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文字表达的真实、感情的真切,不再是语言文字的形式游戏。立意、结构、文采都是可以通过系列课程"模式化"训练出来,唯独"感情真切"无法程式化的训练。课堂教学中,可以从文本入手,让学生且读且悟且思,对文本动了心,发乎情,寄于笔,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引导他们从对文本人物动情,到对自我动情,完成情感的体悟,作文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写作教学的要求在新课标中就明确界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笔者认为:阅读写作密不可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一把双刃剑,阅读教学要体现作文教学。深入探究平时的阅读教学,开发文本资源,积极利用文本提升作文教学。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邱亮 《文教资料》2011,(16):49-50
巧借数学思维,语文课本中一篇篇文章可以看作是一个数学概念中的"面",而"面"可以说是由"点"构成(点→线→面→体)。解读一篇篇文章,不妨就从一个个"点"上去突破,即从发掘文本之"趣点、重难点、疑点、留白点、动情点"等入手,努力把握这一个个点之"细节",作灵动展开,由点而面,以点带面,阅尽文本点点精华,炫出教学满堂精彩。  相似文献   

4.
赵爱全 《现代语文》2011,(4):129-130
《高考作文分等评分标准》将"感情真挚"列为基础等级中的最高一等(第一等)。"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真"即真诚,真切;"挚"即诚恳,恳挚。"感情真挚"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真实自然的感情,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无病呻吟。  相似文献   

5.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语言训练受到广大师生前所未有的关注,结合教材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语言实践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从文本语言的特色点、空白点、动情点等几方面入手,引领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及时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真情实感的语句才能打动人,只有说真话、表真情,才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习作教学的灵魂在于引导学生寻找动情点,诱发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动情点;捕捉细节,深化动情点;读写结合,积蓄动情点。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有情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体验式作文教学进行写作训练,将写作训练渗透在生活和学习中。  相似文献   

8.
文本细读是20世纪英美新批评派创造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指用语义学的方法对作品的语言、结构和细节等进行真切的感知,深入的阐述和分析。文本细读尊重文本,以语言为立足点,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从而感受到浓浓的"语文味"。本文以陆蠡的《囚绿记》为例,以文本细读理论为基础,从文本出发,从语境中分析语义,从文本的内部组织结构三个角度进行文本细读。  相似文献   

9.
如今的阅读教学应该从对文本的肢解式阅读剖析走向对文本的真切感悟和鲜活的对话。这样的对话不仅是与所阅读作品进行言语的交流,更是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之间精神的融合、情感的相遇、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感应。一、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解题"的层面上,缺少对阅读材料本身的精神影响、  相似文献   

10.
顾飞 《考试周刊》2011,(87):53-53
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确,情感是语文教育中最有价值、最应重视的东西,而作文应该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因此,在作文中有真情实感尤为重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防止矫情造作。笔者认为要立足文本、进入文本、走近编者、超越文本、回归文本培养语感、发展语感,做到真实、感情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2.
“且”字本义补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且"字的本义进行总结,概括了学界的四种说法,认为各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均值得商榷。在前贤论断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且、土、示、祖、俎、姐"等古文字字形的分析,揭示它们之间彼此的关系,提出"且"是"祖"的初文,即"且"的本义是"先祖,"但并非是男性"先祖,"而是女性"先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新课程倡导的就是生态作文。生态作文追求情感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写作目标里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那么,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撷取用之不尽的新鲜素材,抒写出感情真挚、有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美文佳作呢?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运用失真的语言,来表现着对失真生活的"感受"和对失真情感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凸现一个"真"字!可见,学生认"真"习作,"反映新思维、新体验","面向生活,自由表达",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以其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个理念凸现了一个"真"字。小学生作文要从"真实"起步,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做到"用我心写我事,用我手写我意"。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同样,折射着教师生命智慧的课堂也存在着"课感"。笔者认为,课感固然是教师对课堂进行状态的敏锐的感觉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更是建立在文本深度解读、吃透预案的基础上,与学生、文本三方对话过程中的一种圆融如意的驾驭能力。课感,是可以通过修炼获得的。  相似文献   

18.
人生之路,挫折和失败是常有之事,重要的是要学会宠辱不惊,苦乐相伴,且歌且行! 苦乐兮,且歌且行!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当"长风破浪终有时",我言"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言"苦乐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从课标、教材、资料、教辅的视角谈钻研文本,从寻找"切入点""争论点""动情点""训练点""拓展点"的角度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从而使小学中年段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生动。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引入音乐,可以起到语言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找到音乐与语文文本的最佳结合点是音乐发挥作用的关键。《爱莲说》教学中配合《出水莲》,引导学生进入高雅脱俗的境界;《水调歌头》处理为音乐文本,让学生直接歌咏、吟唱,体味文字的平仄和韵律;《七根火柴》配合动情的朗诵,引发学生内心的感情共鸣,使他们深刻体会人物形象和革命精神……这样就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性认识,使语文课生动有趣,活色生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