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维称"诗佛",诗作禅意盎然,存"思与境偕"之妙。其三首诗典型地显示了禅诗的三重:《过香积寺》观安禅之境、《终南别业》显骋怀之境和《山居秋暝》感至乐之境,诗中安禅向佛、骋怀参佛、入禅悟佛之致可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大静、美静、新静与和静四个方面对王维山水诗《鸟鸣涧》的独特静境进行了独到分析,认为它写出了独具王维特质与时代风貌的"诗佛"之静与盛唐之静,堪称古代静诗之首,亦堪称盛唐山水诗之绝唱,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于"无我之境"的渊源及内涵,学界已有许多精到的点评和分析,但对于其类型却至今无人涉足。笔者认为,"无我之境"其实有类型的不同,本文拟结合陶(陶渊明)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谢(谢灵运)诗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两句,对"无我之境"的类型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在创设"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过程中,融会贯通了"以物观物"、"中观"等哲学思想,他以一种哲学智慧,实现了对传统诗学中"物我关系"以及"情景关系"的超越,他把是否散发着哲学的灵光,作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分水岭,因此,"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必然是充满着哲学智慧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5.
一、德育中“有我”、“无我”之意义阐释“有我”、“无我”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创立的诗评理论。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王国维是用“有  相似文献   

6.
《同谷七歌》是杜诗中闪耀着卓异光彩的重要作品,在抒发乱离之伤感时生成了特有的有我之境,其中每首诗甚至每句诗皆可视作“有我”。但《同谷七歌》生成有我之境的环境因素、心路历程、情感内涵等诸多因素,未引起今人应有的重视,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借用朱光潜先生评论中国书法艺术水准的"疵"、"稳"、"醇"、"化"四境界,融合朱纯深教授"安身"、"立命"与"传世"的诗歌翻译"三难"新说,对诗歌翻译进行分类研究,以是否达到"化境"为翻译成功的标志,将所有译诗分为两大类:"疵境"、"稳境"与"醇境"为一类,"安身""立命"与"传世"为另一类;以"翻译质量"与"译诗在异域文化中的适应性与生命力"为分类标准,再将之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分为六个层次:疵境、稳境、醇境、安身、立命、传世;对于未达化境的译诗主要按照翻译质量来划分,对于达到化境的译诗主要根据其在异域文化中的适应性与生命力来划分。逐一厘清这些概念并以详实的翻译实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诗歌以有限的形象生发无限的审美效果,这一现象在"意境"理论中得到了阐述。"境"这一文论术语来自佛教概念。钟嵘的《诗品序》"赋比兴"三义中提出"文已尽而意有余",可视作古代诗歌意境理论的雏形。诗歌的意境理论成型于唐代。王昌龄"三境"并提,首推"意境"一词。皎然《诗式》对诗歌意境和风格的关系作了辨析,司空图发展了《诗式》中的境界风格理论,提出"境外之境,象外之象"。王国维一部《人间词话》集中研究"境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古典诗歌意境理论至此基本形成。目前意境理论还存在或多或少的争议,可以肯定的是:意境或境界的追求是主体和客体,意与象,文本与接受之间的和谐统一,代表着古典诗意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郑大转 《文教资料》2007,(17):70-71
该文从什么是境界谈起,再谈到《人间词话》中境界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展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美学境界的比较辨析。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人间词话》以"无我之境"为古典诗词的最高境界,但这一境界并不意味着主观之我的缺席,相反,物我之间总是存在着诸如超越、圆融或对立的特定关系。通过解读张若虚、晏殊、辛弃疾三人的名句,可以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11.
皎然与禅     
皎然的诗多禅意,可总结为不嗜浮名薄利,深谙无言而道合之理,探寻幽远、空寂闲静之境。他的诗论,谈及的意、境、情、景、象涉及到了间境问题,其理论思想,多来自佛教,对后代以禅论诗有重要的启示。皎然的“复古通变论”也有与佛学思想相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周志林 《课外阅读》2010,(11):184-184,159
王维诗在盛唐诗坛的地位,诗与禅之融合,即“以祥入诗”,在诗境上开拓了新境界;他的诗一字一句皆出常境,以禅理表现出其妙悟之禅境,这皆是王维诗的极大成就,王维得“诗佛”之名,盖在此矣。  相似文献   

13.
辛词雄潭沉郁,达到词之胜境,辛词意境的创造,是多角度、多类型的,有造境、写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始境、又境、终境;诗人之境.常人之境等等,从而构成多侧面、多层次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他认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寒春,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之境,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学术界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无我之境”观点理解上分歧的原因,从审美体验的角度论述了“无我之境”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唐寅用锦绣妙笔在其题画诗中构筑了一个个美不胜收的人间胜景,勾勒出一幅幅妙不可言的"诗中画",并硬闯进去成为其中主角,筑得一个个仅为表达其"小我"情怀的"有我之境"。此"我"是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是潇洒驰骋、狂傲不羁的,是恬淡隐逸、蔑视功名的。如此一个"小我"不仅遗世独立、与众不同,而且不同于现实中真实的"我"。  相似文献   

17.
王奎光 《文教资料》2020,(6):35-36,76
悲情论、"造境"与"写境"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论,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重要词论.饶宗颐从自己的词学观出发,对这三个词论进行了分析与批评,并在批评中提出了鲜明而独特的词学见解.饶宗颐的批评及词学见解对当代词论的发展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交往僧徒、游历佛寺、参禅问法,是杜甫生活中一个重要部分。而身处佛境,濡染玄理所获得的宗教体验和心灵感悟都在涉佛诗作中得到了呈现。杜甫的禅宗思想是滋生禅意诗风和禅机诗意的源泉,禅宗观照方式更是其诗禅互通、以禅入诗的的门径,而且造就了为数不少且质量上乘的涉佛诗作。  相似文献   

19.
张新 《大学生》2020,(1):46-47
朱光潜的《诗论》中有一节是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讨论,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他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