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静  苏丹 《科学中国人》2007,(2):114-117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戒子篇》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业余发明爱好者,订阅贵刊十八年,去年企业“减员增效”我提前内退了,因我酷爱《发明与创新》,退休后与主编联系义务为杂志社做些发行联络工作。在“第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场,我散发了不少的宣传材料,之后又用名信片的方式与各地专利权人联系,但效果不佳。今年2月份,我与郑州图书城的书商联系代销事宜,销出的也很少。为什么打不开销路呢?经过反复思考,我得出答案:发明爱好者在总人群中毕竟是少数,而为数不多的发明创新爱好者又不知有这么一种刊物,双方互相找不着。经过上述分析,我主动与零售商接洽,让其代销,我找了几个…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发明爱好者,和《发明与革新》相识已多年了。我从中学到了不少发明革新知识,掌握了好几种发明创造方法,我觉得自己胸有成竹,大可建功立业了,可总找不到一个发明的谆题大显身手。有一次,我从一本《发明与革新》中看到:发明要在自己熟悉的工作中去寻找,从自己的职业出发,去发现需要改进的东西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一篇小小的日志,也是我作为《发明与创新》杂志社小记者的一篇小小的总结。2014年初,我校创新研究院申请成立《发明与创新》记者站,校团委任命我为记者站的负责人,依托创新研究院组织,隶属于秘书处负责新闻报道工作!听到这个消息,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兴奋:喜悦的是创新研究院又有了一个  相似文献   

5.
读者心声     
结合本职搞发明我是《发明与革新》的忠实读者 ,从1978年以来 ,年年自费订阅 ,从未间断 ,其中一些文章反复细读 ,学到了很多东西 ,受到了不少启发和鼓舞 ,自己也涉足发明领域。通过学习和总结这几年自己发明创造实践 ,有一个体会 :即结合本职工作搞发明是成功的捷径。拿我来说 ,我学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是热能动力方面。但一开始自己想的是在化学方面有所作为 ,但终究因为“外行”而屡遭失败。我接触的发明人中和我一样因为脱离本行搞发明而招致失败的不少。吴君是发明爱好者 ,他学的专业是电气 ,但他却一度热衷于研究如何降低汽车行驶中阻力…  相似文献   

6.
我是个搞发明创造的业余爱好者,一生偏爱览群书,求学问,好百艺。十多年来一直订阅《世界发明》杂志,只因信息闭塞,不知道还有个创刊已20年的《发明与创新》杂志,直到2003年才通过《世界发明》认识“发”刊,我马上到邮政所去订阅2004年的《发明与创新》,果然不出我之所料,今年读了十一期,期期使我爱不释手,真是相见恨晚。本来近期经济有些紧手,但怕逾期订不到,还是千方百计省吃俭用在上月把2005年《发明与创新》订了才安下心来。  相似文献   

7.
知止的智慧     
东汉著名经学家马融想给《左氏春秋》作注,当时已有贾逵、郑众二人作注在先.于是,马融便找来他们的注解阅读.仔细读过后,马融意识到自己已不适合给《左氏春秋》作注,他这样评价:“贾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广博,郑众的注本广博而不精深.要做到既精深又广博,凭我个人的水平,又怎能超过他们呢?”正是因为看到了贾逵、郑众二人注解的“精”和“博”,马融果断打消了给《左氏春秋》作注的念头,转而去写《三传异同说》,随后又为《孝经》《离骚》等书作注,后来成就斐然.  相似文献   

8.
读编对对碰     
正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你们好!自从2011年订阅了《发明与创新》后,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不少。同学们都说《发明与创新》杂志太好看了,有的说喜欢看"科学大爆炸",有的说喜欢看"创新大擂台"……现在我们班有些同学还订阅了《全国优秀作文》,不过我始终坚持订阅《发明与创新》,因为从杂志中我学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一本贵社刊物,立刻被吸引住。但苦于身居农村,所订刊物十之七八被丢损,曾一度中断。今借邮购之便,重续我与《发明与革新》之缘。我也是位发明爱好者。十年前取得了两项专利。但由于身为农民,经济条件的限制,专业知识的匮乏,使得我如井底之蛙一样,原地徘徊至今。其间,又产生多项发明构思及方案,但仍在“立此存照”状态,并未向前迈进。为打破这种困盹局面,我将目光投向贵刊。我知道《发明与革新》是广大发明爱好者的良师益友,尤其我这样的艰难跋涉者,一定会从她那里,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长信心!在这里,把我长期受困扰…  相似文献   

10.
一篇文章触发两项专利黄汉勇编辑同志:我写这篇文章,除了感谢编辑同志办出了《发明与革新》这本全国一流的刊物外,主要是想和广大发明爱好者,特别是还没有做出一项发明的朋友,谈谈我在发明道路上的感受,也许能给他们一些帮助.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政府黄汉勇我从...  相似文献   

11.
我是《发明与创新》的最忠实读者之一。《发明与创新》伴我已近二十个春秋。我不只是阅读《发明与创新》,1988年我还参加《发明与创新》开办的“创造力开发”培训班,在《发明与创新》上也登载有我的小文。1988年1期的《胸表、臂表》,1988年10期的《自动添加洗衣剂洗衣机》,1995年4期的《公线私机电话》,1998年4期的《让飞艇焕发青春》,1999年9期的《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之我见》,2001年7期的《小探宇宙》。我的小文从简单的小发明到探寻宇宙规律的大课题,逐步深化。从这里可看到《发明与创新》给我的帮助和支持。我这近二十年,无论从知识面…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上小学、初中时也喜欢捣弄个小玩意,时常做个小玩具啦什么的。像其他天真的孩子一样,那时也曾梦想长大了做个发明家。然而,梦总归是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到儿时的梦想离我越来越遥远。5年前我有幸遇上了《发明与革新》。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每一期《发明与革新》的丰富内容,充分吮吸着书中的营养,五年从未间断过。同时还从《发明与革新》杂志社邮购了《发明诀窍一百招》、《创造学与创造性经营》、《创造工程学基础》等众多书籍。理论上的充实,又渐渐唤起了我儿时梦想发明创造的冲动。从此我按书中所授,…  相似文献   

13.
踏着时代的节拍,迎着改革的东风.1984年秋.《发明与创新》(原名《发明与革新》)应运丽生,1985年2月,创刊号正式与读者见面。创刊伊始.《发明与创新》便确定了“弘扬创新精神、普及发明知识、传播最新信息、促进经济振兴”的办刊宗旨,在宣传我国科技政策、报道发明创新人物、普及发明创新知识、传播国内外最新信息、沟通发明家与企业家联系、  相似文献   

14.
读编对对碰     
正编辑部的哥哥姐姐们:你们好。我是三年级的万莲仪,上次在朋友家发现了《发明与创新》杂志,我一下子就把一本书看完了。我也想买这本杂志,可是不知道去哪里买,你能告诉我吗?这本杂志里有很多新奇的事情让我大开眼界,不过我年纪太小了,有些知识还不懂。可是,我看到"发明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我看到《航空知识》上刊登了《里海怪物》这篇介绍地面效应船的文章,使我懂得了一种新型的快速节能的航行原理。但我想它还有一些问题,使这个原理不能在普通船上应用,因为“里海怪物”上的巨大硬翼使它  相似文献   

16.
我父亲许铮祥是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武汉中心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他从医30多年,曾编写过《胸部X线征》(湖北人民出版社)、《腹部X线征》(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两部专著,发表各种科技论文数十篇,发明了“X线机摄影微机自控与防护装置”,该成果1993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父亲成功的背后是《发明与革新》。 在父亲的直接影响下,我从孩提时代就开始阅读《发明与革新》,并萌发了浓厚的兴趣,“未来发明家”告诉我学科学、用科学、发愤图强要从小做起;“发明指南”则使我  相似文献   

17.
你来我往     
三个小问题当我看到《T3世界发明》的时候真是太兴奋了,这正是我一直期待的杂志类型!它让我了解到这么多最新电子动态,增长了不少知识。希望贵刊一直红红火火地办下去! 在贵刊3月号上我看到了一种应用在苹果电脑上的软件GarageBand,可以用来编辑音乐。可是恐怕它不能兼容Windows电脑,能不能问一下哪里有卖支持Windows类似软件?此外,目前在中国买苹果电脑是不是实用性不大呢?  相似文献   

18.
读编往来     
杂志社的编辑同志们:你们好!我是一个非职务发明人。我从小就爱“捣鼓”,热衷于搞小发明,虽然工作多年,但业余时间我还是一直没有放弃我的爱好。其中,有几项发明获得了专利授权,令我备受鼓舞。自从我偶然发现了《中国发明与专利》这本杂志后,简直是如获至宝,每一期的每篇文章我都反复读上好多遍。说实话,我感觉从今年开始,杂志的风格有了些变化,一些比较冗长的文章减少了,读起来比较轻松一些了,不知道其他读者是否也有同感。毕竟我们这些发明人不是搞学术研究的,希望杂志能多刊登一些实用的知识和信息。衷心祝愿《中国发明与专利》越办越好!浙江省嘉兴市崔先生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编辑先生:读了联名檄文《学术争鸣该堂皇登场了》(《发明与创新》今年第5期)和雷元星先生的《关于“科学非共体”》(今年第3期),深感鼓舞。长期以来,科坛上崇洋媚外、盲目迷信之风盛行,一些“权威”压制、封杀创新理论,鄙视、耻笑“小人物”,这是学术界腐败的表现。你们开始主动出击了,我表示最赤诚的支持!我预感到,一场科坛大辩论的帷幕正在拉开,科学的第二个春天即将到来!象《发明与创新》这样大胆发表挑战与争鸣文章的科普期刊,在国内恐怕仅此一家,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中值得讨论的重大问题何其多!《挑战与争鸣》专栏充满了智 …  相似文献   

20.
我自2003年偶然在一书摊上结识《发明与创新》.就迷上了发明创新,并对《发明与创新》爱不释手。我设计的“自动排水控制阀”使用了两年.简单可靠,无故障,我没有申请专利,想献给社会上有此需要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