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于低段学生要求,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会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相似文献   

2.
盛晓亮 《教育》2014,(30):3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低年级是学生进行正规阅读的初始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教给他们方法并重视阅读迁移,帮助低段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文化,形成独立思想,丰富个人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阅读教学的目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由此可见,自主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自主阅读是相对于被动阅读而言的,  相似文献   

4.
唐玲 《考试周刊》2012,(23):36-3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说明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实践证明,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只有会阅读的人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阅读教学更是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在教学《我家住在大悔边》(北师大实验教材第一册)这篇课文时,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第一学段的学生要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师要引导一年级的学生爱上阅读,科学进行幼小衔接。朗读是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开设“小小朗读者”微课程,能充分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可见,学生良好的语感要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培养,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也是一种心理能力。阅读感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感悟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和体验,所依赖的只有学生自己积极的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9.
儿童诗深受儿童的喜欢,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将儿童诗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使儿童增加体验,培养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一、花开花落亦有声——听诗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就明确指出:要引领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儿童诗,是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一种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10.
毕艳萍 《考试周刊》2015,(14):43-44
语文课程教学应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长期阅读过程中情感的积淀和升华。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科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重点从字、词、句入手,通过多种阅读方法,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适当点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一条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在低年级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显得尢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是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应该注重情感体验的过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曾琛 《学周刊C版》2014,(2):180-18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正处在形成阶段的中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体验和阅读积淀对其语文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点燃学生阅读的火花.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探究和践行.  相似文献   

14.
郭欣 《成才之路》2014,(5):48-49
正所谓朗读,是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朗读是语文阅读的起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且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的基本教学目标就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朗读是不可忽视的,它是一切语文活动的基石,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正处在形成阶段的中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体验和阅读积淀对其语文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点燃学生阅读的火花,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探究和践行。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是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应该注重情感体验的过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8.
儿歌在儿童早期语言形成、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儿歌的文化功能,在第一学段阅读目标中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在课堂上,学生自己阅读的时间非常少.  相似文献   

20.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要求。作为一种阅读结果的“情感体验”是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体验”来实现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阅读体验的个性化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