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何谓“对剖票封”?1999年7月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集邮大辞典》是这样解释的:“贴有对剖邮票的实寄封。在邮政史上,一些国家短期内低面值邮票售缺而暂时将单枚较高面值的邮票对剖使用,在贴用这种对剖邮票寄递信件时就形成了对剖票封……中国有福州1903年对剖票(飓风票)封、重庆1904年对剖票  相似文献   

2.
近读《集邮》增刊第四期“普7100元对剖票实寄封浮出水面”一,该对上海最近拍卖的普7100元对剖票实寄封作了详尽的描述。并结合对剖票实寄封的历史沿革,认为普7100元对剖票实寄封是一枚极其罕见的新中国对剖票实寄封,对研究新旧币制更迭时期的邮政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笔认为该封缺乏考证,存在一些疑点,现将疑点提出,以求证于诸位师友。  相似文献   

3.
陈健 《上海集邮》2011,(6):42-45
香港Interasia第15—20次(2011.2.26—28)续 "文革票"新加坡黄上智"文革"专集曾在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获金奖,包括未发行票多种,另有大量实寄封。一片红新票,多处有修补,60万元(港币,另加15%佣金,本节下同,仅列估价为未拍出);一片红旧票,左上角略有瑕疵,65万元。"全面胜利"(图1),带上、左边纸,原胶上品,  相似文献   

4.
邵春华 《集邮博览》2008,(12):78-78
实寄封是经过实际邮寄全过程的信封。由于实寄封记录了邮政的全过程,所以实寄封历来作为研究邮政历史、佐证重要历史事实的最主要的邮政物品,而且实寄封客观上还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征,因而,它是非常重要的收藏品。目前,随着文票和编号票价格的大幅上涨,实寄封也  相似文献   

5.
赵人龙 《上海集邮》2003,(10):37-37,F002
红印花加盖邮票中,面值最高且数量较少的当5元邮票中,发现有倒盖变体一种,数量约占当5元票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曾在福州、天津、琼州和梧州邮局出售。本期介绍一个贴用这种倒盖票的实寄封(图1),与上期介绍的当5元正盖票实寄封一样,收件人莫斯和寄件人帅哲尔都相同,但所付邮资稍高,即多  相似文献   

6.
传统类展品中怎样利用实寄封传统集邮类展品中选用实寄封要重视下面两点,即封上所贴邮票的珍罕性和邮票在信封上使用的难得性。邮票的珍罕性不仅指正票,还要考虑组外品和变体票(包括趣味品),因为一些难得的组外品和变体票  相似文献   

7.
本刊去年第3期《较早使用的普8(甲)实寄封》一文,谈到此票较早使用日期为1958年12月30日。我在整理邮集时发现一个河北宁津本县互寄平信封,贴普8(甲)票1枚,销1958年8月16  相似文献   

8.
葛彦京 《集邮博览》2010,(12):67-67
"文革"普无号10分面值票(解放军图案)有两种齿孔度数,一种为10度,俗称粗齿票,一般视为正票;还有一种为11.5度,俗称细齿票,一般视为组外品。粗齿票因存世量较多,价格平平;细齿票由于存世量较少,价格一直较高,目前单枚细齿新票约在万元左右。而贴用细齿票的实寄封存世量尤少,已知公开面世的不足10枚,一枚实寄封的价位约为一枚新票的2倍左右。  相似文献   

9.
胡不为 《上海集邮》2000,(10):13-14
这是至今所见唯一贴有2枚“普5”20万元票的实寄封。  相似文献   

10.
陈健 《上海集邮》2012,(9):43-45
北京诚轩春拍·2012.5.20大龙薄纸1分银全张原胶未贴上品,估价35万元(另加15%佣金,仅列估价为未拍出,下同)。大龙阔边5分银直双连新票原胶未贴上品带右边纸,估价15万元。1884.5.19天津寄北京大龙封(图1),贴大龙厚纸3分银l枚,销天津篆字中文戳和海关日戳,其中收件人姓名被剪去,水原明窗旧藏,9万元。万寿小型黑色无齿子模样票四方连全套印于白洋纸上(图2),未贴上品,存世仅2组。此样票是再版票印制前所制,每种面值已排成全格,但不知何故又与再版票略有不同,50万元。1893.5.19台湾淡水寄法国美术封(图3),由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世纪以来,集邮家们开始注意到实寄封之可贵,因实寄封上的邮政章、戳、签条、文字等连同所贴的邮票,远较新票或旧票上显示的信息量为大。就中国早期的古典邮票(通常指大龙,小龙、万寿及加盖票,红印花加盖票)而言,因大龙属中国第一套的龙头邮票,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日渐少见实寄封,故一向为  相似文献   

12.
《集邮博览》2011年第6期刊登了梁荫宗先生《30年代的一枚实寄封》一文,介绍了他收藏的一枚1931年赣西南赤色邮政实寄封,笔者认为,这枚实寄封的真伪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梁铁旦 《上海集邮》2011,(10):30-31
翻阅《集邮》(增刊)第16期,看到其中一篇《从一枚混贴实寄封来探讨普1面值10000元邮票的发行时间》,此文通过论述一枚1950年2月17日从上海寄往法国的实寄封上贴有普1 10000元票,得出结论:普110000元票的发行日期应不迟于该日期。这可是"重要的发现",而且与原先认为1950年2月仅发行普1800元票的结论不一致。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132年前的实寄封,贴有香港地区首次发行的专用普票——维多利亚女王像票(第1版,1862—1880年),其中淡橘黄色8先时票横双连(1865年发行)和朱红色30先时票1枚(1863年发行)。这是世界上首次使用汉民族文字——中文的邮票,也是东亚地区最早的邮票(中文“先时”是英文币值cents的音译),带有浓重的殖民地色彩。现今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的时候,此类封、票将更值得中国集邮者的重视和研  相似文献   

15.
关于普一和改一的提前实寄封媒体上多有报道。仅《集邮》增刊第3期上发表的山东李秋实先生《用实寄封探究“普1”的发行》一文,即举证出销有1950年2月8日收发戳的普一800元票提前实寄封5枚,品种包括本埠平信、本埠挂号信、外埠平信、国际航空信四类。至于改一的提前实寄封,仅笔者的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时期邮品均有伪品出现,尤以1949-1950年间华东、华北、华中等区票实寄封为多见,盖因这些低档区票每枚才几角、几元钱,而伪造成实寄封身价即成倍飚升,于是后者就成为造假的主要对象。下面是笔者所见  相似文献   

17.
笔曾在《上海集邮》2000年第1期以《1974年的普J6之4分、20分实寄封》介绍一个盖销1974年8月15日北京邮戳的实寄封,天津的徐久宏也在《邮海拾贝》2001年第2期展示一件与此封票、戳与封都相同的实寄品,只是收件人不同。最近,笔还收集到一个实寄封,由哈尔滨寄德国,贴编82与誉16 50分票各一枚,盖销“中华人民共和国哈尔滨HARBIN1974.10.142号日戳。  相似文献   

18.
日前从一批实寄封中,发现一件从河南南阳寄往江苏南京的印刷品信函上,所贴的普30《防止大气污染》60分邮票十分异样。该票刷色暗淡,荧光版号清晰可见,分明就是一枚假票(如图)。  相似文献   

19.
该实寄封于1949年由安徽省安庆挂号寄芜湖,封背面贴有安庆加盖“改作伍拾元”五连票,其右上部为一组对倒票,五连票的下方另贴有江淮邮政面值为5元的朱德像直双连两对,9枚邮票面值共计270元,符合华东解放区第五号国内各类邮件资费表(1949年8月1日至同年9月30日期间执行)中单挂号邮件的资费规定。邮票以8月11  相似文献   

20.
多伦多荣盛伟问 请问在组编一部传统集邮类展品中,怎样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单枚票与连票;2.新票与旧票;3.正票与组外品、变体票;4.邮票与实寄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