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生动具体地描绘了湘西五个主要方面的民风民俗:青年男女恋爱习俗、鬼神迷信习俗、节日习俗、野蛮习俗和日常生活习俗;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民俗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离开了湘西民俗就没有沈从文的小说,沈从文小说的优势及魅力都源于那古朴独特、原始神秘的湘西民俗。沈从文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第一大家。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清本(乾隆本、道光本、光绪本)《凤凰厅志》、《湖南通志》、清史稿及各地方志等相关史料对湘西天王庙进行考证.分三个层次:首先,通过相关史料对天王庙在湘西的分布情况进行考探.其次,对天王进行源流考.最后,指出天王庙在湘西民俗方面的特殊作用.如天王庙对湘西赶秋、野祭、五月祭鬼静声的影响以及对民众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在<边城>中以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湘西茶峒边城真挚的人性、纯朴的民俗、优美的自然景色,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4.
戴春勇 《教师》2015,(2):12-13
湘西地区儿童文学创作作为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一部分,深深植根于湘西这片现实与历史的土壤,其生动展现了湘西这片独特区域内秀美的风光、历史或现实的生活情趣,又试图以儿童的视域去认识湘西浓郁的地域文化、民风民俗与其特有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5.
湘西少数民族情歌不仅反映了湘西少数民族独特的恋爱、婚姻习俗,凸显出他们以歌定情、以歌为媒、互赠信物的恋爱、婚姻方式,而且广泛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居住、生产、生活习俗,蕴涵着丰富的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6.
湘西题材小说作为沈从文创作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30年代普遍批判乡土世界的落后与衰败的浪潮中,反其道而行,为大家描述了遥远的湘西世界的自然风土民俗,苗族服饰以其极具自然美和装饰美的特征,为湘西世界披上了斑斓外衣。论文拟对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中的苗族服饰描写进行探究,分析其背后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婚俗是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婚俗,不同的民族婚俗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本文通过对湘西土家族和苗族的婚俗的调查、整理和描述,以揭示湘西地区独特的民族民俗。  相似文献   

8.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是选取《武陵山少数民族文化与翻译》课堂上的翻译实践,节选自《湘西秘史》的两个小节.这是一部集湘西民情民俗、人文历史、人情世故、人生百态之大成的鸿篇巨著.本报告是以黄忠廉教授的全译方法论为指导,探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笔者选取了书中两个章节进行汉译英翻译实践,然后在全译方法论指导下对实践内容进...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于1925年写作起笔开始至1927年底离京赴沪这段时间内写作的乡土小说,建构了以一种“内部他者”身份的视角审视湘西苗族族群的“湘西记忆”。这一“湘西记忆”相对于“地贫民疾”或“香格里拉”的对湘西的偏缪认知而言,无疑是真实湘西镜像的一个侧面;而这一真实的湘西镜像在小说的叙事中得以生成,和沈从文运用民俗书写建构对湘西苗族族群认同的策略是分不开的。这即是说,在这一阶段沈从文写作的乡土小说中有着一条亦显亦隐的思致脉络:通过对湘西的民俗书写建构苗族族群的集体记忆,进而实现自我对苗族族群的“族群认同”,生成自我对苗族族群的一种心心相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实现对自我在都市早年生活中强,烈失根感的补救.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作家之一,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以超凡脱俗的“湘西小说”名贯文坛。他的湘西小说创造了奇异、种秘、平和、曼炒的湘西世界,展示了优美、迷人的湘西风光和原始淳朴的民风民俗所哺育的湘西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最本能的真善美和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缓慢觉醒,他的小说洋溢着浓厚的田园牧歌气息,促进了抒情小说的散文化、诗化,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其家乡湘西以及湘西的民俗成为他小说创作的出发点和支撑点,作者从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中,提炼出饱含深刻寓意的意象母题,将民俗文化摄入作品并使之具体化,艺术化,形象化,从而使他的湘西乡土小说具有了丰厚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2.
从小生活在湘西边远山区的沈从文,在艺术上追寻着个人的创作踪迹,这就是湘西民俗的“乡土性”。作家以一种热情的笔调对故乡风俗人情进行推崇,字里行间闪烁着人性的返朴归真。体现了最具原生性、“纯粹”性、丰富完整性、蕴涵深刻的人本哲学。  相似文献   

13.
大湘西古村落形态丰富,文化形态差异大,具有突出的建筑、民俗、美学、历史、旅游等价值。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质证,按照流域特点、城镇职能、地形地貌等要素时湘西地区的古村落进行了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将湘西地区古村落划分为河谷盆地区和高原山地区。这些古村落呈集群分布,其发展演变反映了湘西地区的社会经济变迁,是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和物质载体,建议政府部门统一规划、差异开发、捆绑申遗、树立品牌.把大湘西古村落群打造成国际古村落休闲度假旅游名胜地  相似文献   

14.
文章试图从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民俗舞蹈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一)民俗舞蹈的前身——原始舞蹈的产生和发展;(二)以湘西土家族民俗的舞蹈为主要例子,探析民俗舞蹈在原始舞蹈基础上的发展趋势与规律;(三)我国当代民俗舞蹈艺术历史遗存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5.
湘西苗族刺绣是民族工艺的珍品,它的产生源远流长,在独特的生存状态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范式.湘西苗绣取材广泛,寓意丰富,工艺精湛,针法讲究,风格浪漫,情趣淡雅、古朴.体现了湘西苗族同胞纯情,乐观的传统美德,对于湘西苗绣的研究,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介绍了侗族以及湘西侗族居民的基本特征,然后从民居造型结构的地域表现、民居材料的地域表现以及民居建造与地域民俗表现等三个方面来论述湘西侗族民居的地域艺术特色,并结合地域环境、气候环境、生活习俗、生产劳作、居住特征等方面阐述了民居地域艺术特色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1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沈从文,其几十年创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此,他怀着无限的爱心去构建了一个美好的理想的湘西世界,从而把他的审美理想寄托在湘西的那些自然风景、古老民俗和美好的人物上,可以说他最为重要最为成功的作品,就是反映湘西下层人民人生命运的抒情小说。这些湘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源远流长的傩民俗文化入手,抓住其民族特色与地方色彩,以实证的方式,归纳了现代作家沈从文的湘西系列作品中所描写的民俗事象,深入分析了沈从文描写傩民俗的主客观因素。同时也指出了傩这种民俗文化的深刻文化内涵以及沈从文写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花瑶的传统民俗原本是花瑶人生存与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民俗中表现出来的音乐文化是花瑶人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它滋养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花瑶的婚礼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独具魅力.以现代背景下的湘西南虎形山崇木凼村花瑶村寨为例,对花瑶新人婚礼的实录,来窥见花瑶民间礼俗仪式音乐生存的某些境况.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是寻根文学的先锋作家,具有强烈的寻根意识。在都市和乡村的对比中,他发现了都市人病态的品性和湘西边民健康的人格。为此,他从湘西边民的人性人情、风景民俗入手,努力在原生态的湘西世界中,去发掘积淀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优良品质,借以重造民族精神品格,将鲁迅等现代作家对国民性的探讨推进了一大步,对当代寻根文学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正是湘西小说深层的文化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