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新兰 《新闻世界》2013,(9):101-102
当前,中西方交流日渐频繁,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日益重要。中西方交流处于深度磨合状态,西方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存在“位差”,媒体对我国的报道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西方媒体传达的中国形象并不能反映中国当前的现状。为让外界了解中国真实的一面,就需要增强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的针对性,而加强涉华舆情研究、尝试以他者眼光看中国,成为增强对外传播针对性、有效塑造国家形象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2.
《报刊之友》2013,(9):9-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在世界经济体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已经逐步改变了积贫积弱的传统国家形象,正以一个负责任的、强大的大国形象屹立在世界之林。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全世界人民景仰的目光,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想了解中国,其中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媒体。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世界级盛会、活动不断在我国举办,如北京奥运会、世界媒体峰会、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广州亚运会等国际盛会,无疑给中国提供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本国和国际媒体的报道,中国的国家形象不断向世界传播。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其实是一种国家主导的政治传播,因此国际受众构成不同,国家形象传播也就没有一个笼统的、适用所有国家口味的统一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受众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塑造国家形象,使中国走向世界。本期“传媒大讲坛”栏目特从对外传播角度刊载相关文章,首先特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戚呜教授撰文《澳大利亚唐人街免费报研究》,文章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唐人街免费报纸的宣传特点,认为此类报纸不仅方便了国人在异国他乡的信息交流,同时也在潜意识中宣传了国家形象。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刘林利博士的文章则从实践出发,细数南京城市形象的对外传播之道,虽然谈的是南京,但我们应以小见大、推而广之,从中学习总结出国家整体形象对外传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实现中国军人形象对外传播,需要运用全媒体技术,依托"巨媒体"和"微媒体"平台,寻求适宜于媒体融合语境下的报道形式;要在信息传播流中实现国内外受众的参与式传播,让受众参与人物发现、人物选择和人物报道环节;要注重挖掘国内外受众资源,提升我国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让国内军事明星"走出去",实现主动传播人物形象和引入外媒正面报道相结合,促使军人形象对外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国际新闻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外受众了解中国的窗口。国际新闻的错位特征,即事实、媒体、受众不在同一传播平台,使国家形象的塑造出现了国内与国外断层的现象。一方面,受众、媒体(国外媒体)远离事实,导致国外媒体对有关中国的报道不一定客观真实,导致"他塑"不稳定性;另一方面,事实、媒体(国内媒体)远离受众,国内媒体对国外受众的调查不够,国外受众对国内媒体的信任不够,导致"自塑"的不给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国际新闻传播塑造国家形象时,要充分认识到国际新闻的错位特征,力争通过国内媒体的报道影响国外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减少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和障碍。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媒体的对外报道是世界了解中国立场,倾听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渗透在新闻报道中的意识形态传递着不同的思想与价值观念。面对西方媒体对华报道制造的偏颇舆论与误解,中国对外报道策略的转变对国家形象的树立及传播真实的中国有着重要意义。从国家意识形态角度看我国对外报道的定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的是阶级和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所谓国家意识形态是作为某个社会共同体或国家的意识形态。它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共同体成员或民族国家根本利益的反映,它通  相似文献   

6.
我党历来十分重视对外宣传工作,还在延安时期,我们的通讯社、电台以至报纸都把对外宣传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国际有识之士不远万里来到延安进行采访,向世界报道中国革命的状况。这些报道对世界了解中国革命的真实情况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令天,我们正处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伟大时代,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无疑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树立我国的良好形象有着重大的意义。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对外宣传担负着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的先荣使命,是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桥梁。近年来,南昌电视台通过中国黄…  相似文献   

7.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如何构建一个负责任、具有亲和力的国家传播形象,展现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成为新的课题.不过,近些年来,在与经济地位快速提升的同时,我国的对外传播却处于尴尬地位.一方面,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处于"弱势"地位,在以西方主流媒体为主导的世界传媒格局中,中国主流媒体的"声音"相对较弱.另一方面,中国传播机构的一系列新动作,在外国人眼里又是一个传播"强势"的国家,有调查表明,2010年投放的中国国家形象广告片让一些美国入觉得"令人恐惧,胜过友善"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市场行为,往往被一些国际媒体放大为"国家意志"的扩张行动,在执行的过程中受到"围追堵截".  相似文献   

8.
杨俊英 《视听》2012,(5):44-46
一个国家的传媒关于经济的报道,对于外部世界来说,是关于这个国家的重要信息。一个地方外宣广播媒体所办的涉及经济领域的节目甚至可以成为这个媒体敏锐度和所持立场的"晴雨表"。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地方外宣广播频率办好经济类节目,可有效对外传播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有利于树立"中国好"的形象。目前云南、广西、新疆。  相似文献   

9.
王玉梅 《新闻世界》2012,(11):148-149
在社会转型时期,突发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而突发事件的报道离不开新闻媒体。国外民众主要是通过大众传媒来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因此,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和传播对建构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国家形象与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态度之间的关系出发,谈谈媒体应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进而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0.
了解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或者另一个国家的某一地区的报道,对了解其国家形象和改进对外传播有一定借鉴意义,韩国媒体如何报道西藏,对了解其媒体如何塑造中国形象有一定帮助。本文选取《朝鲜日报》2005年—2014年的所有涉藏报道,予以分析,了解韩国对西藏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11.
主流媒体的对外传播是我国对外传播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在多个场合提出"要加强主流媒体对外传播能力提升"的要求.本研究通过选取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选取自2000年以来我国有关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相关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学术共同体建设、关键词聚类等分析.研究发现,国内有关主流媒体对外传播议题的研究自2012年以来有了大幅度提升,相关研究数量逐年增加;我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研究也经历了"对外宣传—对外传播""让世界知道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借船出海—建构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路径"等内容的迭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是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新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大好机会。面对这个万众瞩目的体育盛会,国内传媒不仅肩负着全面报道赛事的重任,还肩负着让世界人民通过看奥运会了解中国的历史使命。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媒体都力图在奥运会上一展身手。面对全球各大媒体,国内媒体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们的媒体需要进行科学定位,明确传播目的,找到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奥运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会,也是一次媒体盛会。北京奥运会期间,境外将有两万多名注册记者,近万名非注册记者来中国报道。国际媒体的空前关注,给我国展示和提升国家形象提供了契机。作为中国媒体,当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精心研究奥运会对外传播特点,借力世界媒体,报道好奥运,传播好中国。  相似文献   

14.
对外传播,关乎国家形象。在媒介全球化的态势下,面对国外传媒巨头对我国传媒市场的迅速扩张,我国媒介在对外传播中怎样占据高地,既让中国在全球传媒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又树立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媒介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期刊登的这组稿件,有对我国媒介在山西"黑砖窑"、重庆"钉子户"等事件报道中由于传播失当产生不良后果的反思,有对我国媒介在香港回归十年报道中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成功解读,也有对我国媒介对外传播中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对我国的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世界经济纷繁复杂,对国际财经报道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涉及到的国家形象问题不可忽视.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的媒体来说,在国际财经报道中国家形象传播的策略也成为新的课题.中国媒体在进行国际财经新闻的报道时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努力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从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6.
2020年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向世界展示了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大国形象,也为这项工作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奠定了更为扎实的基础。西方部分政客及媒体,因本国疫情和经济持续恶化,对中国的“甩锅”和污蔑始终没有停止。如何在全球疫情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仍然是对外传播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国家形象传播──一个新课题的凸现支庭荣历史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在世界上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首先是一个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而进一步深入下去,中国在国外公众心目中和媒体传播中究竟以怎样的面貌出现?这就涉及到一个新课题──国家形...  相似文献   

18.
在"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的背景下,"第四世界"是我国当前对外传播工作的重要对象."第四世界"本身落后贫乏的媒介生态,要求我们在对其进行外宣活动时,应当探索出不同于驻外媒体、孔子学院等正式平台的其他机制.本文根据马拉维录像厅和新中国初期读报组这两种基层媒介实践,提出我们在对"第四世界"进行国家形象传播时,可以将"群众...  相似文献   

19.
罗奕 《传媒》2019,(14):79-82
国家形象是人们(形象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对一个国家(形象客体)由其客观存在所决定的外在表现的总体印象和评价,需要从主客体关系来讨论。本文通过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六国大众媒体的涉华报道进行舆情监测,了解这六国媒体作为“他者”是如何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建构的。本文认为,这些报道虽然存在偏差,不能“面面俱到”,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策略的制定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财经新闻传播主导权是全球化语境下大国争夺的重要领域,用以彰显国家经济形象。在国际经济格局变化中,我国经济地位进一步提升,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国元素"、"中国故事"日益成为国际财经新闻争相报道的对象;由于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世界经济风云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更为显著,我国媒体对国际财经新闻也更加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