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小数,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为达此目的,长沙市东区大同小学贺青老师安排了以下教学过程.教学开始,教师说,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什么游戏呢?找"与众不同的数"的游戏.随即用幻灯示题:下面7个数(2、75、46、1.25、125、293)中,第几个数是与众不同的数?这个数哪一点与众不同?学生说出1.25这个数与众不同,因为这个数中间有一个小圆点后,教师说: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像这样的数,我们就把它叫做小数.[评析:从整数到小数,是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感知小数——从学生的现实基础出发1援昨天,陈老师到超市搜集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课件出示)。认识这些带有"小圆点"的数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2援关于小数,你知道些什  相似文献   

3.
教学片断:●小数点认识的教学(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圆点“.”)师:请同学们发挥想像,猜猜它可能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会认、读、写一位小数。2.经历探究小数的过程,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过程一、贴近生活,引入新知1.引出小数。师:在课前老师布置你们去超市收集各种各样的数,现在请把自己的数字信息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找找哪些是我们没有学过但你们已经知道的数,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把数分成整数和小数。)师:这些没有学过的数都有什么特点?这类有小圆点的数字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师:关…  相似文献   

5.
教学片断: 小数点认识的教学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圆点“.”) 师:请同学们发挥想像,猜猜它可能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8~30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第1~5题。教学过程一、引入——生活中处处有小数的身影1.我们在三年级时曾经认识过小数(板书:小数),课前我请同学们留心收集生活中的小数,谁能说说你收集的小数。2.学生汇报,相机板书,指导读法。  相似文献   

7.
1.小数观念的形成。开始教学五年制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商品标价引入。预先布置学生到附近商店去观察一些学习用品的标价,再看课本80页的例图,向学生说明,商品标价一般用“元”作单位,而物品的价钱用“小数”来写。并使学生弄懂1.25元、0.28元、0.06元等的实际意义。例如,一支钢笔的价钱是1.25元,小圆点左边的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数学第四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小学生已掌握元、角、分的化法、聚法及简单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商品价格的实际例子来讲解小数的初步知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以便学生尽早地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为第七册系统学习小数知识作好感性上的准备。这一单元的内容包括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三个部分,一共安排了五个例题和三个练习。教材一开始列举了钢笔、墨水、铅笔的标价,直观地引出了小数。在学生看这些实物标价的基础上,教材中讲述了商品标价一般用“元”作单位,把物品的价钱写成小数。并且说明小圆点左边的数表示“元”(即小数的整数部分);小圆点右边第一位第二位分别表示“角”、“分”(即小数的小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2页例1、2。教材简析:小数乘以整数的教学是小数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教学重点是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教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117~11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与掌握小数的性质。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观察发现的能力。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板书整数“6”,让学生齐读,然后在“6”的后面添上一个“0”,问:数的大小变了吗?再添上一个“0”,问:数的大小有变化吗?2.板书小数“0.6”让学生猜想:在“0.6”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两个“0”,它的大小有无变化呢?3.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是否有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54页至第55页(例6—例8),是讲“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我认为教学这部分知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学生的认识的转折点上下功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节教材的关键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简析:"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但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他们对于小数并不陌生。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现象与教材问题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册教材相应的教师用书(第133页)在进行教材分析时指出:"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又学过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真的是"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吗?下面是笔者亲身经历的两个课堂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是在学生已有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小数初步认识的。在编排上通过直观,联系分数引出小数。教学时可以设计简明直观、突出重点的板书。如教学课本第七册第117页的例1,通过长度单位说明一位小数,我边问、学生边答、再边作如下纵向连等式的板书:把1米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3段?7段、9段呢?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第七册第57~59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3.渗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的观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具:图片2张,多媒体计算机硬软件一套,卡片3张。  相似文献   

16.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1)(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40页例4)是小数除法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对这节课新授部分是这样设计教学的:一、新旧对比,初步感知学生先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5.12÷32,然后说说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关键。教师把上一题做了改动,变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七册第9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小数大小的多种比较方法,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教学特点:改变教材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运用生活实例解决实际问题,并以此学习新知。教学过程:一、利用课本,导入课题师: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数学课本,它的单价是多少?生:5元7角。(板书:5.70元)师:再看一看你们的语文课本的单价是多少?生:6元9角3分。(板书:6.93元)师:这些单价都是用什么数来表示的?(小数)那么,谁知道是语文…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8页例6及随后的"练一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了解了比例的意义。请问:如果要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它应该是什么形状?预设:长方形。师:测量过教室的长、宽分别为8米和6米。请在纸上画出教室地面的平面图。【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看似信手拈来,实质是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将图形的放大、缩小与认识比例、比例尺结合  相似文献   

19.
季超  钱琛 《小学数学教育》2023,(Z2):118-119+12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7~89页例1、例2,“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在认识小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与操作、比较与分析、抽象与概括等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会小数的现实意义,培养数感。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11~112页例1、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法。2.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迁移类推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温故知新,建构意义师:请同学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