,出球的质量也比较高,但是他在两面打起来之后稍显机械,衔接动作的节奏感和灵活性有所欠缺,比如他在反手发力时,击球点和板形都控制得很到位,但转到正手之后,击球点普遍较晚,而且手腕手指对板形的调节没有跟上,以至于击球时多是没有目的性的撞击,出球忽高忽低,力量忽大忽小,命中率自然就不高。  相似文献   

11.
上组图中,鲍姆是通过两板落点变化来压制对手的。本组图中,马龙通过四板连续的落点变化牵制了对手。最终赢得一分。马龙不是依靠击球质量做为主要得分手段的运动员,他打的是轻巧灵快,所以连续的落点变化是马龙战术组织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13,(11):84-85
丹羽孝希的技术特点和当今乒乓球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因为他身体娇小,在力量方面有所欠缺,所以他在风格的塑造上就偏重了灵巧。他的战术主要依靠速度、节奏和落点的变化作为辅助,发力上的不足通过借力来弥补,以至于丹羽孝希的整体击球点都是上升期,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对不会主动退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秀羽毛球单打运动员3种不同发球球路(短球、平快球和高远球)的特点,为运动员实战中判断对手的发球球路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两台高速摄像机对运动员3种不同发球球路进行三维的运动学分析。结果:反手发平快球和高远球站位时前脚脚尖与前发球线的距离与发短球时相比要更近;正手发短球时,击球点在身体重心最右侧,同时也最靠近身体,而正手发高远球相反,击球点在重心最前端的位置;反手发短球、平快球、高远球时击球点高度之间存在异差显著,高远球〉平快球〉短球;正反手发球时均为高远球的挥拍距离最远,平快球次之,短球的挥拍距离最短。结论:选手可以通过对手发球时的这些特点来判断对手的发球球路,以便能在接发球中主动占得先机。  相似文献   

14.
经典战例     
《乒乓世界》2013,(6):88-97
第一局 6:3—7:3》》》王皓反手连续拉,张继科反手防守得分 在半决赛中,如果王皓这么连续进攻马龙,马龙可能会选择强行侧身,那正手的空当就会露出来。但是张继科的反手能扛住,敢于和王皓强强对抗。王皓进攻时他可以防守,王皓稍微弱一些,他就可以转攻。  相似文献   

15.
《乒乓世界》2012,(11):46-46
伦敦奥运会后,队员参加社会活动比较多,马龙和许昕训练都不太系统,但许听参加了苏州和俄罗斯公开赛,比赛感觉好一些。他从俄罗斯回来得比较晚,但第二天上午就开始做身体训练,下午抓紧时间练了多球。马龙打奥运会时的劲儿还在,只是球没有那么娴熟,少了点大赛的感觉,赛前我提醒他多向张继科学习,遇到大赛要能抓住机会,毕竟他在几届世锦赛和两届世界杯上都没有取得有突破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霸王枪马龙     
阿紫 《篮球》1999,(12)
马龙率领的爵士队终于梦到中途又难圆,在与波特兰开拓者进行的第六场生死大战中,马龙只得了8分。李后赛的马龙与常规赛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这时候进行MVP选举,恐怕马龙只能拉到0票。但是,在季后赛中,马龙的“铁肘功”却是威力不减从前。马龙的“铁肘”不仅能伤人肌肤,还能扰人心绪。常规赛中,马龙的大肘令许多球员吃了苦头。季后赛第一轮,爵士对国王的第二场战役中,马龙吃惊地发现,有人偷学了他的“铁肘功”。国王队身高2.08米的新篮板王韦伯,两次将1.85米的斯托克顿撞翻在地。马龙怒斥韦伯:“如果你有本事尽管去冲撞大个球员…  相似文献   

17.
论击球点     
击球点是指球拍与球接触那点所属的空间位置。由于击球者必须使用球拍作为击球工具,并在球从台面反弹后在身体的前侧、右侧或左侧使用各种相应击球技术,因此,击球点与击球者的相对位置,又可区分球所处空间位置与位于击球者的前后位置、离身体的远近距离和球的高低位置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手突击下旋球是正胶打法的特色技术,正胶不像反胶那么容易挂住球,要想保证命中率,击球点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侧身突击的时候,身体重心要尽可能下沉,腰部带动上半身让开足够的发力空间,保证击球点处于胸前,这是手上感觉最佳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可晨立 《乒乓世界》2014,(12):86-88
不放过任何使用正手的机会 庄智渊接发球直接选择拧拉使他占据了主动,所以在还原中他能够提前做好侧身的准备,图5-6是他拧拉后还原的动作:身体充分向反手位移动,重心移到了右腿上,随时准备蹬地侧身,这点很符合他的技战术风格,一旦有使用正手的机会,他绝对不会放过。三板球之间的衔接很主动,没有出现被对手牵制的情况,即便第二板球是处于一种借力对攻的状态,他也凭借迎前的击球点成功地压制了对手。  相似文献   

20.
NBA千百态     
《篮球》2001,(8)
在3月25日进行的NBA常规赛中,爵士队以119:93击败了巫师队。在比赛中,“邮差”马龙又改写了新的历史。当比赛进行到第三节还剩10分48秒的时候,他的罚球命中数超过了摩西·马龙,列历史第一位。摩西·马龙曾经在11090次罚球中命中8531个,而卡尔·马龙在11576次罚球中进了8534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