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语言在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积淀着社会意识。通过理解文学语言,能将语言所具有的社会意识内涵充分展现出来,使文学语言本身成为蕴涵深厚社会意识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追溯一个民族文学语言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也是推动当下文化文学建设的有效途径。从另一个维度来看,文学语言的变革也体现了一个时代社会意识的革新,反映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心理变迁。探讨文学语言的变迁对研究社会历史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学语言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的核心经验,节奏是幼儿文学语言的重要内容。在PCK视阈下,幼儿教师要掌握关于语言节奏的知识,把握、感受、体验文学语言的节奏,了解幼儿关于语言节奏的经验,建构起指导幼儿学习文学语言节奏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幼儿感受文学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4.
文学语言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临界语言;文学语言在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积淀着历史意识;文学语言能将语言所具有的历史意识内涵充分展现出来,使语言本身成为具有活生生的生活气息和蕴涵深厚历史意识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学语言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是用语言构筑的艺术世界。文学语言在艺术表现方面充分体现了自由性和灵活性。文学语言和一般语言的不同,决定了文学语言的审美性,形成了文学语言的特殊语言符号,使人们在文学的艺术殿堂里,享受艺术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6.
出于对工具论语言观的反叛,俄国形式主义从对文学语言与实用语言的区分中发现了文学语言的陌生化与可感知性,捷克结构主义从对诗歌语言与标准语言的区分中论证了文学语言的美学功能与情感表现的形式性,新批评则强调了文学语言的表情性、伪指性与歧义性.本文反思了形式主义语言观对文学语言与其他语言形态交叉互渗关系以及对文学语言人文特性关注较少的缺陷,并对其多方面的影响作了评估.  相似文献   

7.
“文学语言”是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核心经验之一。基于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核心经验的新理念,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幼儿学习“文学语言”的价值,分析当前语言活动中对幼儿“文学语言”学习的指导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幼儿的“文学语言”欣赏与感受能力、理解与表达能力,鼓励幼儿运用“文学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述。  相似文献   

8.
应该在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和一般日常语言以及其他艺术语言的比较中认识文学语言的特性。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相比较,前者的根本性质是文学性追求含蓄蕴藉和多义,后者的根本性质是科学性,强调严密的逻辑性和语义的明确性;与日常生活语言相比较,前者注重语言的诗学功能,后者注重语言的社会交流功能;与其他艺术的“语言”相比较,其他艺术语言偏于感受性,文学语言则偏于理解性。  相似文献   

9.
文学语言是规范化的全民语言,不源于口头语但又不同于口头语,是口头语言经过长期的选择提炼的结晶,这种全民语言和方言不是绝缘的,它们相生相成。方言不断被吸收进文学语言使文学语言得到丰富发展,文学语言的巨大作用力,使方言不断完善和深化。从这一辨证关系出发,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探索《蜀语》与汉民族文学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 广义的汉民族文学语言指汉语的书面语言。李实所生活的时代的汉民族文学语言为汉语古代的书面语。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语文》2007,(11):125
作文语言是一种文学语言,而文学语言是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性语言,陌生是作文语言的本质,是文学语言之为文学语言的根本所在。关于"陌生",俄罗斯形式主义文论学派代表人物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有过这样的表述:"陌生的手法是将事物‘奇异化’的手法,是把形式艰深化,从而增  相似文献   

11.
日常语言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都是具有人文价值的语言,都是具体语境中发生的语言行为与交往对话。话语的涵义完全是由它的上下文语境决定的。语境在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甄别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日常生活中对话无处不在。生活中的言语具有双声的性质,作为日常生活中交往的双方,其语言往往也是复调的。文学语言(诗性语言)也是"有意味"的语言。其"意味"在于从语言中显现整个"世界"。这个"世界"充斥着对话。文学语言的特性就是超越在场的东西,通达到不在场的东西。文学语言的复调性由此而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语言反映了作家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及评价。从文学语言的表现功能来看,文学语言具有内指性、吁情性、模糊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本中文学作品的语言现象,分析文学语言的特质,从语言这一基础材料入手,结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分析、鉴赏文学语言,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学会它的表现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增强自能作文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3.
雀冯  雀寿 《文学教育(上)》2009,(19):122-123
在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的区别上,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观点是:非文学语言的特点是“真实、准确、规范、凝练”,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形象性、凝练性、情感性、音乐性”,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本色化”。也有研究者认为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新闻语言与诗艺语言最基本的差异在于它们属于不同的话语范畴。在各自的范畴领域内,各自既有自身不可僭越的游戏规则、表达方式,又承担各自不同的来自于受众的阅读期待的独特品质……前者的话语系统要求其语言以真实、准确、规范、凝练为特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学生在应用写作过程中使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的情况,采用几种逐步升级的训练方法——词语交换法、同义选择法、语言反串法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在理论上明白不同语体的特点,理解应用文语言的规律,在实践上掌握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换、文学语言向事务语言转换的方法,也就是口头语言、文学语言向应用文语言转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区别李满本文所谓文学语言指的是构成文学作品的语言,所谓科学语言指的是构成科学著作的语言。一、文学语言的内向性与科学语言的外向性就语言的指向而言,科学语言是一种外向性的语言,是一种用以表现客观事物之性质、状态及特征的语言。而文学语...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初的文学批评虽然重视文学语言的研究,但仍拘束于传统工具论语言观的视域中,将语言形式看作是思想内容的容器和工具。随着西方“语言论转向”的引进,文学批评开始以语言本体论为基础探索文学语言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使文学语言研究从观念到方法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7.
孙文虹 《现代语文》2013,(1):128-129
文学语言是合乎语言规范的书面语,具有很强的规范性.文学语言的读解过程,即作者使用某种语言,通过具体的言语活动,创造出文学作品,然后经过读者的解读而被接受.小说最常用的话语言说方式是叙述.叙述性语言集中体现着文学语言联结、贯通、整合的中介作用.以余华小说《活着》为例,具体谈谈文学语言的中介作用在小说叙事性语言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一语言表达中的常规与变异,对立统一地存在着。“常规”应该研究,“变异”值得探讨。突破语言常规的变异语言,是文学语言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其内涵丰富,耐人玩味。文学语言对语言常规的变异,即是改变对象的形式,使对象偏离自然形成的或通常的标准。它主要通过语言符号的灵活构建来实现。西方不少文艺理论家、语言学家强调文学语言对常规的变异。西欧的布拉格语言学派认为,文学语言的特点是有美学目的地对标准语进行扭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与语言的关系。文学语言的特点。文学语言“亦此亦彼”的模糊性形态。在文学语言构造的可能世界中,越是模糊朦胧之处越是可以发现美之所在。模糊不等于语言运用中的“含糊”、“混乱”。  相似文献   

20.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语言反映了作家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及评价.从文学语言的表现功能来看,文学语言具有内指性、吁情性、模糊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本中文学作品的语言现象,分析文学语言的特质,从语言这一基础材料入手,结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分析、鉴赏文学语言,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学会它的表现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增强自能作文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