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庆 《科教文汇》2012,(21):32-32,35
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某方面或多方面能力较弱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又产生了一些新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其中因"经济贫困"而引发心理问题的"双困生"近几年来比例不断增高,如何针对"双困生"的特点探索较为有效的救助形式,是本文关注和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校园里存在着一定数量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双困生"。针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步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经济贫困大学生走入了大学校园。他们不仅承担着经济压力,还承受着来自家庭期望、社会舆论、就业前景等多方面的压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贫困"问题,成为渐受关注的"双困生"群体。他们面临的生活压力与精神压力高于一般在校大学生,随之带来的问题也是值得高校学生工作者关注的。  相似文献   

4.
袁小梅 《科教文汇》2011,(25):190-191
双困毕业生的定义为就业有压力而家庭又比较贫困的学生。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及就业能力进行调查,分析了双困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形成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中一个特别需要关爱而又易于产生自我封闭心理的群体。关注该群体的成长,分析其产生“心理贫困”的原因,积极探索消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贫困”的方法和途径,对于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构建有时代特点、符合学生工作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静 《科学大众》2015,(3):155-156
目前随着高校学费的增加,以及物价提高等因素,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比重也逐渐增多,高校困难生群体由于家庭环境等原因,总体来讲学习成绩优异,但综合能力相对欠缺,进入大学后,对未来充满迷茫,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甚至产生悲观自卑的情绪,家庭困难生往往容易演变成就业困难的双困生,所以高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经济困难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认清自我,确定目标,提高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陈瑜 《科教文汇》2014,(34):180-181
当前,我国关于高校贫困生的资助面、受益面在不断扩大,很多贫困生在获得资助的同时缓解了读书期间的经济困难,顺利完成了学业。然而,这种经济资助实质的资助模式弊端凸显,对贫困生更为突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引领不够,为此,笔者提出“经济资助———精神引领———能力提升”的“铁三角”优化模式,从减轻贫困大学生最直接的经济困难问题到减轻对贫困大学生影响更深、更久远的心理问题,最终过渡到提升贫困大学生社会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正武 《科教文汇》2009,(15):72-72
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贫困生由经济贫困引发的一些心理问题:自卑心理、焦虑心理、沮丧心理、文饰心理,这些心理问题正日益侵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在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更应该关心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贫困生由经济贫困引发的一些心理问题:自卑心理、焦虑心理、沮丧心理、文饰心理,这些心理问题正日益侵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在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更应该关心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小桢  潘慧 《科教文汇》2009,(20):61-62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群体,在国家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贫困生的经济困难有所缓解,但是他们的“心理贫困”问题却日益突出。本文分析了贫困生目前存在的“心理贫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水贫困和经济贫困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才志  陈琳  赵良仕  邹玮 《资源科学》2013,35(10):1991-2002
构建适于中国农村的水贫困与经济贫困评价体系,经过主客观综合权重法赋权后,对1995-2011年间31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地区的水贫困与经济贫困水平进行评价.通过非线性回归拟合,验证了31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水贫困与经济贫困之间存在共生关系.通过构建农村水贫困与农村经济贫困的耦合度模型,测算出两者的历年耦合程度;在此基础上,分4个时间阶段观察与分析17年间农村水贫困和农村经济贫困时空耦合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各阶段水贫困与经济贫困处于极度耦合的农村地区占一半以上;呈极度耦合的农村地区在增加,低度耦合的地区数在减少;各地区的耦合状态波动幅度和波动趋势多样性显著.据此,提出治理农村经济贫困和水贫困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三农”问题均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一般存在着经济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双贫”问题。目前高校的资助方式基本上只着重解决经济贫困,而对精神贫困没有给予足够高的重视。本文分析了中国肯德基曙光基金的资助模式,认为这种资助新模式不仅通过提供助学金解决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而且还通过为受助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由肯德基公司与学校合作共同致力于改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精神贫困问题。笔者认为,这种资助新模式可在高校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郑俊挺 《内江科技》2011,32(5):37-37,34
大学生贫困首先是经济上的贫困,由于经济问题而引发了贫困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时有问题发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的正常完成,继而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然资源西富东贫,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正相反,十年改革东西部差距继续拉大形成“马太效应”。国家每年给予大量的扶贫资金。为什么一直成效甚徽?不可否认,自然资源条件差、交通地理环境恶劣、政策偏差、领导不力等等;这些都是贫困  相似文献   

15.
底瑜 《中国软科学》2005,(10):42-50
在新世纪,人类反贫困的客观形势要求“行政主导型”扶贫方式向“市场主导型”扶贫方式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向“个体赋权参与发展战略”转变。因此,笔者相信,中国的反贫困事业必然从对贫困对象个体救济的“救济式扶贫”,经由对区域经济整体开发的“开发式扶贫”,再向赋权贫困对象个体主动参与反贫困的“赋权参与式扶贫”的方向转变,“赋权参与式”反贫困战略应该成为新时期反贫困的主流方案。四川省巴中市近年来的推行“巴中新村”建设模式就是“赋权参与式”反贫困方式在旧的反贫困战略中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6.
和田地区贫困与反贫困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国家级贫困地区和田地区的贫困现状,其次了这个典型贫困地区造成贫困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再次分析了本人所调查的典型贫困户的生活和生产状况,最后讨论了这样一个“少,边,穷”地区反贫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周悦  褚湛  崔炜 《科教文汇》2007,(9X):59-59
国家在贫困农村中小学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以后,各地中小学生因贫困辍学的现象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巩固率明显提高。笔者通过在河北省乐亭县调查研究,发现优惠政策的推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苏凤启  卞成德 《科教文汇》2012,(5):192-192,204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激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因在就业的各个环节中遇到比非经济困难大学生更多的困难.本文调查了温州市三个主要高校的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是近年来高等学校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在高校学生总人数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由经济条件贫困引发的诸多精神上的贫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人格的完善。因此,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是高等学校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做好学生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一环。通过对贫困生“精神贫困”的表现特点与成因的分析,尝试对贫困生的“精神解困”工作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更加全面地做好贫困生工作。  相似文献   

20.
国家精准扶贫战略要求在扶贫工作中能够最准确的对贫困的特征进行识别,有效针对贫困问题给予帮扶和救助。贫困并非仅仅是资金不足,在经济繁荣之下产生的贫困问题,其根源在于贫困群体可免于贫困的能力不足,进而言之,由于贫困户的社会权利保障不足,从而导致贫困群体在脱离贫困的道路上产生外部依赖,缺乏免于贫困的能力提升。因此精准扶贫战略,需要从提升贫困群体"免于贫困"的能力入手,着重对公民的社会权利进行保障,才能真正实现脱贫战略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