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奈良乘车只需不到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京都。对京都的神往要超过东京,这主要因为京都是日本故都,是宗教、文化中心的缘故,以往通过日本文学作品对京都有一些感性了解,金阁寺、平安神宫、岚山等风景名胜由文字产生的想象情景都很清晰,最深刻的莫过于那些身穿和服、温柔无比的日本女人,这次京都之行,上述的情景应该得到印证才是。  相似文献   

2.
古色古香的纸扇作为纳凉工具,于现代逐渐退出实用领域,成为装饰品或艺术品。近年,扇面书画作为中国书画的一种特殊形式。已经成为拍卖市场的一匹黑马,激发人们欣赏收藏的欲望。曾经是藏家心目中小配角的扇面书画,如今已经晋升为收藏主角而渐受市场的宠爱,尤其名家精品扇画成为极具增值潜力的收藏门类。  相似文献   

3.
正说起京都,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一定是那寂静的古刹、裹着小碎步的和服、高高挽起的发髻、五颜六色的怀石料理……的确,京都是日本传统文化的大本营,几乎一切传统文化符号都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渲染。或许就是因为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希望在这里找寻最日本的记忆,反而使京都成为一座国际化程度极高的城市,虽然我不知道京都常住的外国人口到底有多少,但是,单从办签证的速度、国际邮政的便利程度来看,它的国际化程度之高绝对是名古屋这样  相似文献   

4.
苏亚梅 《世界文化》2010,(12):31-31
<正>到京都旅游,可以看到很多地方有变身"舞伎"的照相服务,不仅是外国人,很多日本女性也愿意花上1万多日元,在京都有名的鸭川边,拍下自己变身舞伎后的艳丽身影。"舞伎"到底是什么呢?"艺伎"这个词可以让人马上联想起日本。她们涂着厚厚的白色粉底,穿着和服,在客人的身边陪酒。或者有人会联想到一  相似文献   

5.
黄素龙 《寻根》2011,(4):27-31
凡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有许多稻荷神社,稻荷神社敬奉的是稻荷大农神——狐狸。最早在京都创祀稻荷神社者是中国秦朝到日本的秦氏后裔。先秦时期,中国曾把捕鼠的猫、捕田豕的虎当做“八蜡”之农神去祭祀。但是古代的日本并没有猫、虎之类的动物,  相似文献   

6.
年初,笔者随内蒙古文物考察团一行,赴日本大阪、京都、奈良、东京和韩国首尔、济州等地,先后考察学习、参观了20多个博物馆、纪念馆和文化遗址。日  相似文献   

7.
江户时代是日本庶民艺术在城市获得发展与成熟的阶段。当时日本绘画以江户城与京都为中心,至江户中期,从中国传入的写实风格在长崎逐步发展并形成“南苹派”,将一股写生新气息吹向日本画坛,影响了“圆山四条派”及伊藤若冲等人。  相似文献   

8.
正京都作为日本首都的时间长达11个世纪,这里的文化遗产保存得非常完整,其中艺伎文化已有近400年的历史。"艺伎"的"艺"代表才艺,"伎"指人,"艺伎"就是精通才艺之人,她们是舞者、歌手、乐师、艺术家乃至知心密友,更是魔法师,用魔法变出奇幻世界,神秘而又独特。公元17世纪,在日本京都著名的祗园花街的古老街道上,一些女子匆匆而过。这些迷人的背影穿街过巷,仿佛穿越历史的时空走进了今天。一转眼,美丽的身影又消失不见了,激起人们的幻梦和欲望。华美的和服,雪白的罗袜,  相似文献   

9.
正18世纪的京都在日本艺术史上大家辈出,诸如伊藤若中、曾我萧白、圆山应举??这一时期,艺术家们百家争鸣,被誉为"京都文艺复兴"。其中,江户时代的与谢芜村,在用短短十七个音节咏叹百感人情的俳句世界中,与松尾芭蕉并称泰斗。不过,芜村的本职并非创作俳句,而是绘画,在他留传于后世的绘画作品中,有多达三十件被指定为国宝级文化遗产,可谓当之无愧的大师级  相似文献   

10.
收藏·拍卖     
《中外文化交流》2007,(4):92-92
保利春拍追“新” 北京保利3月16~17日新春拍卖会由中国书画与油画两部分共千余件作品组成。据悉.此次春拍特点“小、精、准”,结合市场新趋势着重推“新”.即新艺术家群体、新材料语言、新形式及新的收藏投资趋向,拍品结构更加立体化和丰富化。油画拍卖部分包括油画、雕塑、水彩、影像等单元,囊括229件精美拍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11月29日,日本战后第7位首相、被誉为日本"战后保守巨星"的中曾根康弘在京都一家医院去世,享年101岁。中曾根康弘任首相期间,首先提出了"战后政治总决算"口号,致力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经济上,他大力推行日本国有铁道、电信电话公司、日本专卖公司等三大国营机构的民营化。同时,他强化日美同盟关系,称日本要成为美国的"不沉航母",并与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建立起密切的私人关系。逾百岁高龄的他,亲历了日本大正、昭和、平成  相似文献   

12.
东瀛花痴     
阿良 《世界文化》2001,(3):40-41
日本人爱花,在国内早有所闻。来日本后,深感其爱花之心,几近于痴迷。在公共场所,到处可见插花艺术展览。住宅庭院更广植花木,且皆修剪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如圆球形、椭圆形、扇形等。即使是高大乔木,亦不让其自由生长,枝叶都要修剪造形。在京都皇宫和银阁寺看见过园丁修剪花树,其认真精细不亚于手艺高超的理发师。住宅围墙多栽灌木,其造型如墙、如层叠堆砌的山石,有修剪成圆球形的杜鹃花,在春来繁花齐放时如色彩艳丽的大绣球,美不胜收。日本国土资源匮乏,城市中更是寸土如金,并非人人都能享有带庭院的住房。即使在京都这样一座…  相似文献   

13.
杨曼 《世界文化》2009,(2):24-26
江户时代(1603-1867)中后期,日本经济文化的中心逐渐从京都、大阪移至江户(今东京)。18世纪的江户是世界第一大都会,滞留江户的地方大名和他们的家眷刺激了消费,催生了一大批豪商巨贾,但他们却处于“士、农、工、商”制度的最末端,追求金钱和享乐成了他们的人生,文化市场空前发展。相对于在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京都、大阪形成的上方文化,江户后期的文化以表现世俗人情为主要特征,最具代表性的是浮世绘、  相似文献   

14.
日本女作家山崎丰子(1924—2013)1944年毕业于京都女子专科学校(现为京都女子大学)国文系,时任《每日新闻》社文艺部记者,并在履行记者勤务之余开始写作,从此踏足小说创作领域.其父是大阪船场经营海带的商人,所以山崎的初期作品多是以船场为背景的.1960年代以后,她的创作逐渐脱离大阪这一城市背景,风格转向现实批判,...  相似文献   

15.
当代日本著名作家、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井上靖,在日本文化界享有盛誉,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井上靖一九○七年生于日本北海道的旭川。父亲隼雄原出生于石渡家,是静冈县田方郡井上家的养子。井上家几代都是医生。一九三六年井上靖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哲学系,同年八月参加每日新闻社大阪本社工作。七七事变后,当年九月应征入伍,在第三师团辎重队,驻防于我国华北各地,一九三八年四月因病退伍。不久,继续从事记者工作,一九五一年五月退出报社,专门从事文学创作至今。  相似文献   

16.
海外回流概念成主流 2008年底,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内艺术品市场成交骤减,大幅缩水,但中国书画行情尤其海外回流的中国书画却一枝独秀,成为众多拍卖机构主推的焦点板块。  相似文献   

17.
我随上海作家、编辑代表团一行6人,应东京书籍株式会社之邀,访问了东京、京都之后,又访问了奈良。奈良是日本历史名城。日本古称“大和国”,其首都平城京即在今奈良市区西城,仅存遗址。从其模型看,它是仿照唐代长安城建造的。公元七、八世纪,日本先后派遣附使、遣唐使有19次之多。1950年,奈良被定为国际文化都市。奈良又是日本佛教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对日本佛教文化、甚至对天平时代的文化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创建的唐招提寺,被奉为日本律宗总本山。奈良还有许多名列古寺,如东大寺、兴福寺、药师寺、春日大社等。…  相似文献   

18.
奝然(938—1016),是北宋时期第一位访华的著名文化使者,在中国停留4载,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奝然是日本乎安时代中期的名僧,生于公元938年,京都人,俗姓藤原,幼时在日本著名的寺院东大寺出家,学习三论宗。后又到石山寺研修,接触了大量从中国传去的先进文化和佛教经典,  相似文献   

19.
正青木正儿(1887-1964)是现代日本一流的汉学家,也是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的顶梁柱之一。青木出生于本州西南端山口县下关一个世代悬壶之家,父亲是饱读汉籍的医生,曾师从中津藩儒者白石照山学习朱子学和汉诗,颇具汉学修养。行医之余,居家以读汉籍、吟汉诗为乐。受这一家风熏陶,青木正儿自幼对中国文化就有浓厚兴趣,中学时代开始亲近中国古典文学,成年后他选择中国文学作为专业乃至终身追求。  相似文献   

20.
正当我第二次站在函馆山上,俯瞰那璀璨夺目、晔兮如华的夜景时,不由得从心底里深信:"梦想,真的会实现!"十四年前站在这里的我,还是一个硕士二年级的学生,那年10月我随学校文化交流团访问日本函馆大学。虽然只有短短六天,却是平生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来日本、第一次在国外唱戏??这许许多多"第一次"很自然地累积成了一种难忘。如果让我自己选择,我可能也会像大多数人那样将京都、东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